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不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如果说后两者更多地针对学生已完成的良好行为、已取得的优秀成绩,目的是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那么,赏识的更大的作用应该是针对后进生做事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有信心坚持下去,直至展开飞翔的翅膀,飞向他们的美好未来。
老师必须在接纳学生目前成绩的前提下,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面对学生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要像父母教孩子说话和走路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尺度定得太高,要定在学生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让学生在成功的良好感觉下轻松愉快地飞翔。根据这一经验,多年以来我在转变后进生方面,一直坚持几个做法:
一、为后进生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一定要怎样夸奖学生,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某个炼钢厂员工生产效率低下。一天,公司总裁到工厂视察,他询问了当天日班工人的产量,把这个数字写在身边一块大大的黑板上,除此之外再没说一句话。当晚,夜班工人看到这个数字,当他们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的意思后,决心一定要超过这个产量。果然,第二天清晨,原来的数字不见了,在黑板上的是一个新的、高得多的数字,那是夜班工人的产量。日班工人又不服气了,他们努力干了一天,终于又一次改写了产量。就这样,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工人并没有从他们的行为中获得什么实在的好处,正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力量。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学生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讓学生感觉沮丧。
二、用爱心去赏识学生
我从魏书生老师和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老师那里得到了启发: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个善于赏识且能用爱心去赏识学生的老师。以前,我对待“后进生”,专门找出学生的缺点,然后批评教育,督促他们及时改正,尽可能使自己的学生优秀,甚至完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称职的老师。因此,我的眼睛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学生改了一个缺点,我不是肯定,鼓励,而是立马再找出一个不足,时刻让学生夹着尾巴做人,即使他是块烂铁,我也要把他炼成好钢。可这样做换来的常常是自己心烦气躁。因为,学生的所作所为总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我学习魏书生老师《班主任的艺术》和周弘老师的《钢是怎样炼成铁的》,我找到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总让学生“失败”,学生“永远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自己工作的失败,马不停蹄地给学生找缺点,让学生时刻觉得自己是个缺点很多的人,以致学生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不管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失败”的感觉最终磨掉了学生的信心,“好钢”最终因为缺乏自信而成为了“烂铁”,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用全新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百分之一的优点”我要扩大为“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的缺点”缩小为“百分之一”。对学生要“低标准,严要求”,让他们在“我能行”中成长,基于赏识基础上的严要求,往往能让学生感激老师,尊敬老师,从而更努力地发展自己。
三、让家长赏识自己的孩子
目前的家长,主要有这样两种: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成天盯着孩子的缺点,以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喋喋不休,期望自己的孩子具备所有别的孩子的优点,结果是把“钢炼成了铁”,成天生活在痛苦和担忧中。另一种家长则截然相反,相信“树大自然直,要成人自成人”,对孩子不管不问。这两种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赏识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第一种家长,我们谈孩子的优点,谈我们老师工作的成败感受,谈赏识教育的理念方法,让家长改变观念,看到孩子的优点,看到希望,并要求家长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对第二种家长,则更多地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这一年龄段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引导家长看到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价值。
四、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学生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学生后面用力推一把。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学生毕竟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奖励”虽然会起到效果,但也常会有副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
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潜能。强调学生“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学生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学生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
给学生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拓展或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你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试;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学生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强。
让学生想象。让学生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
解除后顾之忧。跟学生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学生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勇气。
激一激学生。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学生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学生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五、在学生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学生失败的时候如果这时不“赏识”,可学生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不要讳言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让学生正面自己的失败。不妨多与其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轶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其知道,失败是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每个人也都会遇上的。这是人生的常态。
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能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和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老师必须在接纳学生目前成绩的前提下,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面对学生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要像父母教孩子说话和走路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尺度定得太高,要定在学生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让学生在成功的良好感觉下轻松愉快地飞翔。根据这一经验,多年以来我在转变后进生方面,一直坚持几个做法:
一、为后进生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一定要怎样夸奖学生,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某个炼钢厂员工生产效率低下。一天,公司总裁到工厂视察,他询问了当天日班工人的产量,把这个数字写在身边一块大大的黑板上,除此之外再没说一句话。当晚,夜班工人看到这个数字,当他们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的意思后,决心一定要超过这个产量。果然,第二天清晨,原来的数字不见了,在黑板上的是一个新的、高得多的数字,那是夜班工人的产量。日班工人又不服气了,他们努力干了一天,终于又一次改写了产量。就这样,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工人并没有从他们的行为中获得什么实在的好处,正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力量。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学生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讓学生感觉沮丧。
二、用爱心去赏识学生
我从魏书生老师和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老师那里得到了启发: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个善于赏识且能用爱心去赏识学生的老师。以前,我对待“后进生”,专门找出学生的缺点,然后批评教育,督促他们及时改正,尽可能使自己的学生优秀,甚至完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称职的老师。因此,我的眼睛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学生改了一个缺点,我不是肯定,鼓励,而是立马再找出一个不足,时刻让学生夹着尾巴做人,即使他是块烂铁,我也要把他炼成好钢。可这样做换来的常常是自己心烦气躁。因为,学生的所作所为总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我学习魏书生老师《班主任的艺术》和周弘老师的《钢是怎样炼成铁的》,我找到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总让学生“失败”,学生“永远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自己工作的失败,马不停蹄地给学生找缺点,让学生时刻觉得自己是个缺点很多的人,以致学生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不管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失败”的感觉最终磨掉了学生的信心,“好钢”最终因为缺乏自信而成为了“烂铁”,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用全新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百分之一的优点”我要扩大为“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的缺点”缩小为“百分之一”。对学生要“低标准,严要求”,让他们在“我能行”中成长,基于赏识基础上的严要求,往往能让学生感激老师,尊敬老师,从而更努力地发展自己。
三、让家长赏识自己的孩子
目前的家长,主要有这样两种: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成天盯着孩子的缺点,以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喋喋不休,期望自己的孩子具备所有别的孩子的优点,结果是把“钢炼成了铁”,成天生活在痛苦和担忧中。另一种家长则截然相反,相信“树大自然直,要成人自成人”,对孩子不管不问。这两种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赏识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第一种家长,我们谈孩子的优点,谈我们老师工作的成败感受,谈赏识教育的理念方法,让家长改变观念,看到孩子的优点,看到希望,并要求家长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对第二种家长,则更多地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这一年龄段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引导家长看到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价值。
四、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学生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学生后面用力推一把。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学生毕竟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奖励”虽然会起到效果,但也常会有副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
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潜能。强调学生“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学生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学生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
给学生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拓展或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你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试;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学生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强。
让学生想象。让学生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
解除后顾之忧。跟学生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学生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勇气。
激一激学生。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学生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学生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五、在学生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学生失败的时候如果这时不“赏识”,可学生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不要讳言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让学生正面自己的失败。不妨多与其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轶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其知道,失败是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每个人也都会遇上的。这是人生的常态。
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能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和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