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众所周知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上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语文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更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在精神上受到熏陶,心灵上得到满足,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一潭死水,了无生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始终关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我想创设有效情境将是一个不错的手段。设置多种有效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想象,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描述:
  有一年我教初一语文,因学校在乡下,又十分的偏僻,所以我对学生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期望不是很高。在刚开学的中小学衔接活动中,我上了《秋天》这一课。这是一首现代诗,比较抽象。上课前我就播放用多媒体创设出的秋天田野金黄一片的丰收景象的图片,并配上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高昂激越的歌曲,使学生一上课就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对学习本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配上了欢快的音乐进行朗诵,没想到学生争先恐后,朗诵时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一改平时上课时沉闷的气氛,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在后来的仿写环节,平时基础很差从不举手的同学竟然都举手,而且仿写的还真不错,我发现,原来以前不是这些孩子水平差,只是我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我也经常采用表演的形式。学生好动,模仿力强,对于一些抽象易忘的知识点,如果采用表演的形式,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能化抽象为形象,把知识点牢牢地记住,这样一举两得了。《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一味地用语言去向学生说清什么叫“夸张、讽刺”,太枯燥,而且学生也不见得能理解与记住。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大胆地让学生上讲台表演皇帝在巡游前换衣服的情景。表演的学生还挺认真,结果台下的学生哄堂大笑,我很严肃地问他们为什么笑,总是有原因的,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对课文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于是“夸张、讽刺”两种手法就牢牢地记在了学生心中。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又当了一回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了在笑中学,在学中乐。这节课几乎使全班的同学都动了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
  语文应面向生活,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语文学科除了传播知识,传播道德,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落到实处。一次公开课,我拿到了一篇《牵着母亲过马路》的课外文章,那么“理解母爱,懂得回报母亲”就是本课要达到的情感目标。但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正处在叛逆期,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在上课导入时我一反常态,没有说任何歌颂母爱的好词句,反而让学生谈谈对母亲有哪些抱怨。这下学生来了劲,有的说母亲太罗嗦,有的说母亲太抠门,还有的说母亲永远不理解自己……答案五花八门,但我知道这都是他们的心里话。在分析文章之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就发生在身边的很真实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我村上的王某和李某都考上了高中,前两天开学,两母亲都兴高采烈地送他们上学去了。可回到家两位母亲都不约而同地哭了。旁人很不解,这该高兴啊!一位母亲的回答是:宿舍里其他孩子的鞋都是新的,我女儿却只有一双是新的,我没能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位母亲的回答竟是:别的孩子都长的白白的、高高的,而我女儿又黑又瘦,我没能更好的照顾好她,对不起她啊。多么朴素的话啊,学生们也受到了震动,再回过来谈谈自己的母亲的时候,学生的们的表情都是那么的严肃,有好几个甚至在悄悄的抹着眼泪。我想我利用故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已经达到了效果。
  反思: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究、大胆思维、不断实践,必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效地提高自然教学的质量。这是课堂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漫画情境、材料情境、音乐情境、乡土情境等,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内心的参与意识,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学习状态,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際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能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例题精析、习题巩固、归纳总结等环节设计,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统一。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  1.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通常是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而数学方法则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学习往往更受兴趣的支配。如果有兴趣,孩子的精力集中,就能学得好、记得牢;反之,孩子不但学不好,而且还会觉得心理负担很重,产生畏难情绪,结果损伤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幼儿数学教学谈一些体会。  首先: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
【摘要】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篇优美和谐的生命乐章。教师必须了解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这个最终目标及其文化性、情感性和思想性本质,并遵循最基本的教学生成规律,即以学为基础的无中生有、以教为引领的有中创生、以练为纽带的生生循环。  【关键词】生命 语文课堂 生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是探索如何把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转化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过
【摘 要】本文阐述了课堂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并且论述教师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的能力并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提问方式。  【关键词】物理教学 提问艺术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是的,形象生动、新颖有趣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维持、内驱和强化的作用,思维效率往往因此而倍增,物理课堂上教师完美的提问艺术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 什么是课堂提问  物理课堂提
【摘要】“以我国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2005年我国政府确定指导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教育应当把培养人、实现人的终身健康与和谐发展置于首要地位,提出构建“主体探究、关注社会、合作体验、创新发展”的活动模式。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二期课改为契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特点逐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目标多元化凸显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关注学生有效学力
【摘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现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比较时髦的追求,但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多的数学课成了生活体验课,只见生活,鲜见数学,缺少了数学味,不重视数学化的过程,“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类比、猜想、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数学化的活动缺位。本文以四年级《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谈如何在比较生活化的教学题材背景下凸显数学化的过程,体现数学课所应具有的学科气质,正确处理好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
[教材分析]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叙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在这首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对小鸟的关爱,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综合性跨上了新课改的历史舞台。一时间,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师的新宠,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都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态。诸多语文教师上出了学生喜欢的活动性课来。但冷静下来的我们却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
【摘 要】自从参加初中教育工作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深知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也深知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现将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工作总结  1.要以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去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好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没有目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