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对于探索世界拥有极大的兴趣,但受其年龄和知识掌握的局限性,学前教育教师的职责发挥
提供恰当的辅助便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该备受重视。对于尚处于学龄前的儿童,学前教师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儿童更多地主动探索身边的事物,并在儿童探索的过程中提供必需的帮助。以此方法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完成教育者的使命。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教师;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匈牙利学者AndrasPeto经探索后所创建。该法创立的最初受众是那些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患者。其理论基础是: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调动患者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来促进功能障碍者的改善。该法目前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在发达国家,引导式教育也很早地就被融合在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和相关康复训练当中,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深受家长及社会欢迎。此法在欧美,日本及香港等地非常盛行,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长足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教师而言,引导式教育理念及方式,应该成为教师更为看重、更为常用的教育理念及方式。
首先,对于儿童及其学习的特点而言,有学者认为:儿童是身体主体而非意识主体的存在;儿童是通过身体知觉来把握和认识世界的;儿童认知是通过身体、大脑对世界的整体性感知和体验而发生的。因此,就学前教育而言,学前教师的最大价值体现便在于引导。通过引导,更好地激发儿童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儿童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其次,就引导的条件来看,学前阶段的儿童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问题也层出不穷,从宇宙飞船怎样遨游天际的航天知识,到雪花如何形成的自然常识,再到宝宝如何出生的医学知识……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无比奇妙的,一切都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这种好奇是推动儿童向外部世界探索的最好动力,而引导的价值在这一点的发挥上也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
因此,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学前教育领域,引导式教育,其更多的概念指向应偏向于:学前儿童成为教育的中心、主体,以儿童的自我探索为主,尽可能的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前教育教师则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旁敲侧击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某一知识、获得某一技能,儿童和教师双方以合作的状态共同推动教学的发展。而引导,则要成为这一方法的核心所在。
学前教师的引导式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场地一切都由教师决定的教育方式,转而让儿童自主决定相关的教育内容。教师不再全盘把握教学的方方面面,而是引导、鼓励儿童自主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选择自己希望的学习场地,并自己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此一来,儿童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会显著提升。
兒童因其心智单纯,对于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会有更强于成人的记忆烙印。在此同时,配以教师的适时引导,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补充儿童的现有知识、加深他们对所探索到的事物的理解,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对儿童的探索成果以肯定的鼓励、使儿童对未来的探索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地调整在教学中的准确定位,扮演好“倾听者”、“观察者”、“评估者”、“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儿童,促进其自主发展。学前教师可以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加强对儿童的指导帮助,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如此,儿童既能随着自己的兴趣多学知识,又可以随时获得来自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习到的知识更为扎实,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兴趣导向、知识基础和思维习惯的三重基础。
从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来看,引导式教育已经成为了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教育方式。许多儿童对于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老师都更加喜爱,上课的积极性也明显更高。教师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儿童去探索周边,既能带给儿童安全感和自信心,又使得师生之间形成默契,让儿童的探索更加有效。同时,还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保留儿童对于身边世界的好奇心,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挥动手能力,增强儿童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不过,这一方法要想真正地落实下来,还是需要很多主客观条件的支撑。比如,这一教学法要求学前教师适时的为儿童提供帮助,那么对学前教师的个人文化知识素养的要求就相对较高,需要教师本人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应对儿童可能提出的要求或问题。又如,儿童自主选择好自己希望探索的方面后,教师、学校则需要为其提供相对全面的教学器材和场地,这对教学硬件设施乃至学校整体运作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否则教学也难以真正实现。再者,儿童思维的天马行空,可能会使得其一开始难以进入状态或者随时可能脱离状态,在保证引导教学质量的同时,课堂的可控度就会变得十分微小,这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及效果……
但尽管学校满足所有儿童的一切学习设备设施需求有一定难度,尽管教师无法解答所有儿童所有的疑惑,尽管学习到的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在学前教育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美丽的悬念,为日后立志探索更深、更大的世界种下一颗颗种子,鼓励着他们保持好奇、不断自主探索学习,向美好的未来勇敢地前行。
儿童时期接受的学前教育,是人一生的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教育之一,尽管学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发挥辅助的引导作用,但相信这对于儿童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所产生的效能将会是是巨大而持久的。
