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尽远古村民居建筑中的木窗雕花活态保护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讯作者/罗明金
  摘  要:湘西尽远古村民居中的木窗雕花历史悠久,具体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其中的木刻图案纹样融合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植物以及鸟兽纹样,具有湘西地域审美特色,是宝贵的艺术遗产。尽远古村中的木窗雕花的保护绝不意味着将传统村落放入博物馆中冻结起来,而是要进行“活态”传承,让其成为书写家族印记的、活着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关键词:尽远古村;木窗雕花;活态保护
  一、引言
  古村落也被称为“传统村落”,它主要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村落。湘西尽远古村民居中的木窗雕花历史悠久,具体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其中的木刻图案纹样融合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植物以及鸟兽纹样,符合当地的审美特色,是宝贵的艺术遗产。但现存的木窗雕花技艺随着村落房屋空置无人管理而面临着破败危机,即将失去其价值意义。面对湘西尽远古村这样的境况,当地应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技艺传承人,建立生态博物馆,加强村落的“活态保护”,将老建筑中木窗雕花的保护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木窗雕花技艺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延续。
  二、湘西尽远古村民居建筑中木窗雕花发展的现状
  尽远古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芦坪乡南部,是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用陈启济的诗句“荩草婷婷茂似春,源水泱泱碧如蓝,九丘粮田一脚踏,三拱桥下配九款,大塘独缺一只角,举步却蹬七层岩”来形容尽远古村最为贴切。现今村落交通便利,但由于受到外来经济文化的过度冲击,村民不懂得珍惜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建筑物中宝贵的基业,大肆买卖民居建筑中的木窗雕花,许多房屋只留下一个空壳,无人管理,直至破敗。此外,传统的工匠技艺无人继承,也将导致传承断代。最可怕的是长此以往,将会造成传统村落的消亡。湘西尽远古村民居建筑中木窗雕花面临的现状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木窗雕花制作技艺遗失
  尽远古村木窗雕花的技艺传承,必须依赖于物质形态的载体,核心是后人对于技艺的掌握,在村落里工匠技艺传承都是父子或近亲通过口传身承的方式传授,传承范围和途径很窄,一般只能通过直观地观看师父的制作过程,亲自感受和领悟,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现如今,尽远古村木窗雕花的技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一是因为此技艺难以实现经济价值,二是木窗雕花是独门绝学,后人很难掌握制作技术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因此无人主动去学习此技艺,导致木窗雕花得不到有效地传承和保护,长此以往,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也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木窗雕花传承缺乏创新
  传统手工艺人的作品题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农忙之余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炼创作出活灵活现的木窗雕花作品,记录生活的点滴。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多数人对传统的木窗雕花技艺呈现出更多样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工匠的文化修养。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有文化知识的人很难在村落里留下来,纷纷走向了城市,留下的大多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因此,导致技术创新停滞不前,造成木窗雕花作品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的困境。
  (三)木窗雕花民居无人管理
  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可以看出一个建筑的作用是服务于生活的需要的。而在尽远古村里,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很多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在外务工挣钱贴补家用,家中只留有小孩和老人在村里生活,造成整个村落空心化严重,建筑得不到有效的修缮,导致民居建筑中精美的木窗雕刻出现破败直至倒塌和损毁。另外,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由于对传统建筑物中所蕴含的乡土文化和家族传承认同感不强,盲目崇拜城市中的新兴事物,对传统木窗雕花采取摒弃的态度,也割裂了历史与传统文脉,使得尽远古村传统木窗雕花技艺渐渐没落。
  三、湘西尽远古村民居建筑中木窗雕花的价值意义
