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具备某种“核心设计”,该设计必须落实为读者或者观众在感性经验中能够直接触及的具体对象。
剧本《账盘》的作者是一位职业小说家,我们在该作品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一名训练有素的故事讲述者具有的创造力和对作品全局的掌控力。
文艺作品和严谨的论文写作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前者诉诸的对象是人的感性世界而非纯理性的推理和理解能力。两者的不同点是,理性思考的素材是抽象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而感性经验的基础则必须奠基在某些“具体实在”的对象上。这里的“具体实在”指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看得见摸得着,或者说通过人的身体感官能够接触到的外部实在,它们绝不能够仅仅存在于人的脑海中。因为文艺作品的价值恰恰在于引导读者从身体性的情感体验上与某个对象产生认同和共鸣。
因此,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具备某种“核心设计”,即便作品最终要表述的是一个概念性很强的主题,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也必须对此主题进行“现实化”、“具体化”的处理。一般来说,越是职业化的创作者,其在创作作品时构造和完成“核心设计”的自觉性就越强烈。剧本《账盘》就展现出这样一种职业化气质。作品的名称是《账盘》,主人公韩老二的身份是一位公社生产队会计,所以“账”、“账本”、“算账”这一系列对象就在作品中构成了十分鲜明的核心设计序列。剧本从韩老二给生产队队长算账始,以他给自己的儿子算账终,设计意念前后连贯,完成度非常高,体现出了出色的总体观和对剧本结构的掌控能力。其中,最老练最见能力的是作者能够令剧本中韩老二的三个算账场景场场不同、各有设计,并且具有饱满的戏剧感和趣味性。
作者之所以选择“算账”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戏剧动作,也同“反腐倡廉”的主题具有显而易见的关联——将一个概念化的主题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动作,体现出作者清晰高效的创作思想轨迹。
当然,选择“算账”作为设计核心,并发展成统一全剧的戏剧线索在处理上也会面对一些难题。比如,算账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行为。算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这一点同主题所要求的具有较强劝诫意味、倡导超越个人私利的精神性目标有所出入。对此,作者做了巧妙处理——拓展作为“算账”行为最终目标的“利益最大化”中“利益”概念的边界。一开始,韩老二所追求的“利益”就带有超越个人限度的特征。他与生产队长杨大宽冲突的实质,其实是个人私利和集体财产公共利益之间的较量。第二幕中,韩老二所理解的“利益”概念又被赋予了另一重内涵。当邻居揶揄韩老二拿几十元学费换两毛钱奖状不上算的时候,韩老二用老伴节省下的医药费远远超过学费这一说法回应了邻居的玩笑式质疑。当然,回应玩笑的其实同样也是一个玩笑。看上去韩老二的回应还是通过金钱数字上的多寡——亦即物质利益上的得失表达出来。但实际上韩老二在这里已经把“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中的“利益”概念添加进了某种与物质利益不同的,与精神满足相关的内容。通过如此对“利益”概念的发展和转换,作者完成了核心设计与主题要求的完美衔接。
剧本的高潮可以看作这一技巧和技巧背后关于“利益”概念不同理解的进一步强化和发展。韩老二主动举报了自己的儿子,看似是一个极端违背自身利益的举动。但通过韩老二特殊的“算账”方法,把父子亲情和法律尊严的内容融入“利益”概念中,从而使“利益”概念超越了“物质”和“个人”的局限,由此韩老二违背利益的行为得以反转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观众的期待最终获得了满足。
《账盘》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和绝大多数其他参赛剧本相比,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从中体现出的社会经验、知识储备。这个剧本名称本身就带有非常鲜明的方言特征。另外,剧本的第一、二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对于大多数年轻的学生作者来说,将这一历史时期作为剧情背景基本不可能进入选择范围。作者在剧本中对当时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构成所作的细节还原表现出了高人一筹的创作视野。不过这一点却恰恰在另一些方面导致了作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即剧本涵盖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作为一个短篇作品,时间长度在10分钟左右,如何在十分有限的放映时间长度内表现大尺度的时间跳跃需要应用到专门的技巧,而这些技巧也许是剧本的创作者所不熟悉的。因此在表现时间进程飞速闪进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大段旁白,并且没有对相应的画面设计作出任何提示。这里暴露出作者在创作影视剧本方面经验的不足。尽管如此,《账盘》还是一个设计合理、主题明确、布局得当、值得许多其他作者借鉴的影视剧本。
作者回应:
这一次我的微电影剧本有幸得到了重量级专家栾刚老师的指点,我很荣幸。
栾老师在文章中,对我的剧本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与肯定,对此我十分高兴,高兴之余又有些惶恐。因为我2007年从事写作以来,尝试过写小小说、故事、寓言,最近几个月才接触剧本,专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我觉得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文章的最后一段,栾老师还给我提了一点意见,看到这些话,我甚至觉得比夸奖我还高兴。因为我写剧本完全是自学,就像在一条没有路灯的路上行进,跌跌撞撞,栾刚老师给我指出我剧本的不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方的路,我看清了哪里是深坑,哪里是路障,只有看清这些,在前进的路上我才能比较平稳的行进,这正是我深深渴望的!
