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儿科护理中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儿科患者,以随机序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设定对比指标包括家属护理满意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投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投诉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控制并发症和投诉问题,改善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儿科护理;护理质量;精细化护理
前言:儿科护理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获取了广泛关注,其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要求着眼于患儿具体需求,给予更完善的护理服务。分析认为,儿科护理应区别于其他科室,对当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又可以发现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有迹可循。我院针对优质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儿科患者为对象,以随机序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48例患儿,男26例,女22例。年龄1-12岁,平均(5.3±1.6)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7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2例、其他患儿19例。观察组48例患儿,男25例,女23例。年龄1-11岁,平均(5.4±1.5)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8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3例、其他患儿1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拟定精细化护理、跟踪护理以及多元护理三条措施。
①精细化护理。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于,患儿自身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认知并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精细化护理作为优质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之一,重点价值是革新护理模式,针对患儿特点,考虑细节护理需要,如患儿因骨科疾病入院,要求每d早晚进行关节活动、肌肉按摩,但患儿因疼痛不愿配合护理,可在精细化护理理念下,以心理疏导的方式改善患儿对复健活动的认知,如在复健运动前,以“你是勇敢的小朋友”等语言进行鼓励。
②跟踪护理。患儿对疾病的自述能力有限,可能导致并发症无法得到及时发觉、病情进展未能得到有效了解等问题。跟踪护理的基本开展方式为,建立涵盖护理人员、患儿家属的综合护理机制。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特点,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告知家屬,如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出现持续性肠鸣音,表示其肠胃功能已经渐渐恢复。手术患儿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则应做好感染的应对等。
③多元护理。多元护理是指将护理工作拆分为若干目标,以每个目标为导向,将优质护理干预逐步推向实现。如在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设定的护理目标包括控制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等。并发症预防方面,要求做好病房管理,每日消毒、通风,避免病原体富集,同时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日志,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记录和更新,针对多合并症患儿以及存在特殊体质的患儿,则就其原发疾病进行干预。
调查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投诉发生率。其中并发症包括住院感染、压疮等常见并发症,也包括因原发疾病引发的其他症状,如感冒导致的肺炎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2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投诉发生率
3.讨论
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因对象的特殊性备受关注,其护理质量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提升。此前学者研究发现,大约20%-30%患儿可能面临并发症威胁,尽管多为轻微症状,但依然影响患儿恢复速度[1]。也有学者分析指出,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使家属满意度得到提升,并发症问题也能得到控制[2]。我院在研究中,通过精细化护理、跟踪护理以及多元护理三条措施,将优质护理干预推行执行。思路上看,优质护理干预强调了解对象特点和需求,从多个角度使常规护理未能触及的环节得到兼顾,以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工作质量。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关注护理细节问题,跟踪护理则能保证实时了解患儿信息和病情变化,多元护理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规范程度,使各项工作能够在有效的计划目标引导下开展。从结果上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患儿住院时间平均为(4.2±0.8)d,投诉问题也得到控制,降低至2.08%,各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控制并发症和投诉问题,改善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09.
[2]叶子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儿科护理中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1):73-74.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儿科护理;护理质量;精细化护理
前言:儿科护理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获取了广泛关注,其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要求着眼于患儿具体需求,给予更完善的护理服务。分析认为,儿科护理应区别于其他科室,对当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又可以发现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有迹可循。我院针对优质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儿科患者为对象,以随机序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48例患儿,男26例,女22例。年龄1-12岁,平均(5.3±1.6)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7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2例、其他患儿19例。观察组48例患儿,男25例,女23例。年龄1-11岁,平均(5.4±1.5)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8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3例、其他患儿1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拟定精细化护理、跟踪护理以及多元护理三条措施。
①精细化护理。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于,患儿自身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认知并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精细化护理作为优质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之一,重点价值是革新护理模式,针对患儿特点,考虑细节护理需要,如患儿因骨科疾病入院,要求每d早晚进行关节活动、肌肉按摩,但患儿因疼痛不愿配合护理,可在精细化护理理念下,以心理疏导的方式改善患儿对复健活动的认知,如在复健运动前,以“你是勇敢的小朋友”等语言进行鼓励。
②跟踪护理。患儿对疾病的自述能力有限,可能导致并发症无法得到及时发觉、病情进展未能得到有效了解等问题。跟踪护理的基本开展方式为,建立涵盖护理人员、患儿家属的综合护理机制。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特点,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告知家屬,如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出现持续性肠鸣音,表示其肠胃功能已经渐渐恢复。手术患儿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则应做好感染的应对等。
③多元护理。多元护理是指将护理工作拆分为若干目标,以每个目标为导向,将优质护理干预逐步推向实现。如在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设定的护理目标包括控制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等。并发症预防方面,要求做好病房管理,每日消毒、通风,避免病原体富集,同时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日志,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记录和更新,针对多合并症患儿以及存在特殊体质的患儿,则就其原发疾病进行干预。
调查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投诉发生率。其中并发症包括住院感染、压疮等常见并发症,也包括因原发疾病引发的其他症状,如感冒导致的肺炎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2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投诉发生率
3.讨论
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因对象的特殊性备受关注,其护理质量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提升。此前学者研究发现,大约20%-30%患儿可能面临并发症威胁,尽管多为轻微症状,但依然影响患儿恢复速度[1]。也有学者分析指出,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使家属满意度得到提升,并发症问题也能得到控制[2]。我院在研究中,通过精细化护理、跟踪护理以及多元护理三条措施,将优质护理干预推行执行。思路上看,优质护理干预强调了解对象特点和需求,从多个角度使常规护理未能触及的环节得到兼顾,以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工作质量。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关注护理细节问题,跟踪护理则能保证实时了解患儿信息和病情变化,多元护理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规范程度,使各项工作能够在有效的计划目标引导下开展。从结果上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患儿住院时间平均为(4.2±0.8)d,投诉问题也得到控制,降低至2.08%,各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控制并发症和投诉问题,改善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09.
[2]叶子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用于儿科护理中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