  湘西尽远古村具有非常浓厚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民居建筑中木窗雕花更是中华灿烂文化之中的一件瑰宝。窗是建筑的眼睛,也是建筑的精美传神之处。湘西尽远古村民居的木窗雕花制作精美,玲珑剔透,其技艺、图案,都表现出当地木雕技艺的精湛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
  (一)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
  文化,是民族历史的沉淀,是人类历史前进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精华。尽远古村民居村落规划建筑极有特色,整体呈现出方形布局,表达了“天圆地方”的结构理念。尽远古村传统民居木窗雕花呈现的题材源于劳动生活,通过提取创造,作品涵盖了宗族文化、宗教文化、神巫文化、耕读文化等内容,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源。尽远古村传统木窗雕花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美好愿望,将辟邪、求吉、纳福的愿望,通过艺术再创造的方式,以木窗雕花为媒介灵活地表达出来,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文字的,更为生动实质的文化延续。
  (二)装饰图案的艺术价值
  木窗雕花在中国建筑装饰史上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是室外与室内相互连接的一道帷幕。尽远古村木窗雕花留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图案的独创性与高超巧妙的手工技艺上,图案纹样蕴含了丰富的图腾崇拜,主要有麒麟、宝瓶、宝剑,寓意子孙后代文武双全。此外便是动物花卉等雕刻图案,如凤凰、麒麟搭配寓意母子幸福;花瓣开满三枝寓意后代多子多福;花卉与锦鸡结合寓意锦上添花等。整个装饰映衬出尽远村民内敛、静谧、典雅的审美取向和审美素养,并且表现出居民们对自然的崇高敬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三)实用价值
  实用功能是一切事物存在所需要满足的最基本要求,窗户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建筑室内采光及通风的功能需要,木窗雕花则是为了满足装饰而生。尽远古村传统民居木窗雕花因地域特性所用材料多为木材,在明清时进入了雕刻巅峰时期。木窗雕花在民居空间中呈三维立体形态,人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木窗雕刻之上,经过工匠卓越的雕刻技艺,使得尽远古村木窗雕花在功能和审美上均达到了屋主想要呈现的效果,体现了其最好状态的实用价值。   四、湘西尽远古村民居建筑中木窗雕花活态保护的策略
  古村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对尽远古村落民居建筑中木窗雕花进行活态保护和发展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历史经典。冯骥才认为,古村落的保护不应该是静止的保护,而应该是以人为本进行活态的保护和发展[1]。湘西尽远古村落民居建筑中木窗雕花活態保护应该采用“人、村落与建筑”三位一体的保护思路与方法,使村落人居回归乡土,焕发新的活力。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重视木窗雕花的价值,培养技艺传承人
  尽远古村的木窗雕花,是在明清时期的陈氏大族家庭里兴起的,雕刻常用以装饰房屋的构件,建立在每个房屋的窗棂之上,人们可以通过一扇窗户,便可得知主人家的风骨,象征家族的荣耀。现在的尽远古村,更多的是需要重新重视木窗雕花并作为家族的文化遗产,主动承担起保护的责任,这是村落的精神灵魂。老一辈技艺人需要自觉培育年轻一代,形成一个新老接续、充满活力、传承与创新同在、统一与多样共存的技艺代际传承。
  (二)建立生态博物馆,采取在地化保护措施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是一种没有具体边界的“活态博物馆”,是注重当地的文化习俗、生活信仰,将物质遗产等在原生地进行保存与展示的一种方式。尽远古村的木窗雕花作为村落的宝贵资产,应该进行活态化保护,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简言之,就是在生活中保护,让懂它的人更懂,而不仅仅是放在博物馆里静态式地展示。要将木窗雕花所代表的传统寓意融入到整个村落的文化氛围之中,进而使村民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态度转为主动延续。
  (三)改善村落环境质量,唤醒村民对村落的归属感
  村民是传统村落活的灵魂,现在村里很多人员大量外出,只是保留了一副空壳。政府应大力支持改善居住条件,保护好原有建筑的基面以及木窗雕花建筑,对内部功能进行完善,改进村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高生产生活品质。要做到“活态”保护与传承,使更多的人愿意返乡,住进自家祖宅,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感受祖辈得之不易的基业,挖掘自家木窗雕花潜在的家族纹样历史,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家族文化认同的自豪感,延续家族“根文化”的再创造活力。
  五、结语
  尽远古村中的木窗雕花既是固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潘鲁生先生认为,只有从生活的土壤、文化的肌理、民族精神情感的寄托与凝聚等更深层面出发,保护和传承好祖辈留下的文化财富,才能行之久远[2]。尽远古村中的木窗雕花的保护绝不意味着将传统村落放入博物馆中冻结起来,而是要进行“活态”传承,让其成为书写家族印记的活着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参考文献:
  [1]尹文.古建筑文化图说 说墙 摄影珍藏版[M].张锡昌,摄影.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13(1):7-12.
