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据可靠的史料记载,它与日本早在唐代就有了渊源。但是在日本各门学科里,道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曾被看成是迷信,直到上个世纪,日本学界才逐渐意识到道教与日本思想史的渊源关系。本文结合上个世纪日本对中国道教研究的状况为线索来介绍道教与日本思想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道教;日本思想;渊源;二十世纪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05-1引言
据淡海三船《唐大和尚东征传》,公元8世纪中期,日本朝廷派出的遣唐使向唐玄宗申请让鉴真渡日,唐玄宗提出了同遣道士赴日的要求,遣唐使则以“日本君王先不崇道士法”拒绝了唐玄宗的要求。 [1]。这件史实现已成为研究日本道教的前提与常识[2]。对于日本为什么拒绝道士赴日的原因,很多学者也曾从当时日本国内和国际情况做过分析,却未找到确切的记载。但是我们也得知早在这件事之前,遣唐使与道教还是有所交涉的。
一、 重估历史,日本道教研究的最初动因
日本著名中国道教研究专家蜂屋邦夫先生认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日本人研究中国道教,比如早期的有妻木直良、小柳司气太,然而尽管在中国宗教史上道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日本,佛和儒被当成学术正统,道教却一直被看成是迷信,因此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研究地位。自上个世纪以来,研究道教的日本学者人数增加,其中好些都是日本著名学者,他们也发表了一些关于道教的著名文章,这些文章在道教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出现以上的情况呢?我想这需要我们重估历史。
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后期至1930年,称为“开创期”,第二阶段是193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称为“为政治、军事服务期”,第三个阶段是1946至1972,称为“战后恢复期”[3]。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福井文雅先生承酒井博士余续,在他的论文《道教研究在日本》中对日本道教研究史的第四个阶段、即1972年以后的研究状况和特点,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做了一番网罗式的鸟瞰。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研究的初期,当时日本道教研究者,大多由学僧或中国佛教史专家兼任,道教相当多的时候是属于佛教研究者捎带的“副业”和思想史研究者的偶然“旁骛”[4]。这种现象在第一、第二阶段里更加明显,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重要的专家。如佛教哲学研究专家常盘大定教授,虽然在中国对佛教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时候将中国的道观列入考察范围,但主要是为补充佛教研究,还坦言“在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上,不论如何也不能忽视道教”[5]。
二、 有关道教研究的新认识
有一个关键词显得格外重要,那就是于日本道教研究第三个阶段1950年成立的“日本道教学会”,它作为日本道教研究的主要学术团体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次年又发行了会刊《东方宗教》,主办了多次道教研究主题会,也探讨了多篇论文。1972年在日本蓼科召开了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与会代表有来自日本、法、英、美共14人,其中日本代表有酒井忠夫、宫川尚志[6]。据陈耀庭介绍,第一次国际道教会议于1968年9月在意大利的佩鲁贾举行,与会的都是欧美各国代表,日本代表也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的论文发表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宗教史》第九卷二至三期(1969—1970)上。遗憾的是前两次会议都没有中国代表参加。
行笔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和几个特点需要我们注意。问题就是日本对道教研究的态度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在哪儿?我想这与日本学界认识到道教与其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有关,特别是50年代以来,日本成立日本道教学会后,在反思日本史的潮流中,他们发现日本思想的新渊源,那就是与中国道教的关系。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道教如今不光是存在于中国人民的文化理念中,也成为了国际承认的一门学问。综上所述,上个世纪日本的道教研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研究人数的增加。第二、实地田野调查法。第三、道教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 结语
日本道教研究的成果,对于中国的道教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特别是上个世纪下半页,日本掀起了一股“道教热”,成立了较为成熟的道教研究团队,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宗教学研究队伍,他们的“实地田野调查法”尤其给我们的启迪是,我们在研究道教的时候,在仅有的、有限的历史资料和道藏典故的基础上,我们也要结合道教的在国内的实际情况,将其看成是一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一个真正在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宗教实体,而不只是悬浮在研究者观念或文字中的道教概念。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我们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让它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莫晓灵.《试论8世纪中期日本朝廷拒绝道教的原因》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
[2][日]福井文雅著,辛岩.日本道教研究史和一些相关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1996,(01).
[3]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吴端涛博士指出,这在张洪泽的《20世纪以来的日本道教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中有过介绍.
[4]葛兆光.当代日本的中国道教研究[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02).
