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永龙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曾任四川省南充工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任四川省广安市社科联副主席,荣获“四川省职教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广安地处川东北,属秦巴山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里。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秦巴山区汉子,陈永龙从1985年进入四川省南充工业学校开始,即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职业教育发展事业中,在见证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30年风雨历程的同时,也从一名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成长为高职学院的院长,完成了人生的跨越。
而今,身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他,时刻牢记小平同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嘱托,以秦巴山区人特有的质朴与热情,带领这所广安市唯一一所高职学校打了一场不甘人后的自强战,掀开了落后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打响“示范”攻坚战
2010年6月,时任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的陈永龙调任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开启了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之旅。
面对这所拥有百年底蕴、又是小平同志故里唯一的一所高职学校,陈永龙深感责任重大。上任伊始,他以一颗敬畏之心,不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并为学院树立了一个发展目标——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广安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如果换作别处,这实在不算什么。然而,川东北属秦巴山区,又是革命老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尚无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尤其是当陈永龙目睹学院硬件条件依然较差,而软件更需大力提升的窘境时,更加意识到这是一块真正难啃的硬骨头。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这位在职教战线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老职教坚定地指出,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既可填补川东北地区示范性高职院校空白,又可为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提供借鉴,真正能起到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意义重大。
压力面前,不进则退。陈永龙决定迎难而上,大干一场。
经过一番深入走访调研后,以内涵提升和规范管理作为“导火索”,他燃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其一,推行院系二级管理,将学生活动经费、办公经费划系自主支配,扩大系自主权,提高系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二,推行学分制改革(学院前身为中师,2004年4月升格,学分制的推行,标志着学院高职教育的成型)。其三,强化日常管理,开源节流,加大办学投入;开门办学,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就在陈永龙打响示范校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机遇垂青了他和这所学校。
新世纪以来,广安市成为国务院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明确的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發展势头强劲,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此情况下,201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广安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四川省教育厅、广安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学院。
部省市共建协议的签订,意味着为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平台。对于陈永龙申办示范校的做法,广元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教育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示范建设工作,为实现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经过一番克难攻坚,凝心聚力,学院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等取得了突破式发展,在自身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办学活力大大增强。
2013年,捷报传来,学院成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以学院为主体申报广安技师学院获得通过,成功驶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书写了川东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二五”期间,作为连接重庆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互动融合的重要城市,广安市提出了“一核一圈两翼”的总体战略布局,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形成成渝经济区内重要的红色旅游、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汽摩零部件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
在陈永龙看来,当地社会强劲的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学院内涵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机不可失。为此,他一方面坚持“立足广安,面向川渝,服务西部”的办学定位,围绕广安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区域产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专业、校园文化、社会服务能力四项建设,另一方面发动全院力量,不断深化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期真正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采访中,陈永龙向记者描绘了一幅早已烂熟于心的建设蓝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三个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五元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以构建互惠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为保障,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学院建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省示范高职院校。
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他开始尝试创新机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创新校校合作机制,同时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土地费用挂账、招商引资、财政贴息、向上争取等方式多途径筹措资金完善新校区建设。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紧靠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整体发展”。于是,他及时确立了“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区域职教资源,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职学校参与,以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实现战略协同,真正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 人们欣喜地看到,陈永龙联合科创集团共同组建了紧密型产学合作实体,利用老校区组建科创学院,围绕科创集团产业链,建设建筑类、旅游类、医药类等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应用性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探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我们根据组建科创学院的要求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科创学院的体制机制创新框架下,探索专业教学中心运行机制”,提及这一新的尝试,他难掩内心的喜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系列的机制创新之举为发展觅得了先机,陈永龙率领全院师生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与广安建国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振兴车业、光前集团等11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实施“订单”“定制”培养、合作研发项目、联合办学,在教学教研改革、兼职教师聘请、技改项目研发、企业职工培训等多方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向内涵建设要深度
全国高职院校首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个人一、二等奖,团体二等奖;“国色天乡”2013年四川省高职院校导游技能大赛二等奖……近年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脱颖而出,将一项项沉甸甸的奖项接连收入囊中,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圈里的大赢家。
人们不禁会问,一所偏于一隅的落后地区的高职校,何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成了拿奖专业户?
