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又到新岁,过去的一年对我而言最难忘的经验,莫过于因缘成熟,在内蒙古和新疆喜获高人指点赐药,因而身体大大康复,脊椎毛病获得缓解。这对于多年来囿于脊病的我而言,不啻一大福音。回首这一年难忘的际遇,一切还得从我和蒙古大夫的遇合说起。
寻访名医远征内蒙
2009年我从台湾电视上看到央视一个节目的片段,显示内蒙古有一家“通辽市蒙医正骨医院”长于以蒙古族传统手法治疗骨症,于是背下医院冗长的名字,上网查到一个仅有的电话号码,连络之后,才知那正是该院院长胡达来的手机号,因而展开一场长征通辽市郊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小镇的求医之旅。我曾将此事写成《我的蒙古大夫》一文记录其事,至今网络上找得到此文。其实那时我仅为足踝不舒服而想寻访良医,比起后来脊椎在台湾弄坏的难受,真有天壤之别。
2010年,我又去了一次甘旗卡,当时这成立于1976年、全中国第一所的蒙医正骨医院,仍是间旧而小的医院,虽然里面的大夫医技高明,但医院的外表,则谦卑纯朴,就像那儿的人民。两次看病之余,胡院长还特意带我和医院同仁,游览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及锡林浩特和满洲里等边境城市,飨我这热带子民以真正的蒙古文化与苍茫感受。再加上医院就位在科尔沁草原,因此比起一般人,我对内蒙古的了解算多了。
2012年初,我脊椎真正受了伤,从此潜伏不出,再没有去过任何地方。2015年承胡院长好意,我三访蒙医院,短暂居留两日,便匆匆返回。此时医院已在胡院长的多方奔走下,新建堂皇大楼,也成了甘旗卡最骄傲的雇主,人皆以能在骨科医院工作为荣。整个医院在胡院长的带领下,欣欣向荣,那些曾经治疗我的高明蒙医,也终能在符合他们本领的优良环境看病。此时甘旗卡车多高楼也多,俨然中国大陆近年飞速发展的缩影。
洽谈合作同访新疆
2016年夏天,我受胡院长之邀,参加该院承办的“内蒙古医疗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拿了许多书面资料,也认真听了许多发表,才真正对蒙医学及骨科的历史源流、手法和理论体系,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研讨会高人处处,他们的外表和气场,至今还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属于蒙古特有的血性、坚毅,与气势。这个曾经征服过欧亚二洲的民族,欧洲人尊敬至今,日本人尤其敬畏有加。我曾问家里的印度尼西亚外劳知不知道蒙古,她摇摇头,再问知不知道成吉思汗,她立即显出敬畏之色。此次开完学术会议,我还和胡院长及贺希叶乐吐、张达古拉两位副院长一起访问新疆博乐的蒙医院,因为那儿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医院”的布仁巴特副院长,听说了通辽市正骨医院的威名,已经打过两次电话给胡院长,希望能与正骨发祥地的蒙医院合作,以精进自身医院的骨科。
于是我们历七小时,从沈阳飞济南转乌鲁木齐,夜晚在乌鲁木齐过夜,第二天一大早再转小飞机,抵毗邻哈萨克的边境城市博乐。在降落前先入眼帘的,是成排映照着蓝天的雪山峰顶,俨然电影《失落的地平线》(Lost Horizon)。在彷若世外桃源的博乐机场,胡院长环顾四周对我说:“你看,中国这么大,这么美,台湾那些人,为什么不要?”
博州蒙医院的布副院长很高兴的带我们参观了医院,并召集同仁,请我和胡院长和医院的员工讲点话。胡院长特地用蒙语演讲,但后来听说医院的同仁,其实听不懂他说的蒙古话。世人总以为蒙古人彼此之间应能用蒙语交谈,其实不然。蒙古在中国历史所占的时间与空间,实在太大了,各地蒙语的差异,自然也不小。长久以来,我们习于用汉人的视点和史观,审视边疆少数民族,也许该是回顾蒙古历史与文化的时候。
天之骄子纵横大漠
内、外蒙古幅员辽阔,中间隔着古称瀚海、今称戈壁的大漠,把蒙古分为漠北蒙古(外蒙)与漠南蒙古(内蒙),这横贯东西的广大高原,就是蒙古民族展现天赋的场所。
相较于中原的华夏,在中国东北最早出现的民族为肃慎(舜时即有记载,又称靺鞨,曾建渤海国)与东胡。汉初,匈奴灭东胡,余众分为乌桓与鲜卑。乌桓三国时被灭,剩下鲜卑独秀漠南,漠北则渐为东胡另一支柔然所据。唐末,鲜卑后裔契丹兴,建辽。五代时肃慎后裔女真建大金,灭辽。明末女真又号满州,建清朝,统一全國。于是东胡、肃慎最后在满族名下,合而为一。
至于北方最早的民族,则是尧舜时的玁狁、熏鬻(荤粥),二者秦汉时皆灭于匈奴,当时匈奴雄踞关外,汉武帝一改和亲政策,挞伐匈奴,导致匈奴西迁,鲜卑遂入其地,尽收余众,雄视一方。南北朝时,匈奴后裔突厥兴,后灭于唐。另一支回纥(鹘)继起,又灭于唐。从此突厥势力远离大漠南北,仅余三支远徙西方。南宋时蒙古崛起,所有北方各族都投在蒙古旗下,最后蒙古统一全中国,开疆辟土,建立起史无前例的大元帝国。
至于西北的新疆,古称西域,唐时回鹘三支西迁入新,元时称畏兀儿。清时称南疆为回疆,民国时改称维吾尔,属突厥语系。元、明时伊斯兰教在南疆普遍发展,后来成为新疆突厥语系民族共同的信仰。蒙古曾征服天山南北,据《广禄回忆录》,廿世纪初,哈密乡间衣着习尚,尚有明显蒙古遗风。但今日在新疆,蒙族人数非常少。
