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阅读则是主要的交际手段。近年来,中考试题中阅读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短篇精读到长篇泛读的延伸
《新目标英语》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生活,其中的阅读教学可分为两种情况——精读和泛读。教材中主要在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a部分安排了阅读文章,其内容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和相关语法展开,这部分文章我们通常要安排为精读。
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精读教学:教师要合理设计情景,巧妙导入,激发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深入、仔细的阅读,学会在文章中判词、猜义。深入细致地处理文章中的知识点。学习把握文章的脉络、主旨大意。基于文章内容,联系生活设计活动,最终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课外阅读要着手做好两方面工作:
1.材料选择
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选材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广泛开拓题材范围。另外,我们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找出与本单元泛读文章相关的且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鼓励学生做课后延伸阅读。一些报刊杂志比如《21世纪报》、《英语周报》等,它们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受学生欢迎。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这些材料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且能把握时代特色,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读后反馈
有效的评价反馈是课外阅读的动力保证。没有一套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很容易造成课外阅读的随意性,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和反馈,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读后反馈活动就是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反思自我的明镜。
三、从阅读训练到写作技能的延伸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的两个方面,语言输入又可分为听的输入和读的输入,而语言输出可以分为说的输出和写的输出。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来讲,只有通过阅读的逐步领会,才能转化为写作的正确表达。因此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并不是自成一体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互为促进的。
1.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人们直接感觉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英语语感的形成来源于大量的语言实践。学生在写作中及容易被母语干扰,常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因此要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通过看或读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逐渐产生对英语语言的直觉认知,从而克服汉语的干扰,形成英语的思维定势。
2.阅读培养写作技能
阅读和写作都是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的。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递并不是简单的“词汇+语法”,如果阅读脱离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那么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写作时用词再准确,内容再生动,没有构建篇章的能力,也只会有文无篇。建构篇章的技能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和发展。
通过模仿培养写作技能。茅盾曾经说,“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写作教学也应该先让学生尝试着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范文对学生的指引作用是很大的,我们所用教材的精读文章便是很好的范文。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写提纲、改写范文、模仿范文等。在反复的实际运用中,熟能生巧,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技能,为进一步的独立写作创造条件。
3.阅读为写作储备语言知识
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词汇量的限制,感到有话说不出来。而一个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又直接取决于其阅读量的大小,阅读教学则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另外,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一些英语名言警句,记住一些习惯用语、固定句型等,从而为英语写作构建一个丰富的语料库。
4.阅读为写作提供广泛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写作必须言之有物。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丰富学生的内心。通过各种感知活动、实践活动,学生逐渐积累素材,才能写出内容丰富、主题深刻的文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是一步一步积累形成的,平日要多读、多看、多积累。在教学中,我们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好课本材料,不要把阅读教学视为独立单一的活动,要综观全局、统筹安排,把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走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一、从短篇精读到长篇泛读的延伸
《新目标英语》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生活,其中的阅读教学可分为两种情况——精读和泛读。教材中主要在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a部分安排了阅读文章,其内容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和相关语法展开,这部分文章我们通常要安排为精读。
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精读教学:教师要合理设计情景,巧妙导入,激发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深入、仔细的阅读,学会在文章中判词、猜义。深入细致地处理文章中的知识点。学习把握文章的脉络、主旨大意。基于文章内容,联系生活设计活动,最终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课外阅读要着手做好两方面工作:
1.材料选择
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选材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广泛开拓题材范围。另外,我们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找出与本单元泛读文章相关的且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鼓励学生做课后延伸阅读。一些报刊杂志比如《21世纪报》、《英语周报》等,它们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受学生欢迎。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这些材料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且能把握时代特色,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读后反馈
有效的评价反馈是课外阅读的动力保证。没有一套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很容易造成课外阅读的随意性,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和反馈,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读后反馈活动就是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反思自我的明镜。
三、从阅读训练到写作技能的延伸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的两个方面,语言输入又可分为听的输入和读的输入,而语言输出可以分为说的输出和写的输出。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来讲,只有通过阅读的逐步领会,才能转化为写作的正确表达。因此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并不是自成一体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互为促进的。
1.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人们直接感觉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英语语感的形成来源于大量的语言实践。学生在写作中及容易被母语干扰,常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因此要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通过看或读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逐渐产生对英语语言的直觉认知,从而克服汉语的干扰,形成英语的思维定势。
2.阅读培养写作技能
阅读和写作都是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的。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递并不是简单的“词汇+语法”,如果阅读脱离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那么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写作时用词再准确,内容再生动,没有构建篇章的能力,也只会有文无篇。建构篇章的技能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和发展。
通过模仿培养写作技能。茅盾曾经说,“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写作教学也应该先让学生尝试着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范文对学生的指引作用是很大的,我们所用教材的精读文章便是很好的范文。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写提纲、改写范文、模仿范文等。在反复的实际运用中,熟能生巧,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技能,为进一步的独立写作创造条件。
3.阅读为写作储备语言知识
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词汇量的限制,感到有话说不出来。而一个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又直接取决于其阅读量的大小,阅读教学则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另外,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一些英语名言警句,记住一些习惯用语、固定句型等,从而为英语写作构建一个丰富的语料库。
4.阅读为写作提供广泛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写作必须言之有物。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丰富学生的内心。通过各种感知活动、实践活动,学生逐渐积累素材,才能写出内容丰富、主题深刻的文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是一步一步积累形成的,平日要多读、多看、多积累。在教学中,我们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好课本材料,不要把阅读教学视为独立单一的活动,要综观全局、统筹安排,把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走入阅读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