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弹药消耗看中国抗日战争之艰苦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抗战三年后,八路军发展到50余万人,国民党当局却不供给武器,前三年每年只给几十万发子弹,平均每个战士一年只有一两发。
  1940年以后,国民党当局彻底断绝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弹药供给,虽然解放区枪支弹药的来源主要靠战场缴获。虽然解放区兵工厂也生产子弹,即主要是靠拾回的弹壳复装,质量很差,只有手榴弹、地雷能依靠自产保障。
  抗战期间敌后各根据地分散作战,弹药随缴随补随耗,没有准确统计,不过通过各战略区向中共中央的报告,可概略估算出八路军、新四军的子弹消耗在3000至4000万发、手榴弹约800万枚(当时火炮极少可忽略不计)。按杀伤52万日军和同样数量伪军的战果统计,平均每毙伤一名敌军消耗约为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的一些主要战斗统计,也证实了这一消耗量估算基本准确。如1940年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上报统计数字是共消耗了弹70万发、手榴弹12.6万枚,毙伤日军2万、伪军5000人。新四军歼灭日军最多的一仗——车桥之战的统计是:毙伤日军465人和伪军483人,共消耗子弹9993发,平均杀伤一敌只消耗12发子弹。
  国民党军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有统一的供应机构,据战后统计,战时共耗用子弹17.09亿发、炮弹959万发、手榴弹和枪榴弹2359万枚。国民党军抗战取得的战果,按蒋纬国的《抗日御侮》这一战史书中统计是共毙伤日军85万人(国民党军基本不同伪军作战)。国民党军消耗弹药中有少量用于同共产党军队的摩擦和内部训练,不过杀伤日军也有一部分又是中美联合空军所为,两相抵消大致可算出平均消耗子弹2000发、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才能毙伤一敌。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按金额统计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相差似乎还不太悬殊。若再仔细分析,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即伪“满洲国”的工农业产值也供其支配。日本又有配套的重工业,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
  旧中国的工业产值主要由外国在华设立的轻纺工厂和手工业制造,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淞沪抗战头一个月,国民党德式装备的中央军火力与日军相差不多,随后因希特勒有意拖延供应,加上中方运输能力差,日军便占了上风。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共毙伤日军110万人,耗费弹药约300万吨,平均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美军这一消耗量远超过苏军以0.8吨弹药毙伤德军一人的数字,在当时世界上是最高的。
  在太平洋岛屿攻击战中,美军的火力强度往往高于日军几十倍,一般都是将敌方阵地炸成火海后才发起攻击。
  据苏德战后统计,战时苏联制造并消耗了1000万吨弹药(包括680万吨枪炮弹和320万吨炸弹),同时德国的产量是780万吨。
  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火力还略强于苏军,在1943年以后便被压倒。据朱可夫回忆,1945年4月16日,即苏军向柏林发动进攻的那一天,有9.8万吨弹药倾注在不足百公里宽的德军阵地上,爆炸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倍。
  在四年卫国战争中,苏军向德军倾泻了4.2亿发炮弹、170亿发子弹、1.21亿颗手榴弹,还有近300万吨航空炸弹,共毙伤德军1300万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伤者中因有人多次负伤重复统计)。苏军平均毙伤一名德军,要耗费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公斤。中国抗日战场上炮火不强,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苏军炮兵是名副其实的担负主要歼敌任务的“战争之神”。
  
  (摘自《军事史林》2007年第9期 作者 魏鹏程 孙冬 郝晓鹏)
其他文献
摘 要 1982年沃伦抗议事件是美国黑人就有毒废弃物问题第一次发出的全国性抗议。它率先将环保行动与民权运动结合起来,从种族视角重新审视环境问题,一方面迅速引发舆论热议,提出环境种族主义的概念,另一方面直接推动科学调研,兴起种族与环境风险相关性研究。沃伦抗议事件揭露了长期隐匿于美国社会的种族环境问题,促使美国环境问题走向种族化,有色人种逐步成为重要的新兴环保力量。   关键词 沃伦县,有色人種,
[摘要]1853年和1854年,美国舰队两次访日,叩开日本国门;1858年,日本与欧美列强缔结“安政五国条约”,日本据此开港。在开国与开港过程中,横滨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拟对幕末时期以横滨为舞台展开的日本开国与开港问题进行初步考察和探析。  [关键词]日本,横滨,开国,开港  [中图分类号]K5 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2-0035-05    
