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雷雨》的汉英文本为语料,研究了汉英呼语的位置转换与英译方法。不同语言呼语位置的基本转换模式与翻译方法不同。汉语呼语倾向前置,英译呼语倾向后置。在英译《雷雨》过程中,直译居多。但是,在其他汉语文学作品中,呼语的英译如何处理,直译是否为最普遍的翻译方法等更多问题有待于后续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呼语 翻译方法 《雷雨》 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52-02
引言
呼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作为言语行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呼语不仅可以表达说话者对受话者的尊敬、亲密度和感情,而且在建立两者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卢卫中[1]、庄和诚[2]、王振华等对呼语做了详尽的定性分析。但是,对呼语在原文学作品及其英译本中的位置转换和英译方法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呼语多出现在对话中,以对话形式出现的文本属剧本居多,所以本文选用曹禺先生所著、王佐良先生和巴恩斯先生所译的《雷雨》为对比语料,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对原语呼语及其英译呼语进行分类,继而对其翻译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呼语的定义
对呼语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及权威资源对其作有如下不同定义。
定义一,Vocatives are noun phases that refer to the ad?鄄dressee, but are not syntactically or semantically incorpo ated as the arguments of a Predicate: they are rather set apart prosodically from the body of a sentence that may accompany them. (Levinson,1983:71)呼语是指称受话者,但在句法或语义上没有成为谓词之变元的名词短语,在韵律上与其可能附着的句子的主体分开。[3]
定义二,A vocative is a kind of noun phrase which is an optional part of a sentence, and which names or indicates one being addressed.(Richards et al. 1985:308)呼语是充当句子的可有可无的成分且指称受话者的名词短语。[4]
定义三,A vocative is an optional element, usually a noun phrase denoting the one or more persons to whom the sen tence is addressed.(Quirk et al.1985:773)呼语是意指一个或多个受话者的通常由名词短语充当的句子中可有可无的成分。[5]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以上定义均指出呼语的常用形式多为名词短语,并对主句有一定的粘附性。但呼语也可以独立出现,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妈! 母亲:咋了?有研究者在网络版新华字典找出如下的定义。
定义四,说话中对所呼唤的人或事物的称呼属于独立成分。它的位置灵活可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6]如:老师,今天交论文吗?
纵观以上呼语的四种定义,或有不到和略微偏颇之处,而卢卫中先生对其所作定义更令人信服:呼语是多由名词短语充当的、附着于句子或话语上面或者单独出现的、用以引起受话者注意或者维持、强调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联系的直接称呼语。[7]那么,汉语呼语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会有哪些情况?英译呼语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是否和原呼语一致?在英译呼语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有哪些?对于这些疑问,本文会在以下内容中一一作答。
二、呼语的类型
根据呼语的功能,语言学家把呼语分为两大类:呼唤语(calls)和称呼语(addresses)。前者指用来引起受话者注意的呼语, 多放在句首,[8]如定义一的四:(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FAN:-Sifeng, you might fetch Master Chong a bottle of mineral water. Why, you’re blushing![9]后者指用来维持或强调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联系的呼语,多在句中或句尾, [10]如定义二的冲:是,妈妈。PING: Well, Father, I think I’ll go back to my room for a rest. [11]
在定量统计中,作者及同组成员不依据呼唤语和称呼语对《雷雨》中的原呼语和英译呼语作分类,而是依据它们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将其分为独立呼语、前置呼语、中置呼语、后置呼语。那么,原呼语和英译呼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保持一致?
