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请看运动品牌kappa的广告词——
“我们在一起,
我们都是冲着一个目标前进,
我们的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都在走一样的路!”
就在去年那个火红的六月,我们高2011级的高考带队老师将那鲜艳的红色带给全体学生的同时,也向大家昭示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一起,我们精诚团结,我们创造了奇迹!
一、狠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习惯
2008年9月,当那群孩子带着初中生未脱的稚气走进高中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严格地按照制度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我们常说的抓好年日常规范。严厉中透露着真切的关怀,注重一切细节,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
在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学生也慢慢发现,老师不只是那个早上7:20,中午1:10,下午5:30准时出现在门口的闹钟;也不只是早上不许无故迟到,上课不允许走一点神,自习课不许出一点声音,所有作业必须按时交的纪律委员;更不只是地上不许有一点纸屑,垃圾桶里不许有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塑料口袋,课桌必须严格踩线的劳动委员;更不只是要求集合快静齐,集会认真专注安静,不能留一点垃圾的体育委员。
重新审视一天的学习生活,他们发现了严格管理和认真执行背后的井然有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老师欣喜的认同。老师没有过多的训斥和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相反的是,每次从作业堆里抬起头总能看到或在讲台奋笔疾书,或在教室背手踱步的老师。他们才感受到老师来自心底那份愿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良苦用心。
就这样,高中新生的常规教育出乎意料地顺利进行并得以强化,没有压抑的敌对,没有阵痛的裂痕,有的是高度的认同和理所当然的接受。在新生入学头一个月的黄金时间里,这50几颗心终于向讲台上的我们靠拢了,慢慢融合,成为了一个集体。
从此,无须多言,七点半铃声响起时,五十多个声音已经汇聚成美妙如歌唱般悦耳的读书声;中午和下午在约定时间到来之后,教室里是祥和安宁的静谧;教室内外是随时能经得起检查的井然有序,每次公开场合亮相时都整齐快速安静;认真做好每一次清洁等任何一个细节都成了同学们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从2008年入学一直坚持到2011年6月5日的最后一次全体到位。
这就是我们高2011的班主任们,在抓好教育教学常规这个教育的根本上,我们坚定地坚持了三年,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因为我们深知,严格的教育教学常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只有它,才能将几十种不同的步伐整齐划一,走出校园最强的足音;我们更知道,只有严以律己严阵以待的纪律之师到了战场上,才能变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之师。所以,当6月23号成绩出来那天,面对对学校来说是突破性的成绩时,我们没有喜出望外的惊喜,有的只是理所应当的欣慰,和还应该更好一点的遗憾。
二、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走出课堂,当学生飞扬青春,挥洒激情的时候,我们怀着热情和激越的投入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从高一到高二的任何一次体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我们都不会以耽搁学习作为推脱抵制的借口,我们年级的参与热情是最高的,举办活动的整体质量也是相当高,特别是几个名校班,在各项活动中都一马当先,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向全年级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认真参与,积极投入,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两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分别是18班和15班,特别是高二那一届,三个名校班,全部进入前五名。在红歌比赛中,17班进了最后的全校展演,科创节中16班和17班取得很多第一名,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主题班会评比中,15班和5班斩获一等奖,整个年级18个班平均分9点多,整体质量非常高。艺术节里,名校班节目的质量敌不过艺术生,但啦啦队的阵容是最强大和有素养的。军训中学生表现出的素质获得了军训基地的很高评价……
除了同学们热情参与外,班主任的带动起了很大的推动力量,只要有可能,我们都会亲自到场,为他们欢呼和鼓掌。就是这样无所顾忌全情参与,学生们发现,老师随时都和自己在一起,同奋斗,共悲喜,不离不弃。他们对待活动的热情和参与的投入就会更甚。
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就如一只只强力粘合剂,将班级的每一个体紧紧粘合,成为一个整体,它和教育教学常规双管齐下,相得益彰,让学生们在充实的学习之余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挥洒他们青春的热情,班级的凝聚力就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以加强,玩时玩得尽兴,学才能学得投入。让他们在高中这三年如此顽强而执着地战胜自己,不断进步!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而其中“导之以行”尤为重要。为此,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强化训练时,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寓“学生养成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大型的学校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要求學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的鼓掌致谢等等,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寓“学生养成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渠道。我们要求各学科老师不仅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科渗透德育的内容,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板书书写、多媒体使用等要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并在提问学生时使用“请你回答”、“请坐”等文明用语,这些无不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起到了示范作用,重要的是我们还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加以高度重视、精心培养。如各学科的改错本要求学生做题时不仅要正确,而且要规范,即使题做对了,书写、格式不规范也要在改错本上重做,这样做的结果使大部分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做题习惯。
寓“学生养成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学生在校生活规范化、科学化、序列化:如学生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用餐时不大声讲话,注意节约粮食”。又如学生进入教学区要求学生“轻声、漫步,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时注意“左下右上,让出消防通道” 等。
三年,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将学生顺利送进高等学府,是太浩大的工程,我们就这样陪伴学生披星戴月,跟随学生一起艰苦卓绝,实践着进校时承诺下的助他们实现梦想,达成目标的诺言。整整三年,其间有怎样的投入和付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每次考试之后那一个个令人欣慰的数字背后承载着什么,只有见证我们整个奋斗历程的人才知晓!
