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如何进行劳动教育给予指导。70%以上的职业院校对劳动教育认同度较高,对于劳动教育政策执行速度快、覆盖面广、措施多样,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结合,但高职院校各学科专业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应该不同,劳动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实效,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空间和载体建设、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学方法及评价实施等方面着手。本文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研究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
当前,大中小学校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并且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涉及家庭、社会;不仅仅是中小学校的事,高等学校同样肩负劳动教育的重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现状
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特点,在劳动教育实施上也应有所不同。目前,70%以上的职业院校对劳动教育认同度较高,对于劳动教育政策执行速度快、覆盖面广、措施多样,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结合。但由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评价实施不落地、缺乏师资、实践场地,缺乏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更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导致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地方,各学科专业性较强,常规的劳动教育不能满足专业人才的需求,劳动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实效,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空间和载体建设、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学方法及评价实施等方面着手。做好劳动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对于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真正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和以劳强体的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分析平台,以“高职劳动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段2014-2021年,共检索到论文284篇。在文献的主题词搜索中,“劳动教育(142次)”和“高职院校(128次)”是最热的高频词,而其他排名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时代”“高职学生”“实践路径”“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实施路径”“人才培养”“劳动育人”。发现高职劳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三年时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总体数量不多;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从学院层面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体系构建、实践策略等,相对比较宏观;而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方面只占总研究量的2%,专业劳动教育研究还比较薄弱,更别说具体的实践了。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旅游行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属于服务行业,对于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动品质、劳动精神要求很高。新时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入创新发展,值得思考和研究。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思考
(一)应将劳动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调研新时代旅游行业人才新需求,将劳动教育写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劳動教育目标,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明确课时学分要求。劳动教育课程应包括一、二课堂的有效结合,注重计划性、周期性和主题性,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内容、对象和载体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活动。除了开设专门劳动教育课程以外,明确要求劳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打造有特色的专业劳动课程,修订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标准中融入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及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等。结合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要求,配套建设专业劳动教育教材或指导手册。
(二)打造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做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劳动教育,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应增强劳动教育认识,改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师无关的观念,提高专业教师劳动素养。将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专业教师树立榜样,引领学生参与专业活动,提高专业劳动意识。另一方面,校企合作,邀请旅游行业企业专家大师、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优秀毕业生等走进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交流沟通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现状,正确理解行业劳动的真正内涵,体会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三)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和载体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地,要充分利用条件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建设劳动教育载体。
1.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应营造劳动教育氛围,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比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有四川省唯一的以公路为主题的川藏公路博物馆,以弘扬“两路精神、大国工匠”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2.充分发挥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功能
充分发挥专业实训室的功能,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为劳动教育基地,由学生专业社团负责管理,安排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还肩负着服务中小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可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茶艺、咖啡、花艺实训室等)开展职业体验、劳动实践等课程,让高职学生担任辅导教师,通过指导他人体会自身劳动价值,帮助他人进行劳动体验。
3.校企深入合作共育劳动教育基地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可作为顶岗实习、见习基地,还可合作开发实践课程、实训项目,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体会职业的劳动艰辛,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培养坚韧不拔的劳动精神和职业品质。
(四)采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形式和方法 劳动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一门公共劳动教育课程,也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就能完成。需要劳动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贯穿于社团活动中、贯穿于社会实践中。充分采用多种劳动教育形式和方法,强化学生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丰富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比如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专业课程、顶岗实习以外,可以组织社团开展旅游实训室环境营造大比拼活动、义务旅游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比赛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创新创业劳动实践等,既提高专业技能,又强化劳动教育。
(五)构建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涉及学院、专业、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学院层面应提出顶层设计,根据国家、地方要求和学校实际,明确学院劳动教育内涵和考核要求,制定相应制度,明确专业、教师、学生等各层面的考核要求,将劳动教育效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专业层面,应结合学院相关要求分析专业特点,明确专业劳动教育目标、制定专业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方案,对教师、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层面则要在课程建设、课程运行管理、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将劳动教育的要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教师的行为、态度、习惯中,做好劳动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同时保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能够公正合理。对于学生层面的评价应注重多角度、过程化的评价,评价指标合理,应涵盖劳动观念的养成、劳动质量、劳动收获等方面,真正将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 佛朝晖,张宇泉.职业院校勞动教育实施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6).
[2] 何静.“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进一促”劳动育人实践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
[3] 赵东,宋德军.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4] 谭祥娥,赵跃.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及其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2(4).
[5] 王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究[J].福建茶叶,2020(04).
[6] 雷朝晖,胡怡然.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培训,2020(08).
[7] 刘厚丽.论工匠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传承[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 33(15).