母亲河畔雄主崛起
“蒙古”一词,源于南宋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长春真人邱处机弟子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后来成为通称。蒙古的来源说法不一,有说出自室韦,有说出自靺鞨,其实整个大漠南北在蒙古崛起之前,曾先后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族戎马纵横之地,其居民长期与各民族糅合、分离,且游牧民族迁徙无常,流动极大,因此蒙古最早应是上述某一民族的支系,或其支系的混合,初起时没没无闻,后来才蔚为大族。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都持类似说法。
根据新元史,蒙族国姓乞颜部“孛儿只斤氏……徙于斡难河源不儿罕山之下”,斡难河(母亲河之意)即鄂嫩河,发源于外蒙古肯特山。肯特山即不儿罕山,位在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之间,山的北麓,就是蒙族的发祥地。
根据新元史,南宋高宗绍兴廿五年(金主亮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岁在乙亥,蒙古的伟大领袖帖木真诞生,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面目有光。由于父亲早故,帖木真少时即与母亲辛苦过活,并多次被俘,种种境遇,造就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帖木真初起时,蒙古族分为两大部,下各有部属(白鞑靼、突厥、乃蛮、鲜卑、畏兀儿等),后来这两大部懔于他的兵威,次第降附。此外,当时东边还有女真的大金,南有南宋,西有大夏,环境复杂,强敌围绕。经过多年征战,帖木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统一蒙古各部,并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大会部众于斡难河源,就帝位,群臣上“成吉思汗”尊号,寓意力气强固。后来成吉思汗荡平西域,又派大将远征俄罗斯,所向披靡。 史称成吉思汗深沈有大略,知人善任,用兵如神;他奖忠惩奸,立法严明,很爱惜部属和马匹,一生没有部下背叛,也不曾杀过功臣。成吉思汗逝世后窝阔台联宋灭金,所有用兵方略,悉依成吉思汗遗言。窝阔台并派拔都西征,陷莫斯科,攻波兰及匈牙利,西欧大震。南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自即帝位于开平(旧察哈尔多伦县),是为元世祖,由于他爱好汉文化,取易经〝干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并在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统一全中国,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为大都,并探河源,设驿站,容异教,开海运,引西学,重用儒士,兴办教育。传了十祖后,元惠宗(即元顺帝)为明朝开国功臣汤和、徐达、常遇春所败,退回漠北,开始了所谓的北元时期。
铁马金戈叱咤风云
明时蒙古一分为二:在蒙古西陲的瓦剌部逐渐强盛,与东方鞑靼本部抗衡。瓦剌与成吉思汗的“黄金氏族”仅有姻娅关系,但骁勇骠悍,曾一度统一分裂的蒙古,尤其也先,曾拥有中亚到满州广大的土地,是元亡了以后塞北出现的第一个强大势力,并曾在土木之变俘虏了明英宗──结果朝臣于谦建议明室不要南渡,另立英宗的弟弟代宗──危机解除,也先也只好把英宗这个高贵又失去作用的战俘归还。然而也先的势力也不长久。瓦剌部在蒙古史上总以反派的姿态出现,就像天际一颗流星,只闪耀在有明一代,来去匆匆,等到再次站上历史的舞台时,已成了清代的准噶尔部。瓦剌既衰,东部蒙古再度兴起,时常南侵河套,即所谓套寇,终明之世,套地(鄂尔多斯)都为蒙族所有。明朝是一个从蒙古可汗手中夺得主权的朝代,但也因为应付蒙古,连年征战边防,间接加速衰亡。
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年),蒙古继往开来的达延汗兴起,统一大漠南北,势力远达嫩江和贝加尔湖。由于幅员广大,所以达延汗创左、右翼六万户制(左右各三万户)分封诸子弟,以便治理。达延汗卒,其孙阿勒坦(阿拉坦)英勇善战,被可汗封为“俺答”(盟兄弟)。俺答因地近明边,时常南侵,晚年却感于明室不杀其孙而与明通好,被封为顺义王,所居之城也名为“归化”(即今呼和浩特,青城之意)。俺答又感谢藏医治好他的病而信佛,曾迎三世达赖到青海侍奉,并在呼和浩特建大召寺,铸巨佛,请三世达赖开光,内地从此知道有活佛,而蒙古一般民众,也从此开始普遍信仰佛教(喇嘛教)。俺答之妻三娘子,是蒙古史上的传奇人物,她力主与明互市,因此万历年间蒙汉关系前所未有的好,不用兵者凡廿年。
英雄末路盟旗制度
