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日语教学中日语能力考试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变得更为频繁,语言作为两国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必不可少。日语作为小语种之一,随着日本文化的传播而广为人知,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并对日语进行了分级考试制,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对日语的重视程度必须加深,也必须引起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日语教学;能力考试
  日语能力,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外企在用人招聘上都对语言能力的掌握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面试中的考核既有笔试,也有面试,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论考试要求严格,还需要对口语能力进行相关培养,这也是广大日语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日语能力考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分析
  由于日语能力考试中,并没有涉及到口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试,所以容易导致应试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也无法形成综合且全面的日语能力,缺乏日语的交际能力也让学生难以适应未来在工作中的发展。
  1.应试教育模式严重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日语教学中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的培养,而日语能力考试中的题型较为固定,这就给广泛高职院校一个“好机会”,可以不遗余力的对考试题型进行模拟练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语言能力培养的本质,脱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导致学生学不好“真正的日语”,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留学当中,无法把所学知识用到实处。
  2、考题自身存在一定问题
  日语能力考试中的试题,往往分为听、读两个能力的考试,只检查学生对于词汇量的掌握,却不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检查,特别是写作这一块,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脱离了语言教学对本质,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变成了“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课程。而目前存在的一个现状就是,在日语能力培养中,语法比口语更容易掌握,更容易学,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多数学生都喜欢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造成了教师对于日语语法教学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强化训练,这样高职日语教学就会陷入一个“怪圈”,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无法通过日语能力考试而成为国家所需要、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二、高职日语教学与高职日语能力考试接轨的方法探析
  综上所述,日语能力考试对于检验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语法的熟练程度是有所帮助的,现阶段唯一不足的是对语言的应用和翻译能力的检验还有所不足,所以如何将高职日语的教学工作与日语能力考试接轨,进行有效的结合是每一位高职日语教师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1.对日语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应付考试
  前面已经提到过,日语能力的全面培养,不能仅限于语法和词汇量的掌握,还要注重口语和翻译能力的全面应用,所以首先高职院校要摆正心态,要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口语和翻译的应用,词汇量和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所以在针对化的教学同时,也要保证考试的通过性。
  2、采取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在日语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收知识。比如在每一次課程开始前,轮流安排学生上台“演讲”,这种“演讲”可以是一段日语新闻播报,也可以是一段日语故事,甚至可以表演一首日语歌曲,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台下的同学扩展了知识面,了解到更多与日语相关的文化等等。
  3、采取游戏化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设计一定的游戏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起来,比如在课程中,教师让学生分为三组进行对抗,进行日语版的文字游戏大比拼,比如A组以水果为分类,B组以生活用品为分类,而C组以日语歌曲为分类,每一组进行所选分类的词汇大比拼,进行轮流报词,以最后不重样为标准,让三组之间进行对抗,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而且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可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锻炼到口语表达能力。
  4、转换教学角色
  受传统日语教学模式影响,往往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往往让学生难以提起兴趣,思路也往往跟着教师走,很难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而如果教师将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一个引导者,把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以实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为目的进行教学,往往可以取得以往所达不到的效果。
  总结
  日语能力测试,是日语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但是在日常教学当中,不应只停留于应付考试,教师还要多研究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角色的转换,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更符合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婷婷.新国际日语能力N2考试下的独立学院基础听力课教学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建赞赞.商务日语能力考试(BJT)的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以听读解及读解部分为例[J].考试周刊,2015,(A0)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香烟包装设计领域,书法的利用可谓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香烟包装中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书法文化,可以使商品具有文化特色且易于识别,树立独特的香烟企业文化,同时也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发展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书法;香烟包装;书法设计  随着市面上越来越多的香烟品牌LOGO对书法的应用,数不胜数的各种品牌香烟包装都烙上了传统书法的印记,众多的地方特色、老字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已经逐渐的渗入到了各行业的发展与继承当中。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现有的服务类行业的经营理念中人文精神的融入是必要的。将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服装的设计当中,体现出来是当今时代的客观需求。本文对服装设计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服装设计;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分析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一向以地大物博著称,广阔的地域面积以及不同的地域环境决定了我国各地拥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各地的地域语言以及地域文化的不同。目前,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究竟有什么内在的关系以及环境艺术的设计方向该何去何从已成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地域特征;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地域特征是环境艺术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体育教学的两大重要的教学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能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具备优秀的职业能力,即意味着掌握了体育技能,领悟了体育精神。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两者相互独立,但又关系密切。  关键词:体育素养;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培养策略;应用措施  笔者分析,体育素养包括身体素养和心理素质两方面,而职业能力包括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两方面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图书馆空间研究的分析,新空间形态的出现为划分依据,对图书馆空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详述当下图书馆空间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趋势。进而推动在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空间利用方面的建设。  Abstract: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emergence of new spatial morphology,to analy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家居产品设计为研究视角,针对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展开分析讨论。期待为全面提高家居产品设计水平抛砖引玉。  关键词: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  前言:家居产品是人们生活过程中接触最为密切的内容,在其中融入情感设计理念可以使得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情感体验,所以如何有效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家居产品当中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工作者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概述  (一)家居产品发展趋势
期刊
摘 要:艺术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从服装史的演变中不难看出艺术思潮的痕迹。艺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和服装携手并进,艺术让服装品牌升华,而时尚的终极目标就是艺术。  本文对服装设计与艺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分析探讨  一、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艺术与时尚向来形影不离。相比其他艺术类别,绘画对设计大师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本季,不少设计师不约而同地从名画作品中汲取灵
期刊
摘 要: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令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意识愈发强烈。当前,全球均在追寻绿色环保、绿色生活、绿色饮食、绿色交通的理念,而绿色服装理念也随之孕育而生。服装在社会中体现出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文化,展现出大众素质的水准,以生态时代为前提,本着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把环保意识融入到服装设计当中,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生态;绿色;服装设计;研究  绿色服装的设计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我国的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色运用,向国内专注于服装设计的人们提出新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如何继承、如何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传统;继承;发展;服装设计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形成既具有时
期刊
摘 要:艺术来源于也渗透在生活中,让日常生活变得艺术化。普罗众生开始关注艺术,感知艺术,也开始评判艺术。而如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手段的日益精进,使得大众对设计的要求空前高涨,艺术不在只局限在束之高阁的艺术工艺品,或者只服务高雅小众。设计越发趋于艺术化、合理化和人性化。设计师这个职业也开始被广泛关注,这个职业是架接现实生活与艺术追求之间的坚固桥梁。因此,对于设计师职业的探讨是有必要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