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录的近240个连词有一半以上都使用同义连词来释义,大体又可分为完全同义释义和参与同义释义两种,它们有着共通的释义元语言,又各自存在着一定局限。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连词 同义释义
自词典诞生以来,同义释义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训释方法。基本反映了目前现代汉语面貌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词约65000条,其中近八分之一就用到了这一方法,而在尚不足240个的连词中其使用率竟高达56.54%。在《<现代汉语词典>连词释义元语言规律探索》[1]一文里,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例述了连词释义的元语言,也概括提到了连词同义释义的惊人比率和基本结构,但未及深论。鉴于同义释义在连词释义中所占的巨大比例和对连词释义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分别从完全同义释义和参与同义释义两种模式出发对它作进一步的细致探讨。
所谓连词的完全同义释义,是指仅用与被释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连词来释义,也包括嵌入同义连词的“跟……相同”此类的短语式。而连词的参与同义释义是指除主要或辅助用到同义连词来释义外,还对连词的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连附成分语义、连附成分语气、连附成分的关联成分、关联词语搭配、配用频度、适用语体、适用文体以及属于句间连词还是词间连词[2]等进行说明解释的释义模式,同义释义只是参与释义的一种。据反复计量,《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使用同义释义的连词共有134条,其中完全同义释义70条,参与同义释义64条。
一、完全同义释义
使用完全同义释义方法的连词占同义释义连词总数的一半以上,大多采用默认对等的形式,也有少量的嵌入短语式和两种并用式。
(一)默认对等式。即以词或词组为释义单位,所列词或词组与被释词有着默认的同义关系。具体又可分为四种:
1.以一个同义连词释义。如“【别管】无论:~是谁,一律按规章办事。”此类释义共有46处。
2.以两个同义连词释义。如“【设使】shèshǐ假如;如果:~他没有时间不妨派别人去。”两个同义连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此类释义共有13处。
3.以一个同义连词的某一个或多个义项来释义。一个义项的如“【果真】guǒzhēn②果然②:~是这样,那就好办了。”共有5处。多个义项的仅见于“【或】huò②或者②③:~多~少ㄧ不解决桥~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ㄧ他生怕我没听清~不注意,所以又嘱咐了一遍。”
(二)嵌入短语式。即将同义连词嵌入一定形式的短语中,用语言辅助说明它与被释词的同义或近义关系。如:“【那】2nà跟“那么”相同:~就好好儿干吧!|你不拿走,~你不要啦?”此类释义仅有3处。
(三)两种并用式。一般在前面用同义连词释义,复又在结尾处以“也作/也说+同义连词”式的短语说明其互通写法。如“【唯有】wéiyǒu①只有:~努力,才能进步。‖也作惟有。”此类释义仅有2处。
以上例述了完全同义释义的形式表达规律,而在内容上,这种同义释义对同义词的选择也大多因关系类型[3]呈现出明显的优选序列,按其出现频率统计分列如下:
因果类:所以(3个)>既然(2个)= 以致(2个)= 因此(2个)= 因而(1个)= 以至(1个)=因为②(1个)
目的类:以免(1个)
假设类:如果(7个)>倘若(3个)>假如(2个)>果然②(1个)=比方④(1个)
条件类:只有(1个)= 惟有(1个)
并列类:和(2个)>并且(1个)= 连(1个)
连贯类:等到(1个)=然后(1个)= 继而(1个)=到(1个)= 那么(1个)
递进类:不但(6个)>不仅(2个)=甚至(2个)>乃至于(1个)=并且(1个)=而且(1个)=再则(1个)
选择类:或者②③(1个)= 莫如(1个)=要么(1个)
转折类:但是(2个)>虽然(1个)= 无奈②(1个)
让步类:即使(8个)>不论(3个)>无论(6个)>虽然(1个)= 不管(1个)>不论①(1个)= 慢说(1个)= 别说(1个)= 任凭(1个)
假言逆转类:不然(1个)=否则(1个)=要不(1个)=要么(1个)=要不然(1个)
二、参与同义释义
参与同义释义也是连词同义释义的重要模式。本文姑且以同义释义为核心,将其它与同义释义共同组成完整释义语句的释义内容称作辅助方面,主要包括上文提到的连词的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关联词语搭配、配用频度、适用语体等十一个辅助方面。
而在连词的参与同义释义中,以“同义+语体”的模式最多,共计39处。其中只有【就算】和【虽说】在分别用“即使”“虽然”进行同义释义时以“〈口〉”标明见于口语外,其它均为“〈书〉”标记的书面语。如“【不惟】bùwéi〈书〉不但;不仅:此举~无益,反而有害。”
同义与两个及以上辅助方面共同释义的有19处。
其中两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关联词语搭配+同义”和“词连/句连+关系义+同义”两种,前者如“【而况】érkuàng 何况: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他又是新手。‘何况’前可以加‘更、又’,‘而况’前不能加。”其末句便说明了释义连词与被释词在关联词语搭配上的区别。后者如“【可】2 kě ①表示转折,意思跟‘可是’相同:虽然立春了,~天气还很冷。”其中“表示转折”点明了被释连词的关系类型为转折类。
