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西·卡斯滕斯是一位南非教育家,在这本书中,他给中国的父母谈“父亲”这一角色对于子女成长的重要性。他的主张开宗明义:“世界需要父亲。”
读完书稿,我明白,“世界需要父亲”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对于社会问题的洞察,是对个人使命的坚信,它跨越了国界和种族。中国家庭应当拥抱这样的草根行动。事实上,中国已经有一批父亲在接力这样的草根行动了。
世界需要父亲!这个宣告式的主旨擲地有声。接着,卡西·卡斯滕斯就必须做三件事:摆出过硬的事实依据;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普通人可学、可用的操作系统。他的确这样做了。
第一,他为自己的主张找到了坚实的事实基础。本书开篇就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真实故事:一群非洲少年成为可怕的杀手。书中还有一些悲惨的故事,作者挖掘出了故事背后共同的原因,那就是父亲的缺失。
“我的研究证实,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家庭危机,而父亲的缺失是问题的中心。过去几年,我去过100多个国家。我问那里的人们,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回答都指向这些:家庭生活破碎、道德价值观匮乏、教育资源缺乏和腐败泛滥,有时候还会提到暴力、毒品和失业率。”作者找到了世界上诸多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父亲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二,他以自己和许多人的故事诠释了父亲这一角色应遵守的守则,有理念,也有生活。这些真实的、能让人感觉到热气的故事把我这个审慎且有点苛刻的读者渐渐吸引了进去。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著作等身,其作品《勇于管教》《培育女孩》等近20种已在国内翻译出版,备受读者青睐。他说他的书中没有提供新的智慧,统统来自历经数千年考验的人类共同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我想,这话用在本书作者身上同样合适。价值体系的新与旧不重要,对与错才重要。
第三,他开发了一系列操作工具。作者没有把这些操作工具开发成一种商业化的产品用来赚钱,而是把它们毫无保留地奉送给读者。他邀请读者:如果你认同世界需要父亲这个主张,那么,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个称职的好父亲吧。
很多国家存在父爱缺失、父亲缺位、好父亲缺乏的问题。近10年来,尤其是近5年间,家庭教育非常热闹和风光。然而,在热热闹闹的表象之下,有多少是阳光下非常炫目多彩的泡沫,又有多少是能够消除旱情、解决饥渴的清水呢?有两条主要问题分别是:相对主义、消费主义。
先说相对主义。在18世纪有革命意义的启蒙主义教育观,也产生了负面结果,那就是相对主义思想。相对主义的表达常常是这样的:“少讲空洞的大道理,多讲有用的好方法。”“没有什么对与错,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消费主义的攻势来得更猛。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一书第五章《为什么分数在上升》中写道:“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客观评价后,大学终于向‘消费主义’(consumerism)投降了——给学生想要的分数,而不是他们应得的分数。”他也在导言中说道:“大学不是在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而是在满足学生一时的兴致。”
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家长从口袋里掏钱付昂贵的学费,学生纷纷觉得自己不是学生而是客户,大学理所当然要为他们——客户——提供更美好的消费体验。这真是消费主义在教育中的绝佳案例。
“客户就是上帝!”消费主义大潮之下,众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思考最多的就是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至于那些对广大家庭真正长远有用的“产品”,如果销路不好,谁还会关心它呢?!
但愿“世界需要父亲”这个理念成为一股清流,流进每个需要它的家庭、社区和学校当中。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读完书稿,我明白,“世界需要父亲”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对于社会问题的洞察,是对个人使命的坚信,它跨越了国界和种族。中国家庭应当拥抱这样的草根行动。事实上,中国已经有一批父亲在接力这样的草根行动了。
世界需要父亲!这个宣告式的主旨擲地有声。接着,卡西·卡斯滕斯就必须做三件事:摆出过硬的事实依据;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普通人可学、可用的操作系统。他的确这样做了。
第一,他为自己的主张找到了坚实的事实基础。本书开篇就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真实故事:一群非洲少年成为可怕的杀手。书中还有一些悲惨的故事,作者挖掘出了故事背后共同的原因,那就是父亲的缺失。
“我的研究证实,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家庭危机,而父亲的缺失是问题的中心。过去几年,我去过100多个国家。我问那里的人们,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回答都指向这些:家庭生活破碎、道德价值观匮乏、教育资源缺乏和腐败泛滥,有时候还会提到暴力、毒品和失业率。”作者找到了世界上诸多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父亲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二,他以自己和许多人的故事诠释了父亲这一角色应遵守的守则,有理念,也有生活。这些真实的、能让人感觉到热气的故事把我这个审慎且有点苛刻的读者渐渐吸引了进去。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著作等身,其作品《勇于管教》《培育女孩》等近20种已在国内翻译出版,备受读者青睐。他说他的书中没有提供新的智慧,统统来自历经数千年考验的人类共同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我想,这话用在本书作者身上同样合适。价值体系的新与旧不重要,对与错才重要。
第三,他开发了一系列操作工具。作者没有把这些操作工具开发成一种商业化的产品用来赚钱,而是把它们毫无保留地奉送给读者。他邀请读者:如果你认同世界需要父亲这个主张,那么,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个称职的好父亲吧。
很多国家存在父爱缺失、父亲缺位、好父亲缺乏的问题。近10年来,尤其是近5年间,家庭教育非常热闹和风光。然而,在热热闹闹的表象之下,有多少是阳光下非常炫目多彩的泡沫,又有多少是能够消除旱情、解决饥渴的清水呢?有两条主要问题分别是:相对主义、消费主义。
先说相对主义。在18世纪有革命意义的启蒙主义教育观,也产生了负面结果,那就是相对主义思想。相对主义的表达常常是这样的:“少讲空洞的大道理,多讲有用的好方法。”“没有什么对与错,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消费主义的攻势来得更猛。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一书第五章《为什么分数在上升》中写道:“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客观评价后,大学终于向‘消费主义’(consumerism)投降了——给学生想要的分数,而不是他们应得的分数。”他也在导言中说道:“大学不是在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而是在满足学生一时的兴致。”
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家长从口袋里掏钱付昂贵的学费,学生纷纷觉得自己不是学生而是客户,大学理所当然要为他们——客户——提供更美好的消费体验。这真是消费主义在教育中的绝佳案例。
“客户就是上帝!”消费主义大潮之下,众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思考最多的就是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至于那些对广大家庭真正长远有用的“产品”,如果销路不好,谁还会关心它呢?!
但愿“世界需要父亲”这个理念成为一股清流,流进每个需要它的家庭、社区和学校当中。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