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观念
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二、创设形成概念的情景
如学习“催化剂”的概念,就可给出这样的情景:(1) 加热KClO3能放出氧气,但需要很高的温度(KClO3要融化),且速度很慢;(2)MnO2中含有氧元素,但在通常加热时并没有氧气放出;(3)在较低的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KClO3,加入加热时不易放出氧气的MnO2,能迅速放出氧气。
三、重视演示实验、培养科学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能力的培养是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的,在内容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前,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用法、实验操作步骤等,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设问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演示实验的意义,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实验目的。同时,要告诫学生,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效果,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指不畏艰辛一丝不苟地完成有价值的创新想法的能力。任何有价值的创新,从产生到完成常常是需要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采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的实践中,由于主要的常用仪器都装在“实验箱”里,先让学生学习仪器的构造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行选择仪器并设计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完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五、善于引导,巧设问题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積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六、养成严谨的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然而,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八、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领"创新"成功的滋味。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观念
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二、创设形成概念的情景
如学习“催化剂”的概念,就可给出这样的情景:(1) 加热KClO3能放出氧气,但需要很高的温度(KClO3要融化),且速度很慢;(2)MnO2中含有氧元素,但在通常加热时并没有氧气放出;(3)在较低的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KClO3,加入加热时不易放出氧气的MnO2,能迅速放出氧气。
三、重视演示实验、培养科学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能力的培养是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的,在内容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前,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用法、实验操作步骤等,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设问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演示实验的意义,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实验目的。同时,要告诫学生,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效果,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指不畏艰辛一丝不苟地完成有价值的创新想法的能力。任何有价值的创新,从产生到完成常常是需要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采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的实践中,由于主要的常用仪器都装在“实验箱”里,先让学生学习仪器的构造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行选择仪器并设计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完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五、善于引导,巧设问题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積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六、养成严谨的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然而,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八、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领"创新"成功的滋味。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