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用教材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材是为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而组织编写的文字和非文字资料,是完成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地运用历史教材的内容优化历史教学,是实现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历史教材;课堂教学;课程资源
  随着科技发展,历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互联网、音像资料、历史博物馆都是历史教学的资源,从建构主义的教材观出发,历史教材仍然是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就教材教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将是空洞、无力的,教学效果的提升更无从谈起。本文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例,谈一谈如何运用教材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一、科学整合历史教材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整合是科学运用教材的重要前提。
  (一)版本整合
  现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较多,比较常见的有新人教版、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等。由于知识编排不同,不同版本各有其特点和优点,但也都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前要结合不同版本的特点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整合。
  (二)内容整合
  教师在教学中不必严守教材的章节编排,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分散和重组,还可以合理改变教材章节的标题和顺序。例如,我在教学中把必修Ⅱ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内容分别整合到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去,不但使学生明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而且使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思考问题;又例如,在讲授必修Ⅱ第18课《罗斯福新政》时,我把教材的章节标题改为《新政出炉、新政内容、新政评价》,使知识线索更加清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由于现行新人教版教材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所以在教学中也可以实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例如在讲授必修Ⅲ第五单元《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时,可以把必修Ⅰ、必修Ⅱ中关于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的有关内容进行如下整合:西方入侵(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形成整体的认识,实现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合理利用教材补充内容
  (一)注重引言
  高中历史教材的每一單元和课前都有简短的引言。引言具有提纲挈领,补充历史背景,承上启下,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的重要作用,有时还能了解到主栏内容没有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引言的作用。例如必修Ⅱ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引言中介绍了甲骨文中“田”字的不同形状,通过向学生提问“田”字不同写法的来源,很容易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
  (二)充分应用“学思之窗”
  新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学思之窗”一栏,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学思之窗”相当于一道资料分析题。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使历史知识得到延伸。例如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思之窗”给出谭嗣同的《有感》一诗,这首诗是《马关条约》签订后谭嗣同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让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甲午战争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利用历史纵横和注释
  历史纵横和注释是课文的补充材料,许多重要的知识都隐藏其中。例如在必修Ⅱ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注释部分补充了“代田法”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对“代田法”形成直观的认识,更能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技术和智慧;而在学习必修Ⅱ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时,通过分析讲授历史纵横补充的材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农民的利益损害等。这些知识不一定是考试要求的内容,但是了解这些知识对我们学习正文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注重理解历史图表
  历史图表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承担的作用不可忽视。运用好历史图表,不仅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乐地感知历史。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历史图表呢?
  (一)指导学生观察图表
  对于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图表,无论什么类型,都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观察的原则有三个:全面、条理、细致。一张图片或表格,它的各个部位、形象、符号、文字、颜色等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信息,所以观察图表一定要全面;否则,杂乱无章地观察,在头脑中形成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往往遗漏重要的信息,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有,往往重要的信息总是隐藏在图片和图表的细节中,所以观察一定要细致。例如在讲授必修Ⅱ第5课《新航路开辟》时,教材补充了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在观察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位航海家的航海方向和抵达的具体位置。
  (二)引导学生读取信息
  历史图表作为历史知识的补充和佐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观察图片的同时,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学会从图表中读取历史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授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配有《官与民之担负》漫画,漫画中百姓的背篓里装满了捐税、外债,反映了人民承受的重重压迫。掌握了这些信息,对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知识有很大帮助。
  四、指导探究学习总结
  探究性学习总结是新人教版教材在课后设置的一个模块,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情况以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这一模块,造成教材资源的浪费。例如必修Ⅱ第五课《开辟新航路》,探究学习总结中补充了中国航海家郑和的有关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中西对比,并对郑和的航海做出评价。这样就使本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总之,教材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教材完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地摸索、探究教材的使用方法,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高效、生动。
  【参考文献】
  [1]翁坚.浅谈历史图像资源在学生情感教育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05(06):48.
  [2]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材,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与资源,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课堂教学,在品味、积累和运用祖国语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在坚持教学原则基础上,从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以及微课教学三个层面着手,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课堂上表现为多媒体动画、图文课件、游戏互动等方式,而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模式与基于知识共享的教育模式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思想;微课;知识共享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
【摘要】在教学中,科学核心概念的建构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两个矛盾体,它们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在科学核心概念习得的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培养。文章简要概述了教师在科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问题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是中学生应具备的
【摘要】基于新课标开展初中化学教学,重点强调师生的有效互动和平等交往,强调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师生互动和自主探究中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基于此,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初中化学双师课堂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双师课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质量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