三、《雷雨》中汉语呼语及英译呼语的位置转换
统计结果表明,原呼语中前置呼语比例相较于其他位置的呼语居多;而英译呼语中后置呼语多于其他位置的呼语。通过对比分析,原呼语多前置,英译呼语多后置;独立呼语和中置呼语在原呼语和英译呼语中所占比例大致持平。那么,汉英呼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王佐良和巴恩斯又是如何处理这种差异的?本文对英译呼语从翻译方法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结果表明,在英译《雷雨》呼语过程中,译者分别采用了直译、意译、补译以及省译的翻译方法,如下表所示。
四、翻译方法
直译:通过上表,不难看出直译占很大比重。这说明,直译呼语,一方面是为了专门指向听话人,明确清楚,起到了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另一方面,呼语的名称性与事实性比较强,采用这种方法,能更加真实、准确地呈现呼语的指代性和名义性,不会产生歧义。【例】贵:(望着她,停下工作)四凤,你听见了没有? LU (stopping what he is doing and looking across at her): Did you hear what I said, Sifeng? [12]呼语“四凤”专门指向听话人,起到呼唤、强调的作用。当听话人与说话人开始对话,第一句中引起呼唤的面称呼语应该采取直译。 转译:在翻译中,将原语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转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在呼语英译过程中,为了使读者更为明确和很好理解呼语角色中的关系,并从中体现出不同呼语中的人的身份、地位等,译者多采用转译。【例】萍:(走向鲁妈前)鲁奶奶,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不过我能尽我的力量补我的错,现在事情已经做到这一步,你——PING(going up to LU MA): Mrs. Lu, I know I’ve done you wrong, but I’ll do my best to make up for it. Now that things have come to such a pass, you—[13]例中,译者并不是直接将“鲁奶奶”译为granny Lu, 而是将其转译为Mrs. Lu。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再现中国人称文化,而且符合译入语使用规范。
省译:在翻译中,如果听话者和说话者的关系明确,此时选择省译。这不仅不会使读者产生误解或迷惑,而且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例】四:妈,您坐下。四:累了吧?鲁:不累。四:(高兴地)妈,您坐一坐。我给您倒一杯冰镇的开水。FENG: Sit down, Mother. FENG: You’re tired, I expect. LU MA: Not a bit. FENG(in high spirits): Well, just wait there a minute while I get you a glass of iced water. [14]上例中,四凤和母亲刚见面,为了明晰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译者将第一个“妈”直译。两者关系明确时,译者省译了第二个呼语。
补译: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常常有必要作适量补充,使译文既能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英译呼语时,译者适当采用补译,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例】四:记得住!FENG: Yes, Mother, I will![15]此例中,译者采用补译,使读者清楚说话者的所指对象以及二者的社会关系。
结论
通过选取《雷雨》原文本与英译本,基于呼语,进行定量分析与统计,并将其进行分类比较,得知汉语呼语倾向前置,英译呼语倾向后置。在英译《雷雨》过程中,直译居多。但是,在其他汉语文学作品中,呼语的英译如何处理,直译是否为最普遍的翻译方法等更多问题有待于后续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究。
[ 参 考 文 献 ]
[1][7] 卢卫中.英汉呼语探讨[J].外语研究,1992(4):48-62.
[2] 庄和诚.英语呼语探讨[J].外语研究,1988(4):75-78.
陈英.英汉称呼语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外语教育,2001:184-188.
[3][4][5][6][8][10]李永斌.英汉呼语对比分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32-35.
[8][9][11][12][13][14]王佐良,巴恩斯.Thunderstorm[M].Foreign Language Press,1958.
[15] 赵东升.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呼语转换语用效果的应用——基于《雷雨》的实证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3(5):147-150.
[16] 卢卫中,秦洪武.试论呼告式呼语[J].外语研究,1995(43):35-37.
[17] 黄红伟.英汉爱称比较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3(1):20-24.
[18] 黄秀君.小议英语呼语的用法[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2):52-53.
[19] 么孝颖.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J].外语教学,2008(4):21-24.
[责任编辑:黄 晓]
[关键词]呼语 翻译方法 《雷雨》 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52-02
引言
呼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作为言语行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呼语不仅可以表达说话者对受话者的尊敬、亲密度和感情,而且在建立两者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卢卫中[1]、庄和诚[2]、王振华等对呼语做了详尽的定性分析。但是,对呼语在原文学作品及其英译本中的位置转换和英译方法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呼语多出现在对话中,以对话形式出现的文本属剧本居多,所以本文选用曹禺先生所著、王佐良先生和巴恩斯先生所译的《雷雨》为对比语料,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对原语呼语及其英译呼语进行分类,继而对其翻译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呼语的定义
对呼语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及权威资源对其作有如下不同定义。
定义一,Vocatives are noun phases that refer to the ad?鄄dressee, but are not syntactically or semantically incorpo ated as the arguments of a Predicate: they are rather set apart prosodically from the body of a sentence that may accompany them. (Levinson,1983:71)呼语是指称受话者,但在句法或语义上没有成为谓词之变元的名词短语,在韵律上与其可能附着的句子的主体分开。[3]
定义二,A vocative is a kind of noun phrase which is an optional part of a sentence, and which names or indicates one being addressed.(Richards et al. 1985:308)呼语是充当句子的可有可无的成分且指称受话者的名词短语。[4]
定义三,A vocative is an optional element, usually a noun phrase denoting the one or more persons to whom the sen tence is addressed.(Quirk et al.1985:773)呼语是意指一个或多个受话者的通常由名词短语充当的句子中可有可无的成分。[5]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以上定义均指出呼语的常用形式多为名词短语,并对主句有一定的粘附性。但呼语也可以独立出现,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妈! 母亲:咋了?有研究者在网络版新华字典找出如下的定义。
定义四,说话中对所呼唤的人或事物的称呼属于独立成分。它的位置灵活可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6]如:老师,今天交论文吗?