摘 要 “台参”在北宋前中期,一直是有关官员在朝堂参谒御史台官员的一项见谢辞之仪。神宗熙宁年间,朝廷借台参之“名”行验视老疾昏懦官员之“实”,将台参由朝堂移至御史台,对其进行改革。在几经波折后,台参地点还是由御史台改回了朝堂,回到了“辞谢之仪”的旧轨上,但是台参“验疾之具”的功能终不得而去。“仪”“具”之间,可谓是熙宁以后台参之制最真实的运作状态。分析台参制度的更革,对认识宋朝澄清吏治,验视老疾昏
摘 要 松赞干布陵是吐蕃王朝开国君主的陵墓,历史上对其陵墓的营建、内部构造与随葬品、地面建筑等有若干传说记载,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对这座举世闻名的藏王陵墓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地面陵垣建筑的遗迹,证明吐蕃王朝的陵墓制度很可能受到唐代帝陵的影响,是唐代中原王朝礼制影响到周边民族的一个重要例证。  关键词 吐蕃王陵,松赞干布,西藏考古,帝陵考古  中图分类号 K87 文献标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目前可能处于发展规律周期的高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从部署利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获得切实的收益。  本文介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怎样改进内部业务流程并为企业带来回报的三个实例。促进销售和营销  Beacon Street Services希望其公司所有的数据都有一个“单一的真实来源”,以保证应用程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该公司是Stansberry控股的服务机构,专门通
【摘 要】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选修课课堂中,探究式学习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公选课《秦汉史概论》的探究式学习实践中,给学生构建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提供更好的探究式学习硬件条件及实践机会,有效控制公共选修课的学生规模等,能更好地改进和推广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等师范院校,公共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
[关键词]新课标教科书,使用分析,实践反思    本文以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例,探讨高中新课程教科书的使用与反思,提出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本)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应具备的一些特点。    一、教科书基本课文的学习功能的反思    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复印了人教、人民、大象和岳麓四版本的“必修一·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把四份样本分发给学生,要求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完成后,回收有效
摘 要 自中世纪晚期以降至近代早期,系英国逐步赢得和确立对外贸易自主权的关键时期。面对自身当时在欧洲贸易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外贸主导权操控于汉萨同盟等外国商人集团的相对弱势局面,英国决策者们制定了务实而灵活的策略,对居于强势地位的外商集团,从最初的鼓励和保护,到后期的削弱、打击和驱逐,这段曲折逶迤的历程见证了英国经济实力和话语权的成长轨迹。  关键词 都铎,汉萨同盟,对外贸易,自主权  中图分类号
摘 要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中,知识界改进历史教学的呼声不断高涨,如何以历史课程唤起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是讨论的重点。南京正中书局《教与学》杂志推出的“历史教学专号”集中刊登了傅斯年、吕思勉、顾颉刚等20位名家的讨论文章,被时人认为是这轮讨论中“最显著”的篇章。本文通过一手史料梳理这次讨论的来龙去脉,认为其发起背景既有顺应历史教学改革呼声的需要,也有官方意志的因素;而以民族主义为尺度反思过往历
在古代世界里,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动频繁。雅典民主政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多次利用和提升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它是宗教与国家政治权力之间彼此互动的一个例证。  古代希腊人认为狄奥尼索斯是酒神,它消融社会等级界限的功能最初可能来自于葡萄酒的神奇魅力。饮酒能够消除人和人之间的界限,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是狄奥尼索斯不仅仅是酒神,其消融社会等级界限的功能还延伸至其他领域,因为他是面具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