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建立创新型组织?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适时创新、求变前行是充分市场竞争中企业胜出的必要选择;宽容失败、坚持创新更是新时期企业管理者的必备“气质”。
创新源自探索。“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股神巴菲特给我们讲述了差异化路径选择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创新就是要以全新的方式糅合各种深刻见解以创造市场。其精髓是选择的差异化。
日前读过的《创业者管理修炼:我这20年的奋斗感悟》一书,就通过“先子弹、再炮弹”的理念,为创新路径的选择做了诠释。寓意是创新需要进行低成本、低风险、低偏离率的实验,即先发射子弹,然后对能够击中目标的概率、方位等进行判断,最终决定在何时、向何处发射炮弹,以最低的成本付出达到预期的目标。
事实上,“子弹炮弹论”与“摸着石头过河”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强调实践第一,强调认识和实践的渐进深化,即为创新选择一条适合路径的重要性。无论是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变革,还是产品、技术的突破性创新,都是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在面对未知的情况下,面对变革和创新,管理者需要在路径选择上窜慎抉择,“先子弹、再炮弹”。
创新基于容错。创新的培育,既需要营造创新的氛围,更需要有对失败的容忍,以及建立相关的激励系统给予支撑。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鼓励试验,容许失败:鼓励多样思路,不强调专一性;鼓励多种工作思路,容忍差异化的想法和主张。
例如,在部门的选题会上,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选题策划和讨论。通过联想反应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通过思想碰撞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充分交流中实现观点层级的跃升。而这种创新氛围的营造,需要通过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予以保障。目前,首位晋升制和末位淘汰制是两种广泛应用的激励制度,而在这两种激励制度下员工受到的创新激励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首位晋升制中,高水平产出会得到晋升奖励,员工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会偏于选择高风险行为——积极创新。反之,在末位淘汰制中,低水平产出会被降级或解雇,员工自然会回避创新。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机制的创新来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需要平衡。伦敦商学院教授朱尔斯·格尔达说过,领导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管理者需要同时完成两项区别很大的任务:管理和创新。尽管两者并不矛盾,但现实远比这复杂。在上述著作作者自身的创业过程中,其合伙人就在理念上出现了较大分歧:有人认为应该把精益管理放在首位,大力推广5S管理,强调成本领先,把大量精力放在处理细节问题上;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创新才是第一位的,企业应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追求创新上。
事实上,精益管理与创新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两项重大任务。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管理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它从确定目标开始,然后制定评判标准,最后对结果进行奖惩。而創新是一个打破常规的举动,它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形成共识,再通过试验形成成品。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更加倾向于前者,往往弱化了创新。同样,如果企业全力以赴去发现新事物而忽视管理,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管理者需要学会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创新贵在坚持。“创新不只靠顿悟”。一个苹果砸出了牛顿力学,这是创新中的顿悟:正在洗澡的阿基米德一丝不挂地从澡盆中跳出来,迫不及待地告诉人们他发现了浮力,这是灵感。然而,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创新绝不是靠顿悟或灵感突现,而更多地来自实践,来自需求拉动,来自用户自发创新。这种创新,对企业来说,需要不间断地投入,产出却是未知。这种创新,对企业决策者来说,是习惯使然,贵在坚持。彼得·德鲁克说,有些创新的确来自天才的灵光一现,但大多数创新源自对创新机遇的苦心寻求,即系统化创新。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格力空调产品升级换代中,为满足用户对静音等舒适度的高要求,格力对上游电机供应商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技术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一批供应商因为不能同步创新而逐步被淘汰,唯有三菱电机与之同步,跟进创新,如今,实现了彼此成就。
可以看出,很多时候,用户主导的创新更能够使整个创新过程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创新型组织,更需要管理者营造一个鼓励创新、挖掘创新、激发创新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围绕需求,与时俱进。
创新源自探索。“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股神巴菲特给我们讲述了差异化路径选择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创新就是要以全新的方式糅合各种深刻见解以创造市场。其精髓是选择的差异化。
日前读过的《创业者管理修炼:我这20年的奋斗感悟》一书,就通过“先子弹、再炮弹”的理念,为创新路径的选择做了诠释。寓意是创新需要进行低成本、低风险、低偏离率的实验,即先发射子弹,然后对能够击中目标的概率、方位等进行判断,最终决定在何时、向何处发射炮弹,以最低的成本付出达到预期的目标。
事实上,“子弹炮弹论”与“摸着石头过河”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强调实践第一,强调认识和实践的渐进深化,即为创新选择一条适合路径的重要性。无论是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变革,还是产品、技术的突破性创新,都是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在面对未知的情况下,面对变革和创新,管理者需要在路径选择上窜慎抉择,“先子弹、再炮弹”。
创新基于容错。创新的培育,既需要营造创新的氛围,更需要有对失败的容忍,以及建立相关的激励系统给予支撑。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鼓励试验,容许失败:鼓励多样思路,不强调专一性;鼓励多种工作思路,容忍差异化的想法和主张。
例如,在部门的选题会上,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选题策划和讨论。通过联想反应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通过思想碰撞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充分交流中实现观点层级的跃升。而这种创新氛围的营造,需要通过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予以保障。目前,首位晋升制和末位淘汰制是两种广泛应用的激励制度,而在这两种激励制度下员工受到的创新激励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首位晋升制中,高水平产出会得到晋升奖励,员工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会偏于选择高风险行为——积极创新。反之,在末位淘汰制中,低水平产出会被降级或解雇,员工自然会回避创新。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机制的创新来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需要平衡。伦敦商学院教授朱尔斯·格尔达说过,领导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管理者需要同时完成两项区别很大的任务:管理和创新。尽管两者并不矛盾,但现实远比这复杂。在上述著作作者自身的创业过程中,其合伙人就在理念上出现了较大分歧:有人认为应该把精益管理放在首位,大力推广5S管理,强调成本领先,把大量精力放在处理细节问题上;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创新才是第一位的,企业应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追求创新上。
事实上,精益管理与创新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两项重大任务。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管理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它从确定目标开始,然后制定评判标准,最后对结果进行奖惩。而創新是一个打破常规的举动,它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形成共识,再通过试验形成成品。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更加倾向于前者,往往弱化了创新。同样,如果企业全力以赴去发现新事物而忽视管理,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管理者需要学会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创新贵在坚持。“创新不只靠顿悟”。一个苹果砸出了牛顿力学,这是创新中的顿悟:正在洗澡的阿基米德一丝不挂地从澡盆中跳出来,迫不及待地告诉人们他发现了浮力,这是灵感。然而,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创新绝不是靠顿悟或灵感突现,而更多地来自实践,来自需求拉动,来自用户自发创新。这种创新,对企业来说,需要不间断地投入,产出却是未知。这种创新,对企业决策者来说,是习惯使然,贵在坚持。彼得·德鲁克说,有些创新的确来自天才的灵光一现,但大多数创新源自对创新机遇的苦心寻求,即系统化创新。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格力空调产品升级换代中,为满足用户对静音等舒适度的高要求,格力对上游电机供应商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技术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一批供应商因为不能同步创新而逐步被淘汰,唯有三菱电机与之同步,跟进创新,如今,实现了彼此成就。
可以看出,很多时候,用户主导的创新更能够使整个创新过程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创新型组织,更需要管理者营造一个鼓励创新、挖掘创新、激发创新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围绕需求,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