[8] 杨文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途径研究与实践[J].人才培养,2020(05).
作者简介:王瑷琳(1979-),女,汉族,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旅游管理。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
当前,大中小学校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并且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涉及家庭、社会;不仅仅是中小学校的事,高等学校同样肩负劳动教育的重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现状
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特点,在劳动教育实施上也应有所不同。目前,70%以上的职业院校对劳动教育认同度较高,对于劳动教育政策执行速度快、覆盖面广、措施多样,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结合。但由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评价实施不落地、缺乏师资、实践场地,缺乏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更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导致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地方,各学科专业性较强,常规的劳动教育不能满足专业人才的需求,劳动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实效,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空间和载体建设、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学方法及评价实施等方面着手。做好劳动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对于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真正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和以劳强体的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分析平台,以“高职劳动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段2014-2021年,共检索到论文284篇。在文献的主题词搜索中,“劳动教育(142次)”和“高职院校(128次)”是最热的高频词,而其他排名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时代”“高职学生”“实践路径”“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实施路径”“人才培养”“劳动育人”。发现高职劳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三年时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总体数量不多;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从学院层面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体系构建、实践策略等,相对比较宏观;而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方面只占总研究量的2%,专业劳动教育研究还比较薄弱,更别说具体的实践了。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旅游行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属于服务行业,对于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动品质、劳动精神要求很高。新时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入创新发展,值得思考和研究。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思考
(一)应将劳动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调研新时代旅游行业人才新需求,将劳动教育写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劳動教育目标,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明确课时学分要求。劳动教育课程应包括一、二课堂的有效结合,注重计划性、周期性和主题性,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内容、对象和载体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活动。除了开设专门劳动教育课程以外,明确要求劳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打造有特色的专业劳动课程,修订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标准中融入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及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等。结合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要求,配套建设专业劳动教育教材或指导手册。
(二)打造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做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劳动教育,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应增强劳动教育认识,改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师无关的观念,提高专业教师劳动素养。将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专业教师树立榜样,引领学生参与专业活动,提高专业劳动意识。另一方面,校企合作,邀请旅游行业企业专家大师、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优秀毕业生等走进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交流沟通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现状,正确理解行业劳动的真正内涵,体会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三)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和载体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地,要充分利用条件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建设劳动教育载体。
1.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应营造劳动教育氛围,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比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有四川省唯一的以公路为主题的川藏公路博物馆,以弘扬“两路精神、大国工匠”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2.充分发挥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功能
充分发挥专业实训室的功能,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为劳动教育基地,由学生专业社团负责管理,安排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还肩负着服务中小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可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茶艺、咖啡、花艺实训室等)开展职业体验、劳动实践等课程,让高职学生担任辅导教师,通过指导他人体会自身劳动价值,帮助他人进行劳动体验。
3.校企深入合作共育劳动教育基地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可作为顶岗实习、见习基地,还可合作开发实践课程、实训项目,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体会职业的劳动艰辛,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培养坚韧不拔的劳动精神和职业品质。
(四)采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形式和方法 劳动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一门公共劳动教育课程,也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就能完成。需要劳动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贯穿于社团活动中、贯穿于社会实践中。充分采用多种劳动教育形式和方法,强化学生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丰富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比如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专业课程、顶岗实习以外,可以组织社团开展旅游实训室环境营造大比拼活动、义务旅游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比赛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创新创业劳动实践等,既提高专业技能,又强化劳动教育。
(五)构建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涉及学院、专业、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学院层面应提出顶层设计,根据国家、地方要求和学校实际,明确学院劳动教育内涵和考核要求,制定相应制度,明确专业、教师、学生等各层面的考核要求,将劳动教育效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专业层面,应结合学院相关要求分析专业特点,明确专业劳动教育目标、制定专业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方案,对教师、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层面则要在课程建设、课程运行管理、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将劳动教育的要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教师的行为、态度、习惯中,做好劳动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同时保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能够公正合理。对于学生层面的评价应注重多角度、过程化的评价,评价指标合理,应涵盖劳动观念的养成、劳动质量、劳动收获等方面,真正将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 佛朝晖,张宇泉.职业院校勞动教育实施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6).
[2] 何静.“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进一促”劳动育人实践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
[3] 赵东,宋德军.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4] 谭祥娥,赵跃.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及其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2(4).
[5] 王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究[J].福建茶叶,2020(04).
[6] 雷朝晖,胡怡然.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培训,2020(08).
[7] 刘厚丽.论工匠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传承[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 33(15).
[8] 杨文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途径研究与实践[J].人才培养,2020(05).
作者简介:王瑷琳(1979-),女,汉族,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