最后再次感谢《正刊》给我展示作品的机会,感谢栾老师对我的鞭策与鼓励。
剧本《账盘》的作者是一位职业小说家,我们在该作品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一名训练有素的故事讲述者具有的创造力和对作品全局的掌控力。
文艺作品和严谨的论文写作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前者诉诸的对象是人的感性世界而非纯理性的推理和理解能力。两者的不同点是,理性思考的素材是抽象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而感性经验的基础则必须奠基在某些“具体实在”的对象上。这里的“具体实在”指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看得见摸得着,或者说通过人的身体感官能够接触到的外部实在,它们绝不能够仅仅存在于人的脑海中。因为文艺作品的价值恰恰在于引导读者从身体性的情感体验上与某个对象产生认同和共鸣。
因此,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具备某种“核心设计”,即便作品最终要表述的是一个概念性很强的主题,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也必须对此主题进行“现实化”、“具体化”的处理。一般来说,越是职业化的创作者,其在创作作品时构造和完成“核心设计”的自觉性就越强烈。剧本《账盘》就展现出这样一种职业化气质。作品的名称是《账盘》,主人公韩老二的身份是一位公社生产队会计,所以“账”、“账本”、“算账”这一系列对象就在作品中构成了十分鲜明的核心设计序列。剧本从韩老二给生产队队长算账始,以他给自己的儿子算账终,设计意念前后连贯,完成度非常高,体现出了出色的总体观和对剧本结构的掌控能力。其中,最老练最见能力的是作者能够令剧本中韩老二的三个算账场景场场不同、各有设计,并且具有饱满的戏剧感和趣味性。
作者之所以选择“算账”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戏剧动作,也同“反腐倡廉”的主题具有显而易见的关联——将一个概念化的主题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动作,体现出作者清晰高效的创作思想轨迹。
当然,选择“算账”作为设计核心,并发展成统一全剧的戏剧线索在处理上也会面对一些难题。比如,算账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行为。算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这一点同主题所要求的具有较强劝诫意味、倡导超越个人私利的精神性目标有所出入。对此,作者做了巧妙处理——拓展作为“算账”行为最终目标的“利益最大化”中“利益”概念的边界。一开始,韩老二所追求的“利益”就带有超越个人限度的特征。他与生产队长杨大宽冲突的实质,其实是个人私利和集体财产公共利益之间的较量。第二幕中,韩老二所理解的“利益”概念又被赋予了另一重内涵。当邻居揶揄韩老二拿几十元学费换两毛钱奖状不上算的时候,韩老二用老伴节省下的医药费远远超过学费这一说法回应了邻居的玩笑式质疑。当然,回应玩笑的其实同样也是一个玩笑。看上去韩老二的回应还是通过金钱数字上的多寡——亦即物质利益上的得失表达出来。但实际上韩老二在这里已经把“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中的“利益”概念添加进了某种与物质利益不同的,与精神满足相关的内容。通过如此对“利益”概念的发展和转换,作者完成了核心设计与主题要求的完美衔接。
剧本的高潮可以看作这一技巧和技巧背后关于“利益”概念不同理解的进一步强化和发展。韩老二主动举报了自己的儿子,看似是一个极端违背自身利益的举动。但通过韩老二特殊的“算账”方法,把父子亲情和法律尊严的内容融入“利益”概念中,从而使“利益”概念超越了“物质”和“个人”的局限,由此韩老二违背利益的行为得以反转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观众的期待最终获得了满足。
《账盘》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和绝大多数其他参赛剧本相比,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从中体现出的社会经验、知识储备。这个剧本名称本身就带有非常鲜明的方言特征。另外,剧本的第一、二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对于大多数年轻的学生作者来说,将这一历史时期作为剧情背景基本不可能进入选择范围。作者在剧本中对当时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构成所作的细节还原表现出了高人一筹的创作视野。不过这一点却恰恰在另一些方面导致了作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即剧本涵盖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作为一个短篇作品,时间长度在10分钟左右,如何在十分有限的放映时间长度内表现大尺度的时间跳跃需要应用到专门的技巧,而这些技巧也许是剧本的创作者所不熟悉的。因此在表现时间进程飞速闪进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大段旁白,并且没有对相应的画面设计作出任何提示。这里暴露出作者在创作影视剧本方面经验的不足。尽管如此,《账盘》还是一个设计合理、主题明确、布局得当、值得许多其他作者借鉴的影视剧本。
作者回应:
这一次我的微电影剧本有幸得到了重量级专家栾刚老师的指点,我很荣幸。
栾老师在文章中,对我的剧本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与肯定,对此我十分高兴,高兴之余又有些惶恐。因为我2007年从事写作以来,尝试过写小小说、故事、寓言,最近几个月才接触剧本,专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我觉得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文章的最后一段,栾老师还给我提了一点意见,看到这些话,我甚至觉得比夸奖我还高兴。因为我写剧本完全是自学,就像在一条没有路灯的路上行进,跌跌撞撞,栾刚老师给我指出我剧本的不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方的路,我看清了哪里是深坑,哪里是路障,只有看清这些,在前进的路上我才能比较平稳的行进,这正是我深深渴望的!
最后再次感谢《正刊》给我展示作品的机会,感谢栾老师对我的鞭策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