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一农村留守儿童。就笔者所处的南康市凤岗镇朱家村,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的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他们成了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人群,需要我们加于关注,同时,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留守儿童的管教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老师、家长普遍反映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比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要差,有的差之甚远。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冷漠、内向和孤僻。家长待孩子又多半是放纵和溺爱型的,更助长了儿童自私任性、霸道横行的极端性格。
(二)行为偏差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加上管理不力,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一部分易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而成了“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三)学习较差
留守儿童大都由老人照顾,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知识水平相当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
(四)心理障碍
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喜欢与人交往,加上学习成绩不好,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产生孤独、封闭等不良心理现象。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矫正留守儿童的不良倾向,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和谐的良好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是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隔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农民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让他们享受同等受教育待遇。
(二)提高父母与第二监护人的育人责任和水平
1.父母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未成年子女最理想的监护人和老师,应尽到自己的全部责任,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努力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2.努力提高育人水平。留守儿童的父母可在孩子入学五年后再外出打工,或者夫妻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孩子。家长和第二监护人应当主动和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培训,提高监护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水平。经常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做好育人工作。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学和管理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做到四个清楚:一是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二是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三是清楚留守儿童的病历状况;四是清楚留守儿童第二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并将调查信息打印成册,分发给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
2.学习上加强辅导,让他们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教学设计,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分类提问,把比较简单的问题有意识地让留守儿童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校把留守儿童逐一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老师。由科任老师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教师的帮助外,还要确定一名学习帮手进行结对互助,教师定期检查效果,建立进步档案,使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大家一起进步。
3.心理上注意沟通输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努力探寻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的途径,主动与他们谈心,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谈心活动。学校应建立“每天必谈”“遇事必谈”制度,科任老师、班主任要结合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经常与他们开展谈心活动,用爱心呵护、疏导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就是父母。学校心理咨询室要鼓励留守儿童心里有话或有不解之结都去咨询,心理咨询室老师要有耐心,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开展家访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每学期都要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第二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和取得的进步,探讨帮助孩子的方法,并写出有质量的家访报告。
畅通通信渠道。学校、班主任都要有一份留守儿童的通讯录,随时与他们沟通。有条件的学校要安装电话,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与家长传递亲情,拉近他们与父母的距离。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尽可能地给孩子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为他们解决生活和教育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民政部门要为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贫困学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
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面向家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校园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厅、美容厅、卡拉OK厅及网吧,杜绝网吧经营者接纳未成年人。
对音像、出版制品的发行经销要加强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工作。司法部门应到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律自护意识。
总之,只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格,齐抓共管,才能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凤岗镇朱家村委会】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老师、家长普遍反映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比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要差,有的差之甚远。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冷漠、内向和孤僻。家长待孩子又多半是放纵和溺爱型的,更助长了儿童自私任性、霸道横行的极端性格。
(二)行为偏差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加上管理不力,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一部分易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而成了“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三)学习较差
留守儿童大都由老人照顾,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知识水平相当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
(四)心理障碍
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喜欢与人交往,加上学习成绩不好,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产生孤独、封闭等不良心理现象。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矫正留守儿童的不良倾向,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和谐的良好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是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隔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农民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让他们享受同等受教育待遇。
(二)提高父母与第二监护人的育人责任和水平
1.父母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未成年子女最理想的监护人和老师,应尽到自己的全部责任,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努力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2.努力提高育人水平。留守儿童的父母可在孩子入学五年后再外出打工,或者夫妻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孩子。家长和第二监护人应当主动和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培训,提高监护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水平。经常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做好育人工作。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学和管理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做到四个清楚:一是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二是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三是清楚留守儿童的病历状况;四是清楚留守儿童第二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并将调查信息打印成册,分发给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
2.学习上加强辅导,让他们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教学设计,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分类提问,把比较简单的问题有意识地让留守儿童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校把留守儿童逐一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老师。由科任老师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教师的帮助外,还要确定一名学习帮手进行结对互助,教师定期检查效果,建立进步档案,使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大家一起进步。
3.心理上注意沟通输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努力探寻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的途径,主动与他们谈心,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谈心活动。学校应建立“每天必谈”“遇事必谈”制度,科任老师、班主任要结合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经常与他们开展谈心活动,用爱心呵护、疏导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就是父母。学校心理咨询室要鼓励留守儿童心里有话或有不解之结都去咨询,心理咨询室老师要有耐心,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开展家访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每学期都要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第二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和取得的进步,探讨帮助孩子的方法,并写出有质量的家访报告。
畅通通信渠道。学校、班主任都要有一份留守儿童的通讯录,随时与他们沟通。有条件的学校要安装电话,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与家长传递亲情,拉近他们与父母的距离。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尽可能地给孩子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为他们解决生活和教育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民政部门要为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贫困学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
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面向家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校园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厅、美容厅、卡拉OK厅及网吧,杜绝网吧经营者接纳未成年人。
对音像、出版制品的发行经销要加强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工作。司法部门应到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律自护意识。
总之,只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格,齐抓共管,才能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凤岗镇朱家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