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错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价值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错误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真实性错误,二是艺术性错误。真实性错误是由于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主观认识的偏差或失误而形成的错误。这种错误,其中可能包含合理、创造性的成份。艺术性错误是指教师或命题者为实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而形成的错误。这种错误,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其效果比多讲几道题要好得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摸拟错误的情景,体验错误的原因,探索改错的方法,提出防范的措施,并从错中找出“闪光点”,师生才能产生思维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击中要害,有的放矢。
  1、诱发错误,触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在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无法包容的矛盾,即存在认知冲突,将会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愿望和学习兴趣。
  例:设 为非零向量,且 ,求与的夹角θ。
  错解:由已知(+3).(7-5)=0,
  ∴7+16. -15=0, ①
  又( -4 ).(7 -2 )=0,
  ∴7-30. +8=0,②
  ①-②得
  2.=,即2= ,所以 与 的夹角θ=0°。
  剖析:误将实数的运算法则类比运用到了向量运算之中,由2
   .
   =
  ,并不能得出2
  =
  ,而应将2
  .
  =
  代入①得
  =
  ,即|
  |=|
  |。从而cosθ=,所以
  与
  的夹角θ=60°。
  2、评价错误,突出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学生3+2=5的老师是差老师,教学生3+2=?的老师是合格老师,而教学生3+2=6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靳老师的话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教学思想:“正确”可能是一种告诉、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一种学习。
  例:设数列
  的前n项之和
  +n+b(b为常数),试判断
  是否为等差数列?
  解:因为
  
  所以
  故
  是等差数列。这一解法对吗?为什么?
  显然,评价题的艺术性“错误”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它将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建构和发展。
  3、巧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宝贵”,因此,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让学生会自主探究学习,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设x>0,y>0且
  ,求x+y的最小值。
  学生解答:∵x>0,y>0
  ∴
  ∴xy≥36
  ∴
  所以x+y的最小值为12
  针对这一典型错误,我将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并问:“这个答案对吗?你是如何判断的?”在这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
  大家逐步悟出:求最值时,两次运用基本不等式能同时取到等号的时机太少了。纠正的方法是最好用一次基本不等式。为此,有如下的两种解法:
  解法1:
  当且仅当
   即x=4,y=12时取到等号。
  解法2:由
  得
  由x>0,y>0得x >1成立
  则
  当且仅当
  即x=4,y=12时取到等号。
  由此可见,学生获得知识是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本例中,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学生解题出错在所难免,且其中包含他们大量劳动成果,教师不能一味帮学生“改正”,否定他们思路,多些“人文精神”,认真分析错因并多找其中“闪光点”。波利亚说:“也许有些念头会把你引入岐途,但这并不可怕,在失败的尝试和犹豫不决之下,会突然闪出‘好念头’。”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认知“迷宫”,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给人带来的成功和愉悦,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是长期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头疼,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多数学生的心声,书面表达作为书面形式的英语语言能力的输出,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一直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也有赖于大量的写作训练。下面我对书面表达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积极依
期刊
数学知识结构产谨,系统性强,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称为迁移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掌握多种提问方法。  1、采用分合法,将问题分解组合,逐
期刊
复习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的活动过程。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某些遗忘的内容得以恢复,某些薄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某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有效的复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获得理想的“即时效应”。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效率呢?    一、调节心态,增强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天性好动,喜欢生动活泼的游戏,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喜欢讲故事、唱儿歌等。为了顺应学龄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笔者在拼音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觉得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情境,在活动中、在玩中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学好拼音。这样做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期刊
学生时代,每当拿到成绩报告册,除了急于关注成绩以外,就是迫切地想看看老师是怎样给自己下评语的,这种很在乎老师评价的情节至今还记忆犹新,如今,我也已成为一名老师,不知现在的孩子是否和以前的我一样在乎老师的评语,于是我对本校七、八、九年级的约三百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有将近60%以上的学生并不在意老师的评语,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每个人的评语基本雷同。虽然写评语还存在
期刊
数学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漏,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数学讲评课应遵循的五项原则与同行切磋。    一、准确及时原则    准确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率显著。讲评的好坏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讲评之前,教师应统计好试卷的难易比例,对试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
期刊
近两年来,笔者尝试运用随笔的方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随笔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     随笔相对于课堂习作和学生日记,在选题、时间、空间等方面都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没有题材限定,没有技法规范,没有限时完成,学生在心理上就对这种习作方式产生了一种放松感。首先,我选取一些明星,名人的博客给学生看,告诉学生,尽管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以写作为职业的,但这些博客
期刊
一、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现状    新课标新理念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中小学的各科课堂,得到大家的公认,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也常有不少与新课标的理念形似神异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好象是很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但实质上去远离了新课标的精神,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现举例一二:  1、课堂重“温度”,轻深度。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设计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们积极踊
期刊
习作,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直以来教师怕教,学生更是“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苦愁咬笔头”。可想而知这样硬挤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更无创新可言。怎样让学生从这个难题中解脱出来?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它来源于生活。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强调“从内容入手”,丰富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作文中“正同说话一样,心中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