“我们在一起,
我们都是冲着一个目标前进,
我们的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都在走一样的路!”
就在去年那个火红的六月,我们高2011级的高考带队老师将那鲜艳的红色带给全体学生的同时,也向大家昭示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一起,我们精诚团结,我们创造了奇迹!
一、狠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习惯
2008年9月,当那群孩子带着初中生未脱的稚气走进高中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严格地按照制度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我们常说的抓好年日常规范。严厉中透露着真切的关怀,注重一切细节,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
在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学生也慢慢发现,老师不只是那个早上7:20,中午1:10,下午5:30准时出现在门口的闹钟;也不只是早上不许无故迟到,上课不允许走一点神,自习课不许出一点声音,所有作业必须按时交的纪律委员;更不只是地上不许有一点纸屑,垃圾桶里不许有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塑料口袋,课桌必须严格踩线的劳动委员;更不只是要求集合快静齐,集会认真专注安静,不能留一点垃圾的体育委员。
重新审视一天的学习生活,他们发现了严格管理和认真执行背后的井然有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老师欣喜的认同。老师没有过多的训斥和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相反的是,每次从作业堆里抬起头总能看到或在讲台奋笔疾书,或在教室背手踱步的老师。他们才感受到老师来自心底那份愿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良苦用心。
就这样,高中新生的常规教育出乎意料地顺利进行并得以强化,没有压抑的敌对,没有阵痛的裂痕,有的是高度的认同和理所当然的接受。在新生入学头一个月的黄金时间里,这50几颗心终于向讲台上的我们靠拢了,慢慢融合,成为了一个集体。
从此,无须多言,七点半铃声响起时,五十多个声音已经汇聚成美妙如歌唱般悦耳的读书声;中午和下午在约定时间到来之后,教室里是祥和安宁的静谧;教室内外是随时能经得起检查的井然有序,每次公开场合亮相时都整齐快速安静;认真做好每一次清洁等任何一个细节都成了同学们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从2008年入学一直坚持到2011年6月5日的最后一次全体到位。
这就是我们高2011的班主任们,在抓好教育教学常规这个教育的根本上,我们坚定地坚持了三年,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因为我们深知,严格的教育教学常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只有它,才能将几十种不同的步伐整齐划一,走出校园最强的足音;我们更知道,只有严以律己严阵以待的纪律之师到了战场上,才能变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之师。所以,当6月23号成绩出来那天,面对对学校来说是突破性的成绩时,我们没有喜出望外的惊喜,有的只是理所应当的欣慰,和还应该更好一点的遗憾。
二、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走出课堂,当学生飞扬青春,挥洒激情的时候,我们怀着热情和激越的投入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从高一到高二的任何一次体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我们都不会以耽搁学习作为推脱抵制的借口,我们年级的参与热情是最高的,举办活动的整体质量也是相当高,特别是几个名校班,在各项活动中都一马当先,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向全年级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认真参与,积极投入,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两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分别是18班和15班,特别是高二那一届,三个名校班,全部进入前五名。在红歌比赛中,17班进了最后的全校展演,科创节中16班和17班取得很多第一名,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主题班会评比中,15班和5班斩获一等奖,整个年级18个班平均分9点多,整体质量非常高。艺术节里,名校班节目的质量敌不过艺术生,但啦啦队的阵容是最强大和有素养的。军训中学生表现出的素质获得了军训基地的很高评价……
除了同学们热情参与外,班主任的带动起了很大的推动力量,只要有可能,我们都会亲自到场,为他们欢呼和鼓掌。就是这样无所顾忌全情参与,学生们发现,老师随时都和自己在一起,同奋斗,共悲喜,不离不弃。他们对待活动的热情和参与的投入就会更甚。
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就如一只只强力粘合剂,将班级的每一个体紧紧粘合,成为一个整体,它和教育教学常规双管齐下,相得益彰,让学生们在充实的学习之余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挥洒他们青春的热情,班级的凝聚力就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以加强,玩时玩得尽兴,学才能学得投入。让他们在高中这三年如此顽强而执着地战胜自己,不断进步!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而其中“导之以行”尤为重要。为此,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强化训练时,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寓“学生养成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大型的学校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要求學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的鼓掌致谢等等,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寓“学生养成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渠道。我们要求各学科老师不仅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科渗透德育的内容,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板书书写、多媒体使用等要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并在提问学生时使用“请你回答”、“请坐”等文明用语,这些无不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起到了示范作用,重要的是我们还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加以高度重视、精心培养。如各学科的改错本要求学生做题时不仅要正确,而且要规范,即使题做对了,书写、格式不规范也要在改错本上重做,这样做的结果使大部分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做题习惯。
寓“学生养成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学生在校生活规范化、科学化、序列化:如学生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用餐时不大声讲话,注意节约粮食”。又如学生进入教学区要求学生“轻声、漫步,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时注意“左下右上,让出消防通道” 等。
三年,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将学生顺利送进高等学府,是太浩大的工程,我们就这样陪伴学生披星戴月,跟随学生一起艰苦卓绝,实践着进校时承诺下的助他们实现梦想,达成目标的诺言。整整三年,其间有怎样的投入和付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每次考试之后那一个个令人欣慰的数字背后承载着什么,只有见证我们整个奋斗历程的人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