三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同义”“句连+关系义+语体+同义”“句连/词连+关系义+连附成分语义+同义”三种模式,例如“【而】④插在主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从“插在主谓语中间”可以发现该连词的连附位置在句中,连附成分结构为前主语后谓语。
四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语义+同义”和“句连+关系义+连附成分语气+语体+同义”两种模式。如“【不过】bùguò 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儿,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病人精神还不错,~胃口不大好。”其中“用在后半句的开头”指明了连附位置,表示转折,点出关系类型为转折类,“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则道出了其连附成分语义,即上半句话要有可以限制修改的余地而且下半句话对其进行了限制修正。
五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关系义+连附成分语义+关联词语搭配+配用频度+同义”“句连+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连附成分语义+同义”“句连+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语义+连附成分的关联成分+同义”三种模式。如“【除非】chúfēi①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若要人不知,~已莫为|~修个水库,才能更好地解决灌溉问题。”其中“表示唯一的条件”指出了其关系类型为条件类,连附成分语义应是某一具体结果的唯一的条件,“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则点出了与其搭配的关联词语为“才、否则、不然”,而配用频度为“常”。
此外,还有6处用“同义+括注语”的形式共同释义,在内容上与上文所述辅助模式大体相同,只是在具体辅助方面上较偏向文体、连附成分语气等较少出现的内容方面。如“【用】yònɡ⑦〈书〉因此;因⑤(多用于书信):~特函达。”其中的括注语“多用于书信”便说明了其适用文体与配用频度。又如“【只是】zhǐshì但是(口气较轻):本来预备今天拍摄外景,~天还没有晴,不能拍摄。”其中“口气较轻”则说明了连附成分的语气。但其中也有如“【非徒】fēitú <书>不仅(常跟‘而且’呼应):溺爱子女,~无益,而且有害”中“常跟‘而且’呼应”这类点明关联词语搭配和配用频度的常见辅助方面。
以上主要论及参与释义的辅助方面,而参与释义类的同义释义也在形式上呈现出多种表达模式。其中少量以单个词或词组形式出现,直接用分号与其它辅助方面隔开;也有默认对等式的同义连词前面标记语体或后面加注括注语释义;更多的则是嵌入短语式。嵌入式有动宾短语式,如“有+同义连词+的意思”“相当于+同义连词”;有状中短语式,如 “也说/也作+同义连词”“跟+同义连词+相同/相近/意思相近”;有主谓短语式,如“意思跟+同义连词+相同”;还有兼语短语式,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同义连词”等,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
而参与同义释义中出现的同义连词的计量排序几乎与完全同义释义相同,足见编修者在同义释义所用连词的选择上颇费苦心,尽可能选取比较常见和中性的连词作为释义元语言,以便直接对等释义或在元语言基础上加以具体的限定、修饰、区别,以便词典使用者能对被释连词在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认知定位。
两相对比,显然完全同义释义模式显得简明直接,但又失于大异化小、小异化无的释义模糊化,抹杀了不同连词间的细微差异,淡化了个别连词的独立存在价值。而参与同义释义虽然以多样化的辅助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完全同义释义的这一缺陷,但仍然往往顾此失彼,难臻周全;而且在使用短语嵌入同义连词时在形式上过于避同求异,括注语的使用条件也极为随意,这都导致了不必要的释义表达模式的复杂化。当然,由于释义对象尤其是连词作为连接类虚词的语用灵活性所导致的词义本身的复杂性、释义主体的主观性以及语言表达上长期存在言不尽意的局限性,连词释义本身的难度系数便相当大。但至少在释义表达的形式上,尤其是短语嵌入和括注语的使用,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进一步的统一和规范。
注 释:
[1][2]姜雯洁《<现代汉语词典>连词释义元语言规律探索》《语文
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5期。
[3]据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复句
类型划分。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李小华.《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释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
究),2006,(12).
