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例,对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解决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对策,通过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意识,改变思想态度;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实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资助奖励制度;重视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举措,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 教育问题 对策
1.引言
随着饶平某镇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在带来劳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对于饶平县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至今还没有人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将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建议反映出来,使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差问题得到解决,为外来务工子女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减少因教育缺乏问题产生的一系列不良负面影响;也为饶平某镇的长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
2.饶平县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2.1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饶平县某镇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南岭、北坑石场,居住在山脚下。总共有外来务工人员120多人,其中有50多个外来务工子女,在读书的有25个,每户务工人员家庭有3个以上孩子,全家人挤在石场及工厂给每户的小平房里面,睡觉都在一起。这些外来人员,平日很少跟当地人交流接触,除了青年人之外,老人小孩大多是讲家乡话,与当地人沟通困难。
2.2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
2.2.1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现状
现阶段,饶平县某镇外来务工子女都分布在离镇上最近一个村的小学里,大约有25个学生。外来务工子女上学主要分布在低年级,年级越往上上学的人数就越少,他们随着父母工作地的转移而转移,有的甚至小学没有毕业,上初中的人数更是屈指可数。
在学校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特别是低年级,老师大都用潮汕话教学,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基础薄弱,语言上与老师同学又难以沟通,使得学习一直跟不上进度,成绩不理想。由于外来人的身份及言语上的问题,外来务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交流甚少,老师们对于务工子女的作业要求相对于本地学生的要求相对宽松,对于他们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出勤率方面没有很多要求,这也使得信息沟通不畅。在实地调查中,一家长告诉我们,在一次台风来时,学校停课一天,但孩子竟然不知道回家没有说,第二天顶着狂风大雨去到学校才得知停课一天。
2.2.2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从事石场、砖厂工作,工作强度大,由于工作繁忙,家长无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小孩平日里在父母工作场地玩耍,这给他们的安全带来了很多问题。小孩平时上学回到家,父母也没有过多地关心与交流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与情况,小孩犯了错误或惹父母生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骂。而且,父母们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这使得一些孩子在心理落差上存在很多问题,情绪不稳,与父母交流过少。
3.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问题
3.1中途辍学率高
在走访学校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子女在校表现一般,与老师、同学交流少,成绩中下,不理想。很多孩子都只上了几年便辍学,而有的则上到中途就没有去上课,家长学生也没有提前告知老师。孔德俭(2013)指出,外来务工子女缺乏学习主动性,表达及交际能力普遍偏弱,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量偏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1]。我们了解到,上学的外来务工子女主要分布在低年级,越往上人数越少,三年来,能上到初三的学生也就只有1人,该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初三第二学期也离开学校了。外来务工子女上学人数少,中途辍学率高。
3.2存在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流
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处于社会的基层,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在饶平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随父母生活,远离家乡,对新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而且,与其他同龄人或本地人相比,物质等生活条件差,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他们存在自卑心理,由于本身性格的影响及文化等的差异,不善与人交流。郭俊梅(2015)指出了外来务工子女特有的心理问题:自我封闭;教育及社会环境不平等感和敌视心理;进城务工子女被歧视和无归属感[2]。据当地学生反映,他们平时很少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玩,跟他们打招呼聊天有些也是不理不睬,平日里看起来精神不足。这样不好的心理状态,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自卑会让得他们做事情无力,对事物等的反应缓慢,心情郁闷、颓废。这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人格的塑造、工作等产生不利影响。
3.3偷盗现象频繁
我们走访了位于砖厂附近的村民,一些村民抱怨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可奈何。该砖厂以前是陶瓷厂,所以附近有很多废弃的厂房供村民用,砖厂附近是人家果园,以前村民们将工具放厂房里,多次被十几岁不务正业、不读书的外来务工子女偷窃。后来厂房被铲掉,村民们辛苦种植的果实又被偷,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向其家长投诉也无效。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心理落差等的驱使,通过偷窃满足自身要求,这既给当地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又会让当地人对外来务工人员有更多的抵触心理,最重要的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4.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外来务工人员不重视子女教育问题
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工作辛苦繁重,生活压力较大,使得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更加充沛的能力来科学合理地管理教育孩子。而且,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缺乏相应的学习氛围,对于子女的学习问题无法给予过多帮助。对于子女的教育态度、学习态度懒散,不够关心,没有意识到教育、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对孩子的上学不够认真对待,这是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辍学率高的原因。 4.2家长、学校对外来务工子女关爱监督不到位
