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多措并举,注重积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着力提高课堂效益。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希望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能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恰当巧妙地采取情境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营造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两好发展,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与利用有效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时常不够集中,加上思维能力有限,对数学中出现的一些抽象的数字和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时间久了就会不喜欢上数学课,以致有些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数学成绩出现下降。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这些教学问题,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的应对策略
(一)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知识和阅历不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式的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便渐进性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探究式的情境,创造更多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接着让学生把一个直径为2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让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算出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再把另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学生就得很快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学生分别动手测量两个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就能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大小有关的结论。这样,教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无穷乐趣。
(二)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
有很多人都有听故事的这个爱好,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合理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既能增长学生的眼界,又能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渠道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牛顿因为太过专心做实验而错把手表当作鸡蛋来煮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小学生在刚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肯定会感到很有趣,牛顿怎么会用手表来煮呢?教师向学生讲这个“牛顿煮表”的故事,恰好是抓住了小学生喜好听故事的心理特征,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學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贯穿整堂课,以致课堂气氛显得单调沉闷。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抑制。由于小学生都比较爱玩好动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游戏活动,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得到集中和保持,同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就能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抽奖活动,让学生参与抽奖游戏活动中来,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白球比摸出的红球次数多,于是他们就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在玩游戏中不断积累对可能性的猜测,同时猜测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通过这种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些紧扣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电梯平移、风扇叶片旋转等例子引入课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平移与旋转这两个概念。当教师在举完这些例子之后,接着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平移或旋转呢?此时有学生可能会说:升国旗是一种平移运动、推拉抽屉也是一种平移运动。如此可见,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创设动态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抽象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化演示过程,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受到刺激,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接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观察运转的模型,并把有关问题抛给他们“什么为日?什么为月?什么为年?”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就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到时间的概念。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效的情境进行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更积极、更专注地投入学习,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现奎,刘现忠.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2]仲跻宏.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3).
[3]宣晓芸.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学周刊,2016(1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恰当巧妙地采取情境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营造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两好发展,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与利用有效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时常不够集中,加上思维能力有限,对数学中出现的一些抽象的数字和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时间久了就会不喜欢上数学课,以致有些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数学成绩出现下降。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这些教学问题,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的应对策略
(一)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知识和阅历不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式的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便渐进性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探究式的情境,创造更多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接着让学生把一个直径为2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让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算出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再把另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学生就得很快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学生分别动手测量两个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就能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大小有关的结论。这样,教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无穷乐趣。
(二)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
有很多人都有听故事的这个爱好,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合理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既能增长学生的眼界,又能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渠道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牛顿因为太过专心做实验而错把手表当作鸡蛋来煮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小学生在刚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肯定会感到很有趣,牛顿怎么会用手表来煮呢?教师向学生讲这个“牛顿煮表”的故事,恰好是抓住了小学生喜好听故事的心理特征,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學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贯穿整堂课,以致课堂气氛显得单调沉闷。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抑制。由于小学生都比较爱玩好动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游戏活动,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得到集中和保持,同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就能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抽奖活动,让学生参与抽奖游戏活动中来,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白球比摸出的红球次数多,于是他们就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在玩游戏中不断积累对可能性的猜测,同时猜测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通过这种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些紧扣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电梯平移、风扇叶片旋转等例子引入课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平移与旋转这两个概念。当教师在举完这些例子之后,接着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平移或旋转呢?此时有学生可能会说:升国旗是一种平移运动、推拉抽屉也是一种平移运动。如此可见,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创设动态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抽象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化演示过程,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受到刺激,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接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观察运转的模型,并把有关问题抛给他们“什么为日?什么为月?什么为年?”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就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到时间的概念。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效的情境进行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更积极、更专注地投入学习,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现奎,刘现忠.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2]仲跻宏.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3).
[3]宣晓芸.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学周刊,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