林丹汗是蒙族最后一个大汗,当时满州兴起,年轻的他采“亲明敌满”的政策,明朝也乐于用他作北边的屏藩,后来皇太极亲征察哈尔,林丹汗败走青海──少了蒙古的屏障,明祚也就不长久了。科尔沁左翼由于地近满洲,又与林丹汗不合,因此很早就归顺努尔哈赤,并与满洲贵族世代联姻,清初有名的大玉儿(孝庄太后)和清末名将僧格林沁,都来自科尔沁。
纵观蒙元自退居塞北后,初则东、西两部争雄(鞑靼vs. 瓦剌),明室穿插其间,还能呈三角纷争之势。自从达延汗实行左右翼封建制,把散漫的蒙族组织起来以后,虽使得瓦剌不再能东侵,明室也不复能北进,但蒙古各部从此纷纷割据,不再重视氏族血缘,也不再能在汗廷领导下成一集体力量,以致后起的满洲有机可乘,各个击破。
清初为减少蒙古的反抗力量及易于征集蒙古军,在蒙古原有的封建基础上,又加上了盟旗制──仿满洲八旗军事组织,把蒙古各部,分割成更多小行政、军事单位“旗”,各旗定期会盟,由朝廷指派盟长,并且严格规定一旗的人民,绝对不能脱离旗籍转入他旗;本旗的官吏,也永远须由本旗人民充当,绝不可任用他旗。这样极大化限制了蒙古人相互合作的可能,切断了彼此横的联系,也强化了满清中央与蒙古地方封主间纵的关系。尤有甚者,每旗土地均为公有,不属于任何王公。这使得蒙古日趋分裂,所有大小贵族,只满足于小范围的虚荣头衔,再加上十六世纪后半起整个蒙古信教虔诚,男子多出家为僧,弱化了固有的尚武精神,也使得偌大的游牧帝国趋近尾声。
清廷推行盟旗制度是由东向西的,初则礼遇外蒙,只维持进贡关系,没有改变行政制度。清廷取得漠南、漠北蒙古相对容易,但取得漠西蒙古则不然。正当清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时,西部瓦剌的后代──四“卫拉特”蒙古(即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兴起,中又以准噶尔部最强,并四部,破外蒙,有意问鼎清廷。一时清室大震,康熙亲自西征,败了准部以后,才顺势把蒙旗制度推到了外蒙。后来准部的葛尔丹又数度称兵,终成清廷西北大患,直到乾隆时才底定,由是清廷才把盟旗制度推到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国境之极西。
萨满文化正骨医术
根据扎奇斯钦,如果把蒙古的文化疆域,自东而西、从南到北画两条线的话,那么这两条线的交叉点,约在库伦(今乌兰巴托)附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喀尔喀语可以算是标准语。其中乌兰巴托方言,可说是外蒙的标准语,内蒙则以察哈尔、锡林郭勒一带为标准语,这也是和外蒙语最接近的一種方言。此外,蒙古语还包括:布里雅特(贝加尔湖周边,与外蒙古语相近)、达呼尔(保留了许多中古音)、阿富汗(在当地有蒙古血统的人,远超过能使用蒙语的人),和北疆的卫拉特方言;卫拉特方言还分三支,其中一支就是明末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塔城)附近、被准噶尔部逼得徙居俄境窝瓦河(即伏尔加河)岸,又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历尽辛苦回归故土的土尔扈特语。卫拉特蒙语由于位居新疆,本就吸收不少突厥——畏兀儿语,而今又受了俄罗斯语的影响,无怪乎胡院长的演讲,新疆博乐的蒙族要听不懂了。
如果说盟旗制度是由东向西推行的,那么饱含原始气息的萨满教,就可以说是由西向东消褪的。在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地上,莫如苍穹最使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伟大,因此蒙古从匈奴以次,均以“天”──腾格里为最高的神,成吉思汗本人不仅敬天畏天,也被认为是天命所归的真主,因此他每次脱险、出征,都要祭天,而“孛额”(博,师公之义),就是帮忙传达上天意旨的萨满(满州语“巫祝”之意)。后来“孛额”的服务范围,也扩及禳除、驱邪、占卜、治病等,而女“孛额”,则称为“渥都干”。萨满教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由于欠缺哲理,因此在景教、伊斯兰教、佛教相继由西方传入蒙古社会后,就逐渐式微,退居为民间信仰,但在蒙古各角落里,仍残存一些“孛额”,大都在东部。 科尔沁是鲜卑语,意为“弓箭手”,本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以善射闻名)所领“护卫军”的一支,后来成为地理名称。科尔沁文化厚重,萨满文化保存较好,而伴随萨满的蒙古传统正骨术──马背民族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的独步知识与手法,也在科尔沁保存较好。相传两百多年前的娜仁.阿柏是科尔沁今日包氏(孛儿只斤氏)正骨的鼻祖,她本是鄂尔多斯人,为寻访萨满师父,独自由西而东到科尔沁草原,拜师之余,习得一手好医术,惠人无数,也广受敬重。更重要的,她和后代子孙有系统的传承发扬了蒙古固有的正骨疗法。时至今日,蒙医药和骨伤科,由于痛苦少,愈合快,费用低,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番有幸在蒙医学术交流会认识一位兰心蕙质的包桂兰女士,她整骨的手法轻柔,双手彷佛有X光,极小的问题也逃不过她的法眼。她府上原与包金山大夫有旧,从小在门后听大人谈接骨,听到就兴奋。她的室友要我猜她某些手法从哪儿学来的,我毫不犹豫的说︰“在梦里,”事实正是如此。回台后我用桂兰寄给我的药包熏蒸,脊椎毛病豁然而愈。有些东西只应天上有,碰到了才知道;有些沟通也不假言语,电光石火。
