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因而即便是喜欢阅读也往往是盲目或者随意性地“读读”,根本谈不上阅读的质量。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信息量膨胀式增加,小学生也不得不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生活的发展,更何况从小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是其未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以下几点做法:
  1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首先,榜样引领,激励促进。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处在善于模仿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中,他们敬佩英雄,崇拜名人、明星,所以我们就可以经常讲一些这些名人因为读书而成长的故事。故事讲完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名人是怎样读书的?书籍对于名人的成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你准备从中学习些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们从喜欢名人、崇拜名人而变成喜欢读书、热爱读书。
  其次,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成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或者说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一点来积极引领他们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比如,无论是课上还是在课下,我们都要力争给孩子树立一个极其热爱读书的形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陶醉在书籍的殿堂里的那种乐趣。具体来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朗读能力,如醉如痴地美读课文,入情入境地品读课文,以此来熏陶渐染我们的学生。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的阅览室一起读书,读书前,老师生动形象地为学生介绍所推荐书籍的精彩内容,以此激发其阅读兴趣。还可以定期地组织读书汇报与交流会,交流读书经验,展览读书笔记,推荐学习成果,表彰先进个人或者学习小组。总之,始终“做”在前面的我们,只要真正用心了,就一定能够给孩子们一个积极的影响。
  2寓教于法,使学生不但爱读书还要会读书
  我们都知道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课上所学的进一步应用。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尤其是当今出版业的辉煌发展同时也客观存在图书市场鱼龙混珠的局面。所以,加强读书指导,特别是帮助小学生科学选择应该阅读的书籍。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学生阅读过程中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揣摩,忽视对语言的积累,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首先,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整体设计六年的阅读计划、阶段性的阅读方法,比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有效阅读。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也叫速读,即用最少的阅读时间、最快的阅读速度快速浏览,如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时,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此外,为了使学生真正适应快速的生活节奏特别瞬息万变的信息发展时代,我们还要经常训练学生检索性阅读,即迅速检索信息并学会处理信息。
  此外,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比如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3寓教于活动,积极引领学生读好书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普遍实施的今天,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开动脑筋,积极谋划,科学指导,比如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像读书(报)比赛、演讲比赛、语文能力竞赛、辩论会、作文竞赛等等,在鲜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而积淀成扎实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而兴趣的培养对阅读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当今社会,阅读兴趣的养成面临诸多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有长远的眼光,有关爱学生未来、舍弃短期利益的决心和胸襟,注意引导学生享受阅读本身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兴趣; 眼光 ; 书香氛围 ; 享受阅读 ;功利性  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从大的方面来讲,阅读能够形成一个人的生存能力。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对技校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重点阐述了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提倡案例教学,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自主学习  我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的思路是: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并提倡案例教学。这样做之后,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更好地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改变并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列外。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初中教学势必要与信息技术的运用相结合。不少学校已经用到了信息技术网络,它所拥有的海量信息成为师生门新的"知识来源"。因而信息技术进入初中教室已是不可阻挡,其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它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适用教学手段、精炼教学语言、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全面评价,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策略  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
期刊
1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让
期刊
本人近几年调到一所城乡结合的初级中学任教,学生的生源有60%来自郊区农村,有30%来自城镇,有10%来自流动人口。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家庭情况日益复杂,学生的基础知识、素质参差不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对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辅导,难度越来越大,老师如何把握问题学生个案辅导的技巧,使之获得成功呢?下面谈一谈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  1要摸清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时的问题学生大致有
期刊
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学单词,学句型、学对话,还是学课文,都要进行大量的操练。如果离开了语言情景进行操练,将是十分枯燥无味的,许多学生因此对英语失去了兴趣。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创设高效课堂,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妙趣横生、经历丰富的学习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简笔画stick figure(是运用简洁洗练的线条、笔划,高度概括地状物造型,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与语言教学
期刊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由问题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几乎每门学科的老师都会用到提问法。但许多教师仅仅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而随意的教学方式,没有注意提问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从而使课堂提问不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包括:提问的水平偏低或偏高;问题的分配不恰当;不充足的期待时间;问题缺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的老师不行,我都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怎么老师还动不动就找家长呢?”“我最怕接到老师的电话,不是没交作业,就是又惹事了”,“我孩子一直很聪明,可老师太差,搞得现在成绩越来越差!”,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同样听到不少同事的感叹:“这孩子从来不做作业,家长竟然从不过问”,“看这父母当的,连孩子的班主任都不认识”,其实正是这些抱怨与感叹,暴露出我们对家庭教育与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