提供恰当的辅助便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该备受重视。对于尚处于学龄前的儿童,学前教师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儿童更多地主动探索身边的事物,并在儿童探索的过程中提供必需的帮助。以此方法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完成教育者的使命。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教师;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匈牙利学者AndrasPeto经探索后所创建。该法创立的最初受众是那些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患者。其理论基础是: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调动患者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来促进功能障碍者的改善。该法目前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在发达国家,引导式教育也很早地就被融合在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和相关康复训练当中,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深受家长及社会欢迎。此法在欧美,日本及香港等地非常盛行,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长足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教师而言,引导式教育理念及方式,应该成为教师更为看重、更为常用的教育理念及方式。
首先,对于儿童及其学习的特点而言,有学者认为:儿童是身体主体而非意识主体的存在;儿童是通过身体知觉来把握和认识世界的;儿童认知是通过身体、大脑对世界的整体性感知和体验而发生的。因此,就学前教育而言,学前教师的最大价值体现便在于引导。通过引导,更好地激发儿童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儿童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其次,就引导的条件来看,学前阶段的儿童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问题也层出不穷,从宇宙飞船怎样遨游天际的航天知识,到雪花如何形成的自然常识,再到宝宝如何出生的医学知识……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无比奇妙的,一切都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这种好奇是推动儿童向外部世界探索的最好动力,而引导的价值在这一点的发挥上也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
因此,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学前教育领域,引导式教育,其更多的概念指向应偏向于:学前儿童成为教育的中心、主体,以儿童的自我探索为主,尽可能的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前教育教师则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旁敲侧击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某一知识、获得某一技能,儿童和教师双方以合作的状态共同推动教学的发展。而引导,则要成为这一方法的核心所在。
学前教师的引导式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场地一切都由教师决定的教育方式,转而让儿童自主决定相关的教育内容。教师不再全盘把握教学的方方面面,而是引导、鼓励儿童自主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选择自己希望的学习场地,并自己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此一来,儿童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会显著提升。
兒童因其心智单纯,对于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会有更强于成人的记忆烙印。在此同时,配以教师的适时引导,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补充儿童的现有知识、加深他们对所探索到的事物的理解,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对儿童的探索成果以肯定的鼓励、使儿童对未来的探索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地调整在教学中的准确定位,扮演好“倾听者”、“观察者”、“评估者”、“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儿童,促进其自主发展。学前教师可以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加强对儿童的指导帮助,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如此,儿童既能随着自己的兴趣多学知识,又可以随时获得来自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习到的知识更为扎实,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兴趣导向、知识基础和思维习惯的三重基础。
从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来看,引导式教育已经成为了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教育方式。许多儿童对于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老师都更加喜爱,上课的积极性也明显更高。教师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儿童去探索周边,既能带给儿童安全感和自信心,又使得师生之间形成默契,让儿童的探索更加有效。同时,还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保留儿童对于身边世界的好奇心,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挥动手能力,增强儿童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不过,这一方法要想真正地落实下来,还是需要很多主客观条件的支撑。比如,这一教学法要求学前教师适时的为儿童提供帮助,那么对学前教师的个人文化知识素养的要求就相对较高,需要教师本人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应对儿童可能提出的要求或问题。又如,儿童自主选择好自己希望探索的方面后,教师、学校则需要为其提供相对全面的教学器材和场地,这对教学硬件设施乃至学校整体运作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否则教学也难以真正实现。再者,儿童思维的天马行空,可能会使得其一开始难以进入状态或者随时可能脱离状态,在保证引导教学质量的同时,课堂的可控度就会变得十分微小,这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及效果……
但尽管学校满足所有儿童的一切学习设备设施需求有一定难度,尽管教师无法解答所有儿童所有的疑惑,尽管学习到的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在学前教育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美丽的悬念,为日后立志探索更深、更大的世界种下一颗颗种子,鼓励着他们保持好奇、不断自主探索学习,向美好的未来勇敢地前行。
儿童时期接受的学前教育,是人一生的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教育之一,尽管学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发挥辅助的引导作用,但相信这对于儿童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所产生的效能将会是是巨大而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