瓜果之乡新疆大美
抵新疆的第二日,胡院长等洽谈合作,很快就达成协议,效率惊人。在夏天结束前,有名的黑狗大夫的传承人鲍荣女士,就已经到新疆坐诊了。博州蒙医院的帕瓦院长认为我们来自东部,就像来自老家的亲人,因此热忱招待。原来乾隆时曾派察哈尔精兵两千人携眷屯垦戍边,这其中有精于医道的喇嘛随行,所以蒙医在边境也得到很好的保存,而这些官兵的后代,和上述从窝瓦河畔重返故土的土尔扈特后人,就构成今日博州蒙族的基础,可以想见他们是何等的豪迈粗犷。博州蒙医院的达尔加甫主任,和通辽蒙医院的贺副院长是大学同学,一在东,一在西,毕业后三十年没见,此次见到,分外高兴。达主任带我们游赛里木湖,高冷的湖水清澈见底,湖畔草原百花齐放,有草药近千种。我们坐在湖边野餐,就着蓝天白云吃西瓜配馕,空气沁人心脾,景色心旷神怡。我们还遥望了果子沟大桥,这一带已近边界口岸,正就是中学地理课本里的伊犁河谷,果真是物华天宝,锦绣江山。晚餐在蒙古包吃,我本是滴酒不沾的人,但不由分说,被灌了许多高度白酒。新疆蒙族还保有许多旧俗,如上马酒、下马酒,洒青稞酒拜敖包等。回程喝下马(车)酒时,贺副院长的手被酒瓶割破,血流不止。我和达主任说:“你的同学流血了”,他看也不看,说:“蒙古人的血太多了,流点没关系”,然后解释性的跟我说,“我们比较野”。
最后一天帕院长亲自领军,带我们洗温泉,拜访牧民的家,晚餐就在阿拉套山夏尔希里草原的蒙古包里渡过。夏尔希里意即金色山坡,是保护完整的草原森林覆盖区,有三百年无人畜进入,九○年代才因重新勘定国界,被哈薩克奉还。草原山色忽紫忽绿,感觉天很近,伸手可及,间或点缀着些乌孙古墓,和雪白的绵羊,或甚至白骆驼。夜幕四合,穹隆覆盖,好像蓝灰色的丝绒,夹杂着繁星点点,在这静谧的夜晚,人很渺小,大自然很温柔。蒙古包传来温暖的黄光,里面谈笑晏晏,歌唱喝酒,尤其帕院长兴之所至,拉着手风琴高歌,曲调哀伤轻快,有哈萨克风。帕院长霸气十足,非常会劝酒,他与胡院长坐在一起,就像两只老虎,隐含着能量,几百年过去了,蒙古还是后继有人。这一晚我又被灌了许多高度白酒,半夜浑身发热,睡不着。白酒加温泉,使我怕冷的体质幡然改变。
相亲相爱如股如肱
此行偶尔听到外蒙种种。所谓内、外蒙,源于满洲称漠南蒙古为“内扎萨克”,意思是“内政治区”,而漠北蒙古则为“外政治区”,这不是蒙古自己命名的;蒙古人自己称大漠以南的人和地为“腹”,大漠以北为“背”,而腹背是不能分离的。上世纪外蒙独立,是中国永远的痛,这件事有远因,也有近因。近因不谈,远因则包括在封建下加诸于一般人民的徭役与赋税过重,王公封主又定例要到北京觐见皇帝或到围场围猎,所有费用,包括在京城所欠的巨额债务,及欠狡诈的俄商和汉商的高利债务,都摊派在人民身上,而牧民还要奉养高级僧侣与寺庙,满州驻蒙古的官员又官商勾结,剥削人民,终于造成外蒙古的独立运动。
如今“腹”与“背”不仅分开,而且基于种种原因,“腹”“背”之间,充满了误会与隔膜,两地蒙人对家国的认知,及心理上的距离,彷佛云泥。最近为了蒙古国邀请达赖喇嘛访问一事,双方更处于紧绷的状态。我从前并不太注意这些事情,在台湾长大的我这一代,只天真的惋惜“秋海棠”变成了“老母鸡”,浑不知理想与现实已成为两道并行线,真使人神伤。
贸易与边市,是蒙汉之间的老问题,只要处理好这个问题,两国之间就能互蒙其利。历代只要秋高马肥,北方游牧民族就要南下掠夺物资,这也是为什么会建造长城的原因。我很同意广禄的看法:关内关外的民族,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组成份子,实乃亲如手足的兄弟,而在手足之间,树起一道人为的障碍(长城),不仅加深彼此的隔阂,也留给后世无穷的纷扰。时至今日,心理的长城,依然强大。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匈奴人作战“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元朝以后蒙古人之所以能维持实力,就是他们能尽量向北、或西北遁走北亚、中亚大草原,保存作战实力,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原则。但十八世纪以后,俄国势力东渐,原来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场所不复存在,使得蒙古人既阻于新兴满洲的强大势力不能南下,又受到来自西北的重大压力而绝了退避的可能,最后只有夹在两强之间,进退失据,失去了回旋的余地。
康熙廿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的葛尔丹进兵外蒙喀尔喀,一时情势紧张,外蒙古各部族开会,讨论该依靠俄国沙皇,还是依靠满清皇帝。蒙古宗教领袖一世哲不尊单巴说:满洲皇帝的信仰与我们相同,衣襟也是向右的,我们归顺他,可邀万年之福。因此喀尔喀举族归顺了满清。时至今日,外蒙既恨中国,也不喜苏俄,反而美国,日本,韩国,成了他们的最爱,真是今夕何夕!
