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语文教学应具有的一种特色,也是语文课堂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而语文味的缺失,势必使“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如何使语文课堂日渐消失的“语文味”回归,便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一、把握学科性质 ,奠定语文味回归的坚实基础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二、提升教师素养,挖掘语文味回归的无穷源泉。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教师文化底蕴越深厚,他的语言感染力就越强,就越能唤起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鸣,他的课堂也越净化语文课堂,营造语文味回归的教学环境才容易有语文味。 其次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为丰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如果一名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都不浓烈,还要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学生充满语文味,恐怕是痴人说梦。
  
  三、净化语文课堂,营造语文味回归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牢固树立语文学科意识,使一切教学手段都围绕语文教学的需要来展开,绝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对于文本中存在的那些自然科学人文知识,要为我所用,把它们作为拓展语文味的沃土,点到为止。要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
  首先要突出朗读的训练。“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读”。朗读可以把文本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人带进文本情境中,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如学习《第一次抱母亲》,可以以“朗读”为突破口,通过自由朗读、教师范读、美读、寻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联想想象,再现逼真情境,使语文课堂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其次要突出语言的学习。 语文味的创始人程少堂老师曾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就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穿行在字字句句的“密林”中,品味再三,构建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课堂上的语言学习可采用这些方法:听范读,利用听觉学习语言;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揣摩某些词句的作用与妙处;仿写某些经典句段;抄写精彩句段,并用比赛的方式当场背下。
  最后要突出情感的激励。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美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而教师要想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的感染和激励,首要的是自己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文本中,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不然,文本蕴含的情感再丰富,教师体会不出,引导不得法还是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把握。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让我们提高自身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牢固树立语文学科意识,用语文独有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使语文课堂到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散发语文的独特的芳香,让语文教学美味远播。
  
  作者单位:盐城市响水县七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己去“创造成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他们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自主探索的意识才能逐步形成,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究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建立一种平
期刊
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完成大量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精心设计精细化练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尝试将学生带出课堂,写生校园风景。小试牛刀便发现,此举很受学生欢迎。笔者就一段时间以来课堂写生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风景速写,是将自然中的所见所感快速简要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描写对象为自然风光,如花草树木,房屋建筑等,其手法为速写。“速”为速度,相对慢而言。但并非绝对,几分钟,一两个小时都可以。“写”为写生,是表达作者在自然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也是指作画时
期刊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的答案是什么,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经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
期刊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是长期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头疼,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多数学生的心声,书面表达作为书面形式的英语语言能力的输出,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一直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也有赖于大量的写作训练。下面我对书面表达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积极依
期刊
数学知识结构产谨,系统性强,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称为迁移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掌握多种提问方法。  1、采用分合法,将问题分解组合,逐
期刊
复习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的活动过程。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某些遗忘的内容得以恢复,某些薄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某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有效的复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获得理想的“即时效应”。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效率呢?    一、调节心态,增强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天性好动,喜欢生动活泼的游戏,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喜欢讲故事、唱儿歌等。为了顺应学龄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笔者在拼音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觉得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情境,在活动中、在玩中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学好拼音。这样做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期刊
学生时代,每当拿到成绩报告册,除了急于关注成绩以外,就是迫切地想看看老师是怎样给自己下评语的,这种很在乎老师评价的情节至今还记忆犹新,如今,我也已成为一名老师,不知现在的孩子是否和以前的我一样在乎老师的评语,于是我对本校七、八、九年级的约三百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有将近60%以上的学生并不在意老师的评语,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每个人的评语基本雷同。虽然写评语还存在
期刊
数学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漏,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数学讲评课应遵循的五项原则与同行切磋。    一、准确及时原则    准确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率显著。讲评的好坏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讲评之前,教师应统计好试卷的难易比例,对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