现阶段,在饶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中缺乏父母的教育、关爱,在学校与同学交流不多,跟老师的沟通也很少。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进度跟不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学校等有关方面也无更多的方法与措施去改进,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的关爱不到位。同时,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少,对于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交流甚少,没有及时解决或改进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这使得学生辍学率高,不善与人交流。
4.3外来务工子女接触的社会群体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低,容易对一些错误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判断或者模仿心理。外来务工人员普遍文化素养低,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又因缺少对孩子的引导,导致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为,从而导致偷盗等不良行为的产生。这样一方面,对外来务工子女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给当地的治安等造成困扰,也会使得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人的关系疏远。
5.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对策研究
5.1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意识,改变思想态度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改变外来务工子女的现状,需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意识,改变思想态度。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及对孩子一生的重大作用。虽然工作繁忙,但外来务工人员应该分配多一点时间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子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多一点关注,多跟子女交流,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并且及时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对于子女不爱上学的迹象应该及时发现并疏导,从而给子女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5.2学校应调整教育模式
学校应该调整教育模式应对外来务工子女来校上课所产生的相应变化,不应该让外来务工子女被动地接受和适应学校的上课情况。冯绮云(2008)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平等待遇,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学校环境,掌握规范语言,改良不良的生活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在教学语言上,可以跟外来务工人员沟通,让他们在家更多地用普通话与子女交流。老师在教学上可以适当地用普通话教学,一点一点地,让外来务工子女适应上课节奏,也让本地学生习惯普通话上课方式,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作业等的安排上,应该用相同的标准去对待每个学生,对于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一些不好的情况,也应该及时跟家长沟通交流,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5.3实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资助奖励制度
外来务工人员对饶某镇的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但近年来的流动较大,有些由于工作的原因,有个别父母也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而离开。由于文化差异、学习基础不同等,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相比,学习成绩等差异大,渐渐地,使得学生失去学习乐趣,导致辍学率不断提高。
为了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学习生活,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学校或相关部门可以给外来务工子女更多资助,学校可以在全校所有的外来务工子女中评选出相对其他人更优秀、在某方面值得表扬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学习。
镇政府或当地工厂等可以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奖励,不仅可以防止外来务工人员流动过大,而且可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5.4重视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沟通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子女成长路上的保护者,父母既要尊重子女的独立性,同时要对子女进行必要的教育及引导,特别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更是如此。尹晨燕(2007)指出,要消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差距,需要创建良好环境,培养健康人格,包括通过道德养成教育,增强主体意识;尊重差异,发挥多元兼容的文化主导作用[4]。外来务工子女,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及内外的各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应该理解孩子,出现问题时,少一点大骂,多一点沟通,找出原因所在,多给孩子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孩子学会自我判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消除等不健康的心理。
6.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是饶平某镇不可缺少的劳动主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饶平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主要存在中途辍学率高、存在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流、偷盗现象频繁等。出现这些教育问题,一方面关系到外来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关系到饶平某镇的社会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更好地工作生活及促进饶平某镇更好地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问题。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学校及相关部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注,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稳定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避免流动过大。
参考文献:
[1]孔德俭.论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7:61-62.
[2]郭俊梅.昆区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状况及教育管理对策——以包头市第七中学为例[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15.