但我相信爱的力量,无论情况怎么差,只要怀抱着好心与善意,手足终究是手足。于是我和胡院长商量,蒙医院可以免费帮外蒙的孩子看病,只要有需要,尤其是骨科,都可以尽力协助,而胡院长也慨然允诺。蒙古族是古老优秀的民族,蒙汉之间经过几百年的通婚与磨合,相处得最好。汉人实有必要真心协助蒙族维持其血胤与传统,因为他们丰富了中华文化,也使得祖国多采多姿。而与蒙族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蒙族对待骨头的方式──温柔,自然,借力使力。我们实在可以从蒙古正骨术里,体会出更多哲理与智慧。
寻访名医远征内蒙
2009年我从台湾电视上看到央视一个节目的片段,显示内蒙古有一家“通辽市蒙医正骨医院”长于以蒙古族传统手法治疗骨症,于是背下医院冗长的名字,上网查到一个仅有的电话号码,连络之后,才知那正是该院院长胡达来的手机号,因而展开一场长征通辽市郊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小镇的求医之旅。我曾将此事写成《我的蒙古大夫》一文记录其事,至今网络上找得到此文。其实那时我仅为足踝不舒服而想寻访良医,比起后来脊椎在台湾弄坏的难受,真有天壤之别。
2010年,我又去了一次甘旗卡,当时这成立于1976年、全中国第一所的蒙医正骨医院,仍是间旧而小的医院,虽然里面的大夫医技高明,但医院的外表,则谦卑纯朴,就像那儿的人民。两次看病之余,胡院长还特意带我和医院同仁,游览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及锡林浩特和满洲里等边境城市,飨我这热带子民以真正的蒙古文化与苍茫感受。再加上医院就位在科尔沁草原,因此比起一般人,我对内蒙古的了解算多了。
2012年初,我脊椎真正受了伤,从此潜伏不出,再没有去过任何地方。2015年承胡院长好意,我三访蒙医院,短暂居留两日,便匆匆返回。此时医院已在胡院长的多方奔走下,新建堂皇大楼,也成了甘旗卡最骄傲的雇主,人皆以能在骨科医院工作为荣。整个医院在胡院长的带领下,欣欣向荣,那些曾经治疗我的高明蒙医,也终能在符合他们本领的优良环境看病。此时甘旗卡车多高楼也多,俨然中国大陆近年飞速发展的缩影。
洽谈合作同访新疆
2016年夏天,我受胡院长之邀,参加该院承办的“内蒙古医疗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拿了许多书面资料,也认真听了许多发表,才真正对蒙医学及骨科的历史源流、手法和理论体系,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研讨会高人处处,他们的外表和气场,至今还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属于蒙古特有的血性、坚毅,与气势。这个曾经征服过欧亚二洲的民族,欧洲人尊敬至今,日本人尤其敬畏有加。我曾问家里的印度尼西亚外劳知不知道蒙古,她摇摇头,再问知不知道成吉思汗,她立即显出敬畏之色。此次开完学术会议,我还和胡院长及贺希叶乐吐、张达古拉两位副院长一起访问新疆博乐的蒙医院,因为那儿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医院”的布仁巴特副院长,听说了通辽市正骨医院的威名,已经打过两次电话给胡院长,希望能与正骨发祥地的蒙医院合作,以精进自身医院的骨科。
于是我们历七小时,从沈阳飞济南转乌鲁木齐,夜晚在乌鲁木齐过夜,第二天一大早再转小飞机,抵毗邻哈萨克的边境城市博乐。在降落前先入眼帘的,是成排映照着蓝天的雪山峰顶,俨然电影《失落的地平线》(Lost Horizon)。在彷若世外桃源的博乐机场,胡院长环顾四周对我说:“你看,中国这么大,这么美,台湾那些人,为什么不要?”
博州蒙医院的布副院长很高兴的带我们参观了医院,并召集同仁,请我和胡院长和医院的员工讲点话。胡院长特地用蒙语演讲,但后来听说医院的同仁,其实听不懂他说的蒙古话。世人总以为蒙古人彼此之间应能用蒙语交谈,其实不然。蒙古在中国历史所占的时间与空间,实在太大了,各地蒙语的差异,自然也不小。长久以来,我们习于用汉人的视点和史观,审视边疆少数民族,也许该是回顾蒙古历史与文化的时候。
天之骄子纵横大漠
内、外蒙古幅员辽阔,中间隔着古称瀚海、今称戈壁的大漠,把蒙古分为漠北蒙古(外蒙)与漠南蒙古(内蒙),这横贯东西的广大高原,就是蒙古民族展现天赋的场所。
相较于中原的华夏,在中国东北最早出现的民族为肃慎(舜时即有记载,又称靺鞨,曾建渤海国)与东胡。汉初,匈奴灭东胡,余众分为乌桓与鲜卑。乌桓三国时被灭,剩下鲜卑独秀漠南,漠北则渐为东胡另一支柔然所据。唐末,鲜卑后裔契丹兴,建辽。五代时肃慎后裔女真建大金,灭辽。明末女真又号满州,建清朝,统一全國。于是东胡、肃慎最后在满族名下,合而为一。
至于北方最早的民族,则是尧舜时的玁狁、熏鬻(荤粥),二者秦汉时皆灭于匈奴,当时匈奴雄踞关外,汉武帝一改和亲政策,挞伐匈奴,导致匈奴西迁,鲜卑遂入其地,尽收余众,雄视一方。南北朝时,匈奴后裔突厥兴,后灭于唐。另一支回纥(鹘)继起,又灭于唐。从此突厥势力远离大漠南北,仅余三支远徙西方。南宋时蒙古崛起,所有北方各族都投在蒙古旗下,最后蒙古统一全中国,开疆辟土,建立起史无前例的大元帝国。
至于西北的新疆,古称西域,唐时回鹘三支西迁入新,元时称畏兀儿。清时称南疆为回疆,民国时改称维吾尔,属突厥语系。元、明时伊斯兰教在南疆普遍发展,后来成为新疆突厥语系民族共同的信仰。蒙古曾征服天山南北,据《广禄回忆录》,廿世纪初,哈密乡间衣着习尚,尚有明显蒙古遗风。但今日在新疆,蒙族人数非常少。
