【摘 要】
: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术前放化疗正常组织损伤的临床和剂量体积因素,为优化3DRT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分析58例完成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及辅助化疗或术前化疗联合手术及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前化疗组(28例):术前xelox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2~3程,术后xelox方案3~4程(共6程)。术前放化疗组(30例):首程xelox化疗后第14—21天内开始3DRT (45 Gy分2
【机 构】
:
510060 广州,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现单位:518116 深圳,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510060 广州,华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术前放化疗正常组织损伤的临床和剂量体积因素,为优化3DRT计划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58例完成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及辅助化疗或术前化疗联合手术及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前化疗组(28例):术前xelox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2~3程,术后xelox方案3~4程(共6程)。术前放化疗组(30例):首程xelox化疗后第14—21天内开始3DRT (45 Gy分25次),同期2程xelox化疗,术后xelox方案3程。结合治疗中相关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开展正常组织损伤的临床和剂量体积因素分析。
结果患者术前肝脏、肾脏和十二指肠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48%和33%;治疗结束后肝脏和肾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5%和49%。所有肝、十二指肠损伤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治疗,肾损伤不需特殊处理可恢复正常。分析提示术前放化疗较术前化疗增加肝损伤发生率(P=0.00、0.03),而肾损伤仅与放疗前肾小球滤过率相关(P=0.80、0.13)。肝V3.5≤98.96%,十二指肠D2 cm3≤48 Gy。
结论胃癌术前放化疗方案是安全的。术前放化疗较术前化疗未增加肾损伤风险,但有加重肝损伤趋势,值得重视和改进。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IGRT技术,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大分割放疗过程中分次内体位移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6例肺部恶性肿瘤接受大分割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前常规行千伏级CBCT扫描并在线配准,校正误差后进行治疗。治疗后再次行CBCT扫描并配准,记录治疗后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体位变化,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治疗后体位偏差的关系。结果上下和前后方向随着分割序数增大分次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治疗的肾癌及肾盂输尿管癌放疗结果。方法2006—2015年间29例无法行肾癌及肾盂输尿管癌手术患者实行了放疗,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1~95岁(中位数76岁);肾癌17例,肾盂输尿管癌12例;临床血尿14例,腰背痛7例。采用剂量递增放疗模式,其中伽马刀治疗17例、HT治疗12例。伽马刀50%等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3~5 Gy/次,PTV边缘40~50 Gy,GTV边缘
目的系统评价放化疗治疗局限期SCLC时超分割与常规分割不同放疗模式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查找超分割对比常规分割放化疗治疗局限期SCLC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近期疗效、生存资料及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
近几十年精确放疗技术发展迅速,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很高的隐匿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状态是宫颈癌患者重要预后影响因素。既往预防性延伸野常规放疗存在严重胃肠道副反应,联合同步化疗也存在争议。现有研究对于转移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最佳放疗剂量也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分析预防性延伸野IMRT联合同步化疗对宫颈癌患者预后影
目的比较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采用IFI和ENI照射的不良反应、失败模式和长期生存。方法符合入组条件胸段食管鳞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I或ENI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次要观察终点为失败模式、PFS和OS。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2012—2016年9个试验中心共筛选食管鳞癌患者228例,最终可分析的患者ENI组101例,IFI组104
食管癌在中国发病率高,死亡率在癌症死亡率中常年居于第四位。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食管癌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然而,由于并发症多、一般行为评分低、治疗耐受性差等临床特点,很多研究将老年食管癌患者排除在外。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管癌预后有所改善,但老年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需要联合现有治疗手段并结合新的治疗方式。文中分析了放疗及放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在不可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CT模拟定位和放疗过程中均使用自制"倾倒式"治疗床进行摆位,探讨其减小摆位误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3-9月于肿瘤医院进行放疗的22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倾倒式"治疗床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1例。试验组使用"倾倒式"治疗床实现患者由直立位转换至仰卧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患者自主仰卧位。所有患者均在自主呼吸的状态下接受定位CT扫描,根据IGRT协作组的规范化建议进行图像配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皮肤不良反应为常见的irAEs,病变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斑丘疹、苔藓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白癜风、银屑病和硬皮病;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史提芬强生症候群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其他包括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Sweet′s综合征、秃头症、Grover′s病和
目的比较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和DNA-PKc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并对鼻咽癌SUNE-1细胞进行X射线致DNA DSB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检测DNA-PKcs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X射线5 Gy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通过ImageJ软件分析γH2AX焦点形成数量的差异。结果DNA-PKcs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