[3]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4]尹晨燕.上海公办中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41.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 教育问题 对策
1.引言
随着饶平某镇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在带来劳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对于饶平县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至今还没有人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将饶平某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建议反映出来,使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差问题得到解决,为外来务工子女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减少因教育缺乏问题产生的一系列不良负面影响;也为饶平某镇的长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
2.饶平县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2.1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饶平县某镇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南岭、北坑石场,居住在山脚下。总共有外来务工人员120多人,其中有50多个外来务工子女,在读书的有25个,每户务工人员家庭有3个以上孩子,全家人挤在石场及工厂给每户的小平房里面,睡觉都在一起。这些外来人员,平日很少跟当地人交流接触,除了青年人之外,老人小孩大多是讲家乡话,与当地人沟通困难。
2.2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
2.2.1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现状
现阶段,饶平县某镇外来务工子女都分布在离镇上最近一个村的小学里,大约有25个学生。外来务工子女上学主要分布在低年级,年级越往上上学的人数就越少,他们随着父母工作地的转移而转移,有的甚至小学没有毕业,上初中的人数更是屈指可数。
在学校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特别是低年级,老师大都用潮汕话教学,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基础薄弱,语言上与老师同学又难以沟通,使得学习一直跟不上进度,成绩不理想。由于外来人的身份及言语上的问题,外来务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交流甚少,老师们对于务工子女的作业要求相对于本地学生的要求相对宽松,对于他们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出勤率方面没有很多要求,这也使得信息沟通不畅。在实地调查中,一家长告诉我们,在一次台风来时,学校停课一天,但孩子竟然不知道回家没有说,第二天顶着狂风大雨去到学校才得知停课一天。
2.2.2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从事石场、砖厂工作,工作强度大,由于工作繁忙,家长无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小孩平日里在父母工作场地玩耍,这给他们的安全带来了很多问题。小孩平时上学回到家,父母也没有过多地关心与交流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与情况,小孩犯了错误或惹父母生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骂。而且,父母们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这使得一些孩子在心理落差上存在很多问题,情绪不稳,与父母交流过少。
3.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问题
3.1中途辍学率高
在走访学校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子女在校表现一般,与老师、同学交流少,成绩中下,不理想。很多孩子都只上了几年便辍学,而有的则上到中途就没有去上课,家长学生也没有提前告知老师。孔德俭(2013)指出,外来务工子女缺乏学习主动性,表达及交际能力普遍偏弱,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量偏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1]。我们了解到,上学的外来务工子女主要分布在低年级,越往上人数越少,三年来,能上到初三的学生也就只有1人,该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初三第二学期也离开学校了。外来务工子女上学人数少,中途辍学率高。
3.2存在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流
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处于社会的基层,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在饶平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随父母生活,远离家乡,对新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而且,与其他同龄人或本地人相比,物质等生活条件差,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他们存在自卑心理,由于本身性格的影响及文化等的差异,不善与人交流。郭俊梅(2015)指出了外来务工子女特有的心理问题:自我封闭;教育及社会环境不平等感和敌视心理;进城务工子女被歧视和无归属感[2]。据当地学生反映,他们平时很少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玩,跟他们打招呼聊天有些也是不理不睬,平日里看起来精神不足。这样不好的心理状态,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自卑会让得他们做事情无力,对事物等的反应缓慢,心情郁闷、颓废。这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人格的塑造、工作等产生不利影响。
3.3偷盗现象频繁
我们走访了位于砖厂附近的村民,一些村民抱怨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可奈何。该砖厂以前是陶瓷厂,所以附近有很多废弃的厂房供村民用,砖厂附近是人家果园,以前村民们将工具放厂房里,多次被十几岁不务正业、不读书的外来务工子女偷窃。后来厂房被铲掉,村民们辛苦种植的果实又被偷,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向其家长投诉也无效。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心理落差等的驱使,通过偷窃满足自身要求,这既给当地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又会让当地人对外来务工人员有更多的抵触心理,最重要的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4.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外来务工人员不重视子女教育问题
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工作辛苦繁重,生活压力较大,使得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更加充沛的能力来科学合理地管理教育孩子。而且,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缺乏相应的学习氛围,对于子女的学习问题无法给予过多帮助。对于子女的教育态度、学习态度懒散,不够关心,没有意识到教育、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对孩子的上学不够认真对待,这是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辍学率高的原因。 4.2家长、学校对外来务工子女关爱监督不到位