母亲河畔雄主崛起
“蒙古”一词,源于南宋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长春真人邱处机弟子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后来成为通称。蒙古的来源说法不一,有说出自室韦,有说出自靺鞨,其实整个大漠南北在蒙古崛起之前,曾先后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族戎马纵横之地,其居民长期与各民族糅合、分离,且游牧民族迁徙无常,流动极大,因此蒙古最早应是上述某一民族的支系,或其支系的混合,初起时没没无闻,后来才蔚为大族。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都持类似说法。
根据新元史,蒙族国姓乞颜部“孛儿只斤氏……徙于斡难河源不儿罕山之下”,斡难河(母亲河之意)即鄂嫩河,发源于外蒙古肯特山。肯特山即不儿罕山,位在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之间,山的北麓,就是蒙族的发祥地。
根据新元史,南宋高宗绍兴廿五年(金主亮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岁在乙亥,蒙古的伟大领袖帖木真诞生,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面目有光。由于父亲早故,帖木真少时即与母亲辛苦过活,并多次被俘,种种境遇,造就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帖木真初起时,蒙古族分为两大部,下各有部属(白鞑靼、突厥、乃蛮、鲜卑、畏兀儿等),后来这两大部懔于他的兵威,次第降附。此外,当时东边还有女真的大金,南有南宋,西有大夏,环境复杂,强敌围绕。经过多年征战,帖木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统一蒙古各部,并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大会部众于斡难河源,就帝位,群臣上“成吉思汗”尊号,寓意力气强固。后来成吉思汗荡平西域,又派大将远征俄罗斯,所向披靡。 史称成吉思汗深沈有大略,知人善任,用兵如神;他奖忠惩奸,立法严明,很爱惜部属和马匹,一生没有部下背叛,也不曾杀过功臣。成吉思汗逝世后窝阔台联宋灭金,所有用兵方略,悉依成吉思汗遗言。窝阔台并派拔都西征,陷莫斯科,攻波兰及匈牙利,西欧大震。南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自即帝位于开平(旧察哈尔多伦县),是为元世祖,由于他爱好汉文化,取易经〝干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并在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统一全中国,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为大都,并探河源,设驿站,容异教,开海运,引西学,重用儒士,兴办教育。传了十祖后,元惠宗(即元顺帝)为明朝开国功臣汤和、徐达、常遇春所败,退回漠北,开始了所谓的北元时期。
铁马金戈叱咤风云
明时蒙古一分为二:在蒙古西陲的瓦剌部逐渐强盛,与东方鞑靼本部抗衡。瓦剌与成吉思汗的“黄金氏族”仅有姻娅关系,但骁勇骠悍,曾一度统一分裂的蒙古,尤其也先,曾拥有中亚到满州广大的土地,是元亡了以后塞北出现的第一个强大势力,并曾在土木之变俘虏了明英宗──结果朝臣于谦建议明室不要南渡,另立英宗的弟弟代宗──危机解除,也先也只好把英宗这个高贵又失去作用的战俘归还。然而也先的势力也不长久。瓦剌部在蒙古史上总以反派的姿态出现,就像天际一颗流星,只闪耀在有明一代,来去匆匆,等到再次站上历史的舞台时,已成了清代的准噶尔部。瓦剌既衰,东部蒙古再度兴起,时常南侵河套,即所谓套寇,终明之世,套地(鄂尔多斯)都为蒙族所有。明朝是一个从蒙古可汗手中夺得主权的朝代,但也因为应付蒙古,连年征战边防,间接加速衰亡。
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年),蒙古继往开来的达延汗兴起,统一大漠南北,势力远达嫩江和贝加尔湖。由于幅员广大,所以达延汗创左、右翼六万户制(左右各三万户)分封诸子弟,以便治理。达延汗卒,其孙阿勒坦(阿拉坦)英勇善战,被可汗封为“俺答”(盟兄弟)。俺答因地近明边,时常南侵,晚年却感于明室不杀其孙而与明通好,被封为顺义王,所居之城也名为“归化”(即今呼和浩特,青城之意)。俺答又感谢藏医治好他的病而信佛,曾迎三世达赖到青海侍奉,并在呼和浩特建大召寺,铸巨佛,请三世达赖开光,内地从此知道有活佛,而蒙古一般民众,也从此开始普遍信仰佛教(喇嘛教)。俺答之妻三娘子,是蒙古史上的传奇人物,她力主与明互市,因此万历年间蒙汉关系前所未有的好,不用兵者凡廿年。
英雄末路盟旗制度
林丹汗是蒙族最后一个大汗,当时满州兴起,年轻的他采“亲明敌满”的政策,明朝也乐于用他作北边的屏藩,后来皇太极亲征察哈尔,林丹汗败走青海──少了蒙古的屏障,明祚也就不长久了。科尔沁左翼由于地近满洲,又与林丹汗不合,因此很早就归顺努尔哈赤,并与满洲贵族世代联姻,清初有名的大玉儿(孝庄太后)和清末名将僧格林沁,都来自科尔沁。