[4]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释义存在的问题[J].萍乡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姜雯洁 杨杉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连词 同义释义
自词典诞生以来,同义释义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训释方法。基本反映了目前现代汉语面貌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词约65000条,其中近八分之一就用到了这一方法,而在尚不足240个的连词中其使用率竟高达56.54%。在《<现代汉语词典>连词释义元语言规律探索》[1]一文里,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例述了连词释义的元语言,也概括提到了连词同义释义的惊人比率和基本结构,但未及深论。鉴于同义释义在连词释义中所占的巨大比例和对连词释义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分别从完全同义释义和参与同义释义两种模式出发对它作进一步的细致探讨。
所谓连词的完全同义释义,是指仅用与被释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连词来释义,也包括嵌入同义连词的“跟……相同”此类的短语式。而连词的参与同义释义是指除主要或辅助用到同义连词来释义外,还对连词的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连附成分语义、连附成分语气、连附成分的关联成分、关联词语搭配、配用频度、适用语体、适用文体以及属于句间连词还是词间连词[2]等进行说明解释的释义模式,同义释义只是参与释义的一种。据反复计量,《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使用同义释义的连词共有134条,其中完全同义释义70条,参与同义释义64条。
一、完全同义释义
使用完全同义释义方法的连词占同义释义连词总数的一半以上,大多采用默认对等的形式,也有少量的嵌入短语式和两种并用式。
(一)默认对等式。即以词或词组为释义单位,所列词或词组与被释词有着默认的同义关系。具体又可分为四种:
1.以一个同义连词释义。如“【别管】无论:~是谁,一律按规章办事。”此类释义共有46处。
2.以两个同义连词释义。如“【设使】shèshǐ假如;如果:~他没有时间不妨派别人去。”两个同义连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此类释义共有13处。
3.以一个同义连词的某一个或多个义项来释义。一个义项的如“【果真】guǒzhēn②果然②:~是这样,那就好办了。”共有5处。多个义项的仅见于“【或】huò②或者②③:~多~少ㄧ不解决桥~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ㄧ他生怕我没听清~不注意,所以又嘱咐了一遍。”
(二)嵌入短语式。即将同义连词嵌入一定形式的短语中,用语言辅助说明它与被释词的同义或近义关系。如:“【那】2nà跟“那么”相同:~就好好儿干吧!|你不拿走,~你不要啦?”此类释义仅有3处。
(三)两种并用式。一般在前面用同义连词释义,复又在结尾处以“也作/也说+同义连词”式的短语说明其互通写法。如“【唯有】wéiyǒu①只有:~努力,才能进步。‖也作惟有。”此类释义仅有2处。
以上例述了完全同义释义的形式表达规律,而在内容上,这种同义释义对同义词的选择也大多因关系类型[3]呈现出明显的优选序列,按其出现频率统计分列如下:
因果类:所以(3个)>既然(2个)= 以致(2个)= 因此(2个)= 因而(1个)= 以至(1个)=因为②(1个)
目的类:以免(1个)
假设类:如果(7个)>倘若(3个)>假如(2个)>果然②(1个)=比方④(1个)
条件类:只有(1个)= 惟有(1个)
并列类:和(2个)>并且(1个)= 连(1个)
连贯类:等到(1个)=然后(1个)= 继而(1个)=到(1个)= 那么(1个)
递进类:不但(6个)>不仅(2个)=甚至(2个)>乃至于(1个)=并且(1个)=而且(1个)=再则(1个)
选择类:或者②③(1个)= 莫如(1个)=要么(1个)
转折类:但是(2个)>虽然(1个)= 无奈②(1个)
让步类:即使(8个)>不论(3个)>无论(6个)>虽然(1个)= 不管(1个)>不论①(1个)= 慢说(1个)= 别说(1个)= 任凭(1个)
假言逆转类:不然(1个)=否则(1个)=要不(1个)=要么(1个)=要不然(1个)
二、参与同义释义
参与同义释义也是连词同义释义的重要模式。本文姑且以同义释义为核心,将其它与同义释义共同组成完整释义语句的释义内容称作辅助方面,主要包括上文提到的连词的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关联词语搭配、配用频度、适用语体等十一个辅助方面。
而在连词的参与同义释义中,以“同义+语体”的模式最多,共计39处。其中只有【就算】和【虽说】在分别用“即使”“虽然”进行同义释义时以“〈口〉”标明见于口语外,其它均为“〈书〉”标记的书面语。如“【不惟】bùwéi〈书〉不但;不仅:此举~无益,反而有害。”
同义与两个及以上辅助方面共同释义的有19处。
其中两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关联词语搭配+同义”和“词连/句连+关系义+同义”两种,前者如“【而况】érkuàng 何况: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他又是新手。‘何况’前可以加‘更、又’,‘而况’前不能加。”其末句便说明了释义连词与被释词在关联词语搭配上的区别。后者如“【可】2 kě ①表示转折,意思跟‘可是’相同:虽然立春了,~天气还很冷。”其中“表示转折”点明了被释连词的关系类型为转折类。