纵观以上呼语的四种定义,或有不到和略微偏颇之处,而卢卫中先生对其所作定义更令人信服:呼语是多由名词短语充当的、附着于句子或话语上面或者单独出现的、用以引起受话者注意或者维持、强调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联系的直接称呼语。[7]那么,汉语呼语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会有哪些情况?英译呼语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是否和原呼语一致?在英译呼语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有哪些?对于这些疑问,本文会在以下内容中一一作答。
二、呼语的类型
根据呼语的功能,语言学家把呼语分为两大类:呼唤语(calls)和称呼语(addresses)。前者指用来引起受话者注意的呼语, 多放在句首,[8]如定义一的四:(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FAN:-Sifeng, you might fetch Master Chong a bottle of mineral water. Why, you’re blushing![9]后者指用来维持或强调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联系的呼语,多在句中或句尾, [10]如定义二的冲:是,妈妈。PING: Well, Father, I think I’ll go back to my room for a rest. [11]
在定量统计中,作者及同组成员不依据呼唤语和称呼语对《雷雨》中的原呼语和英译呼语作分类,而是依据它们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将其分为独立呼语、前置呼语、中置呼语、后置呼语。那么,原呼语和英译呼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保持一致?
三、《雷雨》中汉语呼语及英译呼语的位置转换
统计结果表明,原呼语中前置呼语比例相较于其他位置的呼语居多;而英译呼语中后置呼语多于其他位置的呼语。通过对比分析,原呼语多前置,英译呼语多后置;独立呼语和中置呼语在原呼语和英译呼语中所占比例大致持平。那么,汉英呼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王佐良和巴恩斯又是如何处理这种差异的?本文对英译呼语从翻译方法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结果表明,在英译《雷雨》呼语过程中,译者分别采用了直译、意译、补译以及省译的翻译方法,如下表所示。
四、翻译方法
直译:通过上表,不难看出直译占很大比重。这说明,直译呼语,一方面是为了专门指向听话人,明确清楚,起到了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另一方面,呼语的名称性与事实性比较强,采用这种方法,能更加真实、准确地呈现呼语的指代性和名义性,不会产生歧义。【例】贵:(望着她,停下工作)四凤,你听见了没有? LU (stopping what he is doing and looking across at her): Did you hear what I said, Sifeng? [12]呼语“四凤”专门指向听话人,起到呼唤、强调的作用。当听话人与说话人开始对话,第一句中引起呼唤的面称呼语应该采取直译。 转译:在翻译中,将原语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转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在呼语英译过程中,为了使读者更为明确和很好理解呼语角色中的关系,并从中体现出不同呼语中的人的身份、地位等,译者多采用转译。【例】萍:(走向鲁妈前)鲁奶奶,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不过我能尽我的力量补我的错,现在事情已经做到这一步,你——PING(going up to LU MA): Mrs. Lu, I know I’ve done you wrong, but I’ll do my best to make up for it. Now that things have come to such a pass, you—[13]例中,译者并不是直接将“鲁奶奶”译为granny Lu, 而是将其转译为Mrs. Lu。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再现中国人称文化,而且符合译入语使用规范。
省译:在翻译中,如果听话者和说话者的关系明确,此时选择省译。这不仅不会使读者产生误解或迷惑,而且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例】四:妈,您坐下。四:累了吧?鲁:不累。四:(高兴地)妈,您坐一坐。我给您倒一杯冰镇的开水。FENG: Sit down, Mother. FENG: You’re tired, I expect. LU MA: Not a bit. FENG(in high spirits): Well, just wait there a minute while I get you a glass of iced water. [14]上例中,四凤和母亲刚见面,为了明晰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译者将第一个“妈”直译。两者关系明确时,译者省译了第二个呼语。
补译: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常常有必要作适量补充,使译文既能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英译呼语时,译者适当采用补译,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例】四:记得住!FENG: Yes, Mother, I will![15]此例中,译者采用补译,使读者清楚说话者的所指对象以及二者的社会关系。
结论
通过选取《雷雨》原文本与英译本,基于呼语,进行定量分析与统计,并将其进行分类比较,得知汉语呼语倾向前置,英译呼语倾向后置。在英译《雷雨》过程中,直译居多。但是,在其他汉语文学作品中,呼语的英译如何处理,直译是否为最普遍的翻译方法等更多问题有待于后续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究。
[ 参 考 文 献 ]
[1][7] 卢卫中.英汉呼语探讨[J].外语研究,1992(4):48-62.
[2] 庄和诚.英语呼语探讨[J].外语研究,1988(4):75-78.
陈英.英汉称呼语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外语教育,2001:184-188.
[3][4][5][6][8][10]李永斌.英汉呼语对比分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32-35.
[8][9][11][12][13][14]王佐良,巴恩斯.Thunderstorm[M].Foreign Language Press,1958.
[15] 赵东升.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呼语转换语用效果的应用——基于《雷雨》的实证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3(5):147-150.
[16] 卢卫中,秦洪武.试论呼告式呼语[J].外语研究,1995(43):35-37.
[17] 黄红伟.英汉爱称比较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3(1):20-24.
[18] 黄秀君.小议英语呼语的用法[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2):52-53.
[19] 么孝颖.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J].外语教学,2008(4):21-24.
[责任编辑: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