纵观蒙元自退居塞北后,初则东、西两部争雄(鞑靼vs. 瓦剌),明室穿插其间,还能呈三角纷争之势。自从达延汗实行左右翼封建制,把散漫的蒙族组织起来以后,虽使得瓦剌不再能东侵,明室也不复能北进,但蒙古各部从此纷纷割据,不再重视氏族血缘,也不再能在汗廷领导下成一集体力量,以致后起的满洲有机可乘,各个击破。
清初为减少蒙古的反抗力量及易于征集蒙古军,在蒙古原有的封建基础上,又加上了盟旗制──仿满洲八旗军事组织,把蒙古各部,分割成更多小行政、军事单位“旗”,各旗定期会盟,由朝廷指派盟长,并且严格规定一旗的人民,绝对不能脱离旗籍转入他旗;本旗的官吏,也永远须由本旗人民充当,绝不可任用他旗。这样极大化限制了蒙古人相互合作的可能,切断了彼此横的联系,也强化了满清中央与蒙古地方封主间纵的关系。尤有甚者,每旗土地均为公有,不属于任何王公。这使得蒙古日趋分裂,所有大小贵族,只满足于小范围的虚荣头衔,再加上十六世纪后半起整个蒙古信教虔诚,男子多出家为僧,弱化了固有的尚武精神,也使得偌大的游牧帝国趋近尾声。
清廷推行盟旗制度是由东向西的,初则礼遇外蒙,只维持进贡关系,没有改变行政制度。清廷取得漠南、漠北蒙古相对容易,但取得漠西蒙古则不然。正当清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时,西部瓦剌的后代──四“卫拉特”蒙古(即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兴起,中又以准噶尔部最强,并四部,破外蒙,有意问鼎清廷。一时清室大震,康熙亲自西征,败了准部以后,才顺势把蒙旗制度推到了外蒙。后来准部的葛尔丹又数度称兵,终成清廷西北大患,直到乾隆时才底定,由是清廷才把盟旗制度推到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国境之极西。
萨满文化正骨医术
根据扎奇斯钦,如果把蒙古的文化疆域,自东而西、从南到北画两条线的话,那么这两条线的交叉点,约在库伦(今乌兰巴托)附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喀尔喀语可以算是标准语。其中乌兰巴托方言,可说是外蒙的标准语,内蒙则以察哈尔、锡林郭勒一带为标准语,这也是和外蒙语最接近的一種方言。此外,蒙古语还包括:布里雅特(贝加尔湖周边,与外蒙古语相近)、达呼尔(保留了许多中古音)、阿富汗(在当地有蒙古血统的人,远超过能使用蒙语的人),和北疆的卫拉特方言;卫拉特方言还分三支,其中一支就是明末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塔城)附近、被准噶尔部逼得徙居俄境窝瓦河(即伏尔加河)岸,又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历尽辛苦回归故土的土尔扈特语。卫拉特蒙语由于位居新疆,本就吸收不少突厥——畏兀儿语,而今又受了俄罗斯语的影响,无怪乎胡院长的演讲,新疆博乐的蒙族要听不懂了。
如果说盟旗制度是由东向西推行的,那么饱含原始气息的萨满教,就可以说是由西向东消褪的。在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地上,莫如苍穹最使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伟大,因此蒙古从匈奴以次,均以“天”──腾格里为最高的神,成吉思汗本人不仅敬天畏天,也被认为是天命所归的真主,因此他每次脱险、出征,都要祭天,而“孛额”(博,师公之义),就是帮忙传达上天意旨的萨满(满州语“巫祝”之意)。后来“孛额”的服务范围,也扩及禳除、驱邪、占卜、治病等,而女“孛额”,则称为“渥都干”。萨满教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由于欠缺哲理,因此在景教、伊斯兰教、佛教相继由西方传入蒙古社会后,就逐渐式微,退居为民间信仰,但在蒙古各角落里,仍残存一些“孛额”,大都在东部。 科尔沁是鲜卑语,意为“弓箭手”,本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以善射闻名)所领“护卫军”的一支,后来成为地理名称。科尔沁文化厚重,萨满文化保存较好,而伴随萨满的蒙古传统正骨术──马背民族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的独步知识与手法,也在科尔沁保存较好。相传两百多年前的娜仁.阿柏是科尔沁今日包氏(孛儿只斤氏)正骨的鼻祖,她本是鄂尔多斯人,为寻访萨满师父,独自由西而东到科尔沁草原,拜师之余,习得一手好医术,惠人无数,也广受敬重。更重要的,她和后代子孙有系统的传承发扬了蒙古固有的正骨疗法。时至今日,蒙医药和骨伤科,由于痛苦少,愈合快,费用低,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番有幸在蒙医学术交流会认识一位兰心蕙质的包桂兰女士,她整骨的手法轻柔,双手彷佛有X光,极小的问题也逃不过她的法眼。她府上原与包金山大夫有旧,从小在门后听大人谈接骨,听到就兴奋。她的室友要我猜她某些手法从哪儿学来的,我毫不犹豫的说︰“在梦里,”事实正是如此。回台后我用桂兰寄给我的药包熏蒸,脊椎毛病豁然而愈。有些东西只应天上有,碰到了才知道;有些沟通也不假言语,电光石火。
瓜果之乡新疆大美