现阶段,在饶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中缺乏父母的教育、关爱,在学校与同学交流不多,跟老师的沟通也很少。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进度跟不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学校等有关方面也无更多的方法与措施去改进,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的关爱不到位。同时,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少,对于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交流甚少,没有及时解决或改进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这使得学生辍学率高,不善与人交流。
4.3外来务工子女接触的社会群体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低,容易对一些错误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判断或者模仿心理。外来务工人员普遍文化素养低,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又因缺少对孩子的引导,导致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为,从而导致偷盗等不良行为的产生。这样一方面,对外来务工子女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给当地的治安等造成困扰,也会使得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人的关系疏远。
5.饶平某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对策研究
5.1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意识,改变思想态度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改变外来务工子女的现状,需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意识,改变思想态度。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及对孩子一生的重大作用。虽然工作繁忙,但外来务工人员应该分配多一点时间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子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多一点关注,多跟子女交流,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并且及时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对于子女不爱上学的迹象应该及时发现并疏导,从而给子女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5.2学校应调整教育模式
学校应该调整教育模式应对外来务工子女来校上课所产生的相应变化,不应该让外来务工子女被动地接受和适应学校的上课情况。冯绮云(2008)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平等待遇,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学校环境,掌握规范语言,改良不良的生活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在教学语言上,可以跟外来务工人员沟通,让他们在家更多地用普通话与子女交流。老师在教学上可以适当地用普通话教学,一点一点地,让外来务工子女适应上课节奏,也让本地学生习惯普通话上课方式,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作业等的安排上,应该用相同的标准去对待每个学生,对于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一些不好的情况,也应该及时跟家长沟通交流,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5.3实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资助奖励制度
外来务工人员对饶某镇的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但近年来的流动较大,有些由于工作的原因,有个别父母也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而离开。由于文化差异、学习基础不同等,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相比,学习成绩等差异大,渐渐地,使得学生失去学习乐趣,导致辍学率不断提高。
为了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学习生活,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学校或相关部门可以给外来务工子女更多资助,学校可以在全校所有的外来务工子女中评选出相对其他人更优秀、在某方面值得表扬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学习。
镇政府或当地工厂等可以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奖励,不仅可以防止外来务工人员流动过大,而且可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5.4重视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沟通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子女成长路上的保护者,父母既要尊重子女的独立性,同时要对子女进行必要的教育及引导,特别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更是如此。尹晨燕(2007)指出,要消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差距,需要创建良好环境,培养健康人格,包括通过道德养成教育,增强主体意识;尊重差异,发挥多元兼容的文化主导作用[4]。外来务工子女,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及内外的各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应该理解孩子,出现问题时,少一点大骂,多一点沟通,找出原因所在,多给孩子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孩子学会自我判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消除等不健康的心理。
6.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是饶平某镇不可缺少的劳动主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饶平某镇的外来务工子女主要存在中途辍学率高、存在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流、偷盗现象频繁等。出现这些教育问题,一方面关系到外来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关系到饶平某镇的社会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更好地工作生活及促进饶平某镇更好地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问题。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学校及相关部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注,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稳定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避免流动过大。
参考文献:
[1]孔德俭.论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7:61-62.
[2]郭俊梅.昆区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状况及教育管理对策——以包头市第七中学为例[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15.
[3]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4]尹晨燕.上海公办中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