[5]常盘大定.续古贤的踪迹[M].东京龙吟社,1938.
[6]陈耀庭.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介绍[J].道教会刊,1981,(01).
关键词:道教;日本思想;渊源;二十世纪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05-1引言
据淡海三船《唐大和尚东征传》,公元8世纪中期,日本朝廷派出的遣唐使向唐玄宗申请让鉴真渡日,唐玄宗提出了同遣道士赴日的要求,遣唐使则以“日本君王先不崇道士法”拒绝了唐玄宗的要求。 [1]。这件史实现已成为研究日本道教的前提与常识[2]。对于日本为什么拒绝道士赴日的原因,很多学者也曾从当时日本国内和国际情况做过分析,却未找到确切的记载。但是我们也得知早在这件事之前,遣唐使与道教还是有所交涉的。
一、 重估历史,日本道教研究的最初动因
日本著名中国道教研究专家蜂屋邦夫先生认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日本人研究中国道教,比如早期的有妻木直良、小柳司气太,然而尽管在中国宗教史上道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日本,佛和儒被当成学术正统,道教却一直被看成是迷信,因此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研究地位。自上个世纪以来,研究道教的日本学者人数增加,其中好些都是日本著名学者,他们也发表了一些关于道教的著名文章,这些文章在道教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出现以上的情况呢?我想这需要我们重估历史。
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后期至1930年,称为“开创期”,第二阶段是193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称为“为政治、军事服务期”,第三个阶段是1946至1972,称为“战后恢复期”[3]。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福井文雅先生承酒井博士余续,在他的论文《道教研究在日本》中对日本道教研究史的第四个阶段、即1972年以后的研究状况和特点,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做了一番网罗式的鸟瞰。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研究的初期,当时日本道教研究者,大多由学僧或中国佛教史专家兼任,道教相当多的时候是属于佛教研究者捎带的“副业”和思想史研究者的偶然“旁骛”[4]。这种现象在第一、第二阶段里更加明显,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重要的专家。如佛教哲学研究专家常盘大定教授,虽然在中国对佛教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时候将中国的道观列入考察范围,但主要是为补充佛教研究,还坦言“在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上,不论如何也不能忽视道教”[5]。
二、 有关道教研究的新认识
有一个关键词显得格外重要,那就是于日本道教研究第三个阶段1950年成立的“日本道教学会”,它作为日本道教研究的主要学术团体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次年又发行了会刊《东方宗教》,主办了多次道教研究主题会,也探讨了多篇论文。1972年在日本蓼科召开了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与会代表有来自日本、法、英、美共14人,其中日本代表有酒井忠夫、宫川尚志[6]。据陈耀庭介绍,第一次国际道教会议于1968年9月在意大利的佩鲁贾举行,与会的都是欧美各国代表,日本代表也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的论文发表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宗教史》第九卷二至三期(1969—1970)上。遗憾的是前两次会议都没有中国代表参加。
行笔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和几个特点需要我们注意。问题就是日本对道教研究的态度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在哪儿?我想这与日本学界认识到道教与其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有关,特别是50年代以来,日本成立日本道教学会后,在反思日本史的潮流中,他们发现日本思想的新渊源,那就是与中国道教的关系。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道教如今不光是存在于中国人民的文化理念中,也成为了国际承认的一门学问。综上所述,上个世纪日本的道教研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研究人数的增加。第二、实地田野调查法。第三、道教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 结语
日本道教研究的成果,对于中国的道教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特别是上个世纪下半页,日本掀起了一股“道教热”,成立了较为成熟的道教研究团队,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宗教学研究队伍,他们的“实地田野调查法”尤其给我们的启迪是,我们在研究道教的时候,在仅有的、有限的历史资料和道藏典故的基础上,我们也要结合道教的在国内的实际情况,将其看成是一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一个真正在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宗教实体,而不只是悬浮在研究者观念或文字中的道教概念。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我们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让它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莫晓灵.《试论8世纪中期日本朝廷拒绝道教的原因》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
[2][日]福井文雅著,辛岩.日本道教研究史和一些相关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1996,(01).
[3]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吴端涛博士指出,这在张洪泽的《20世纪以来的日本道教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中有过介绍.
[4]葛兆光.当代日本的中国道教研究[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02).
[5]常盘大定.续古贤的踪迹[M].东京龙吟社,1938.
[6]陈耀庭.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介绍[J].道教会刊,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