  作者简介:张梦思,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通讯作者:罗明金,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与传统民间手工艺保护。
  编辑:刘贵增
其他文献
>摘要: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还要通过对音乐文化赏析,树立学生独具个性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的使命,不能只是做一个传递音乐作品的“邮递员”,而应该指导学生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音乐知识和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达到以学生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中
期刊
>摘要:  一幅作品境界的高低,构图至为关键。在诸多构图因素中,“留白”形式是最自然也是最独特的一种。“留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感及意境延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作品的主题、意境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画面效果成败的关键之一。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意境的传达和形式美的体现,而“留白”的构图形式,能使观者在单纯的黑白空间里得到美的享受,以在那白而不空的空间里徜徉。  中国画非常重视对画面意境和情感
期刊
>摘要:  “空”这一传统美学思想早在几千年前就被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我国的多种艺术形式之中。“留白”作为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形式,它所蕴蓄的无限、悠远、空灵的审美“意境”,使其在世界画坛中独领风骚。“空白”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在传统绘画中不仅成为画家寻意索境的载体,也是画家托物寄情的手段。如今在众多艺术领域中,也都能感受到“空白”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一  中国的艺术,十分强调意境的渲染,这种意境
期刊
>摘要:  张冰——作为新疆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在蝉联两次获得电影频道举办的百合奖中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之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得到瞩目。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一方面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另一方面他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剧作手法,加入新颖的元素,加强体现中国民族特色,深刻揭示社会问题。不仅使影片的主旋律深入人心也具备了十足的观赏性。  新疆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张冰凭借《男人上路》曾获得2006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最
期刊
王成,(1976- ),男,汉,广西桂林人,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环艺教研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设计分会第七届全国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桂林)秘书长,CIID全国高级室内建筑师,广西建筑装饰协会建筑装饰设计专家,广西高级建筑装饰设计师。作品入选《广西百名优秀室内设计师作品集》,入选“2010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AIDIA)设计联展·广西设计名家作品廊”,
期刊
海外并购作为扩大经营规模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是现代商业银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内涌现出许多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和同期世界银行业的海外并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情况  (一)中国工商银行近十年的较大海外并购情况简介  年份目标地区业务结果  2000.4香港  友联银行中国香港  电子银行功
期刊
严建林作品选
期刊
梁燕莺,男,汉族,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期刊
摘 要:水彩作为绘画种类的一种,在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彩语言本身具备的独特魅力,给其他设计领域带来了崭新的活力。文章以水彩语言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水彩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结合案例探寻水彩语言在海报设计中的艺术表现,阐述了水彩语言在海报设计领域存在的艺术价值,并试图引起人们对海报设计的关注。  关键词:水彩语言;海报设计;艺术表现  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产品宣传、公益宣传等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栖霞山非遗文创小镇的考察,探讨小镇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文化空间来激活自身的文化魅力与价值,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可能性;如何借助当代媒介不断发掘文化资源创新动能,充分释放文化空间的表现活力;并从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优化整合、活态互动式多媒介传播、媒体生态的体验与社会生态的和谐三个层面对栖霞山非遗文创小镇的文化价值传播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特色小镇;文化空间;数字化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