三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同义”“句连+关系义+语体+同义”“句连/词连+关系义+连附成分语义+同义”三种模式,例如“【而】④插在主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从“插在主谓语中间”可以发现该连词的连附位置在句中,连附成分结构为前主语后谓语。
四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语义+同义”和“句连+关系义+连附成分语气+语体+同义”两种模式。如“【不过】bùguò 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儿,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病人精神还不错,~胃口不大好。”其中“用在后半句的开头”指明了连附位置,表示转折,点出关系类型为转折类,“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则道出了其连附成分语义,即上半句话要有可以限制修改的余地而且下半句话对其进行了限制修正。
五个辅助方面的有“句连+关系义+连附成分语义+关联词语搭配+配用频度+同义”“句连+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结构+连附成分语义+同义”“句连+关系义+连附位置+连附成分语义+连附成分的关联成分+同义”三种模式。如“【除非】chúfēi①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若要人不知,~已莫为|~修个水库,才能更好地解决灌溉问题。”其中“表示唯一的条件”指出了其关系类型为条件类,连附成分语义应是某一具体结果的唯一的条件,“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则点出了与其搭配的关联词语为“才、否则、不然”,而配用频度为“常”。
此外,还有6处用“同义+括注语”的形式共同释义,在内容上与上文所述辅助模式大体相同,只是在具体辅助方面上较偏向文体、连附成分语气等较少出现的内容方面。如“【用】yònɡ⑦〈书〉因此;因⑤(多用于书信):~特函达。”其中的括注语“多用于书信”便说明了其适用文体与配用频度。又如“【只是】zhǐshì但是(口气较轻):本来预备今天拍摄外景,~天还没有晴,不能拍摄。”其中“口气较轻”则说明了连附成分的语气。但其中也有如“【非徒】fēitú <书>不仅(常跟‘而且’呼应):溺爱子女,~无益,而且有害”中“常跟‘而且’呼应”这类点明关联词语搭配和配用频度的常见辅助方面。
以上主要论及参与释义的辅助方面,而参与释义类的同义释义也在形式上呈现出多种表达模式。其中少量以单个词或词组形式出现,直接用分号与其它辅助方面隔开;也有默认对等式的同义连词前面标记语体或后面加注括注语释义;更多的则是嵌入短语式。嵌入式有动宾短语式,如“有+同义连词+的意思”“相当于+同义连词”;有状中短语式,如 “也说/也作+同义连词”“跟+同义连词+相同/相近/意思相近”;有主谓短语式,如“意思跟+同义连词+相同”;还有兼语短语式,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同义连词”等,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
而参与同义释义中出现的同义连词的计量排序几乎与完全同义释义相同,足见编修者在同义释义所用连词的选择上颇费苦心,尽可能选取比较常见和中性的连词作为释义元语言,以便直接对等释义或在元语言基础上加以具体的限定、修饰、区别,以便词典使用者能对被释连词在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认知定位。
两相对比,显然完全同义释义模式显得简明直接,但又失于大异化小、小异化无的释义模糊化,抹杀了不同连词间的细微差异,淡化了个别连词的独立存在价值。而参与同义释义虽然以多样化的辅助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完全同义释义的这一缺陷,但仍然往往顾此失彼,难臻周全;而且在使用短语嵌入同义连词时在形式上过于避同求异,括注语的使用条件也极为随意,这都导致了不必要的释义表达模式的复杂化。当然,由于释义对象尤其是连词作为连接类虚词的语用灵活性所导致的词义本身的复杂性、释义主体的主观性以及语言表达上长期存在言不尽意的局限性,连词释义本身的难度系数便相当大。但至少在释义表达的形式上,尤其是短语嵌入和括注语的使用,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进一步的统一和规范。
注 释:
[1][2]姜雯洁《<现代汉语词典>连词释义元语言规律探索》《语文
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5期。
[3]据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复句
类型划分。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李小华.《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释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
究),2006,(12).
[4]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释义存在的问题[J].萍乡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姜雯洁 杨杉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