抵新疆的第二日,胡院长等洽谈合作,很快就达成协议,效率惊人。在夏天结束前,有名的黑狗大夫的传承人鲍荣女士,就已经到新疆坐诊了。博州蒙医院的帕瓦院长认为我们来自东部,就像来自老家的亲人,因此热忱招待。原来乾隆时曾派察哈尔精兵两千人携眷屯垦戍边,这其中有精于医道的喇嘛随行,所以蒙医在边境也得到很好的保存,而这些官兵的后代,和上述从窝瓦河畔重返故土的土尔扈特后人,就构成今日博州蒙族的基础,可以想见他们是何等的豪迈粗犷。博州蒙医院的达尔加甫主任,和通辽蒙医院的贺副院长是大学同学,一在东,一在西,毕业后三十年没见,此次见到,分外高兴。达主任带我们游赛里木湖,高冷的湖水清澈见底,湖畔草原百花齐放,有草药近千种。我们坐在湖边野餐,就着蓝天白云吃西瓜配馕,空气沁人心脾,景色心旷神怡。我们还遥望了果子沟大桥,这一带已近边界口岸,正就是中学地理课本里的伊犁河谷,果真是物华天宝,锦绣江山。晚餐在蒙古包吃,我本是滴酒不沾的人,但不由分说,被灌了许多高度白酒。新疆蒙族还保有许多旧俗,如上马酒、下马酒,洒青稞酒拜敖包等。回程喝下马(车)酒时,贺副院长的手被酒瓶割破,血流不止。我和达主任说:“你的同学流血了”,他看也不看,说:“蒙古人的血太多了,流点没关系”,然后解释性的跟我说,“我们比较野”。
最后一天帕院长亲自领军,带我们洗温泉,拜访牧民的家,晚餐就在阿拉套山夏尔希里草原的蒙古包里渡过。夏尔希里意即金色山坡,是保护完整的草原森林覆盖区,有三百年无人畜进入,九○年代才因重新勘定国界,被哈薩克奉还。草原山色忽紫忽绿,感觉天很近,伸手可及,间或点缀着些乌孙古墓,和雪白的绵羊,或甚至白骆驼。夜幕四合,穹隆覆盖,好像蓝灰色的丝绒,夹杂着繁星点点,在这静谧的夜晚,人很渺小,大自然很温柔。蒙古包传来温暖的黄光,里面谈笑晏晏,歌唱喝酒,尤其帕院长兴之所至,拉着手风琴高歌,曲调哀伤轻快,有哈萨克风。帕院长霸气十足,非常会劝酒,他与胡院长坐在一起,就像两只老虎,隐含着能量,几百年过去了,蒙古还是后继有人。这一晚我又被灌了许多高度白酒,半夜浑身发热,睡不着。白酒加温泉,使我怕冷的体质幡然改变。
相亲相爱如股如肱
此行偶尔听到外蒙种种。所谓内、外蒙,源于满洲称漠南蒙古为“内扎萨克”,意思是“内政治区”,而漠北蒙古则为“外政治区”,这不是蒙古自己命名的;蒙古人自己称大漠以南的人和地为“腹”,大漠以北为“背”,而腹背是不能分离的。上世纪外蒙独立,是中国永远的痛,这件事有远因,也有近因。近因不谈,远因则包括在封建下加诸于一般人民的徭役与赋税过重,王公封主又定例要到北京觐见皇帝或到围场围猎,所有费用,包括在京城所欠的巨额债务,及欠狡诈的俄商和汉商的高利债务,都摊派在人民身上,而牧民还要奉养高级僧侣与寺庙,满州驻蒙古的官员又官商勾结,剥削人民,终于造成外蒙古的独立运动。
如今“腹”与“背”不仅分开,而且基于种种原因,“腹”“背”之间,充满了误会与隔膜,两地蒙人对家国的认知,及心理上的距离,彷佛云泥。最近为了蒙古国邀请达赖喇嘛访问一事,双方更处于紧绷的状态。我从前并不太注意这些事情,在台湾长大的我这一代,只天真的惋惜“秋海棠”变成了“老母鸡”,浑不知理想与现实已成为两道并行线,真使人神伤。
贸易与边市,是蒙汉之间的老问题,只要处理好这个问题,两国之间就能互蒙其利。历代只要秋高马肥,北方游牧民族就要南下掠夺物资,这也是为什么会建造长城的原因。我很同意广禄的看法:关内关外的民族,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组成份子,实乃亲如手足的兄弟,而在手足之间,树起一道人为的障碍(长城),不仅加深彼此的隔阂,也留给后世无穷的纷扰。时至今日,心理的长城,依然强大。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匈奴人作战“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元朝以后蒙古人之所以能维持实力,就是他们能尽量向北、或西北遁走北亚、中亚大草原,保存作战实力,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原则。但十八世纪以后,俄国势力东渐,原来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场所不复存在,使得蒙古人既阻于新兴满洲的强大势力不能南下,又受到来自西北的重大压力而绝了退避的可能,最后只有夹在两强之间,进退失据,失去了回旋的余地。
康熙廿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的葛尔丹进兵外蒙喀尔喀,一时情势紧张,外蒙古各部族开会,讨论该依靠俄国沙皇,还是依靠满清皇帝。蒙古宗教领袖一世哲不尊单巴说:满洲皇帝的信仰与我们相同,衣襟也是向右的,我们归顺他,可邀万年之福。因此喀尔喀举族归顺了满清。时至今日,外蒙既恨中国,也不喜苏俄,反而美国,日本,韩国,成了他们的最爱,真是今夕何夕!
但我相信爱的力量,无论情况怎么差,只要怀抱着好心与善意,手足终究是手足。于是我和胡院长商量,蒙医院可以免费帮外蒙的孩子看病,只要有需要,尤其是骨科,都可以尽力协助,而胡院长也慨然允诺。蒙古族是古老优秀的民族,蒙汉之间经过几百年的通婚与磨合,相处得最好。汉人实有必要真心协助蒙族维持其血胤与传统,因为他们丰富了中华文化,也使得祖国多采多姿。而与蒙族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蒙族对待骨头的方式──温柔,自然,借力使力。我们实在可以从蒙古正骨术里,体会出更多哲理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