对于有何发展秘笈,陈永龙淡淡一笑,“近年来,我们坚持‘立足广安、面向川渝、服务西部’的办学定位,强化‘育人厚德、强能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德技兼修、励志图强’的校训激励莘莘学子,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
实践中,他充分发挥学院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搭建起了政行企校合作平台,与行业企业签订了专业共建协议,不断推动、深化专业对接产业,向内涵建设要效益——以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三个重点为突破口,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五项工程,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与此同时,他引入了先进的职业岗位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不断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学院实施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历提升、师资转型、教师梯队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和引智六大计划,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又成功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职业技能培养计划,开展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学生实现了德技兼修。
难能可贵的是,陈永龙并没有沉浸在眼前的荣誉光环里,而是趁势而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积极推动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学院、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长效机制。
“建设期内,每个重点专业建设3~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同科创集团等企(行)业合作建成2~4门以工学结合为主体现职业岗位技能的优质核心课程,合作开发特色教材1~3本,建立重点专业群的课程资源库”。他如数家珍,为记者描述着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按照他的预期,学院重点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2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达到3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比例达到40%以上。每个重点专业培养或引进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3~5名骨干教师,聘请2~4名行业技术专家,以真正完成素质与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其实,在陈永龙的发展规划中,走好这几步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开花,还有重要的一步棋——打造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完善以專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为组成部分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学院、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一则麦可思公司调查,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稳定率”三个关键指标上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14%、15%。
“只有将学院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我们的人才培养工程才能真正发挥威力。”他一脸坚定。
文化育人铸品牌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06年创建的四川省岳池师范学校,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著名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人物陈联诗、邓惠中均毕业于此,文化底蕴深厚。
面对这样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陈永龙坦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树立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新文化品牌。
为此,他率先垂范,以十八大“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以职业道德培养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邓小平职教思想研究为特色,通过红色文化激励人,职业文化塑造人,民族文化培养人,传统文化熏陶人,川东文化影响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与此同时,他敏锐地发现,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原先垂直式、集中式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的制度管理文化,以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各系、各部门的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从制度上打破以往的管理定式”。
意识到这一点,陈永龙开始调整文化建设步伐,以服务教学为中心、以岗位职责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推动高效精简、责权明确、自我发展、依法管理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经费预算管理,强化约束监督机制,把教职工的津贴收入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同时,他组织力量重新修订了《各系、各部门工作职责》,出台了《学院绩效考核办法》,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推行实施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院系两级目标责任管理。
事实证明,此举不仅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责,明确了学院、各系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而且采取工作重心下移措施,实现了“责、权、利”的初步结合,使各系得以集中精力对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进行探索,较短时间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等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时之间,原本沉闷的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以职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川东文化的“五元互动的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文化育人氛围日益浓厚;定期开展的心理健康月活动,不仅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经过一番努力,学院的校园文化更具特色,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等殊荣。
在此基础上,陈永龙率领他的团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发挥区域职教龙头优势,致力于为广安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技术、研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近五年承担各类培训和考试3.37万人次。同时,与武胜职业中专、岳池白庙职中、邻水职中、珙县职中、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等中高职院校签订了对口援建协议,在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图书馆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发挥了学院对区域职业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尽管佳绩连连,但他又是时刻警醒的,“我们办学底子较差,基建任务繁重,资金短缺,实习实训条件滞后,师资及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依然是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缺乏专业领军人物,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进展较慢,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师资依然短缺;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全国、全省先进高职院校相比,内涵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放眼未来,陈永龙不敢有一丝懈怠,“把小平家乡唯一的高校建成广安人民、四川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每一位广安职院人的梦想。”
思源致远,感恩奋进。他,已然吹响了重装上路的号角。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曾任四川省南充工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任四川省广安市社科联副主席,荣获“四川省职教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广安地处川东北,属秦巴山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里。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秦巴山区汉子,陈永龙从1985年进入四川省南充工业学校开始,即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职业教育发展事业中,在见证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30年风雨历程的同时,也从一名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成长为高职学院的院长,完成了人生的跨越。
而今,身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他,时刻牢记小平同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嘱托,以秦巴山区人特有的质朴与热情,带领这所广安市唯一一所高职学校打了一场不甘人后的自强战,掀开了落后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打响“示范”攻坚战
2010年6月,时任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的陈永龙调任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开启了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之旅。
面对这所拥有百年底蕴、又是小平同志故里唯一的一所高职学校,陈永龙深感责任重大。上任伊始,他以一颗敬畏之心,不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并为学院树立了一个发展目标——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广安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如果换作别处,这实在不算什么。然而,川东北属秦巴山区,又是革命老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尚无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尤其是当陈永龙目睹学院硬件条件依然较差,而软件更需大力提升的窘境时,更加意识到这是一块真正难啃的硬骨头。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这位在职教战线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老职教坚定地指出,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既可填补川东北地区示范性高职院校空白,又可为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提供借鉴,真正能起到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意义重大。
压力面前,不进则退。陈永龙决定迎难而上,大干一场。
经过一番深入走访调研后,以内涵提升和规范管理作为“导火索”,他燃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其一,推行院系二级管理,将学生活动经费、办公经费划系自主支配,扩大系自主权,提高系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二,推行学分制改革(学院前身为中师,2004年4月升格,学分制的推行,标志着学院高职教育的成型)。其三,强化日常管理,开源节流,加大办学投入;开门办学,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就在陈永龙打响示范校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机遇垂青了他和这所学校。
新世纪以来,广安市成为国务院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明确的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發展势头强劲,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此情况下,201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广安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四川省教育厅、广安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学院。
部省市共建协议的签订,意味着为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平台。对于陈永龙申办示范校的做法,广元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教育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示范建设工作,为实现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经过一番克难攻坚,凝心聚力,学院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等取得了突破式发展,在自身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办学活力大大增强。
2013年,捷报传来,学院成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以学院为主体申报广安技师学院获得通过,成功驶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书写了川东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二五”期间,作为连接重庆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互动融合的重要城市,广安市提出了“一核一圈两翼”的总体战略布局,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形成成渝经济区内重要的红色旅游、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汽摩零部件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
在陈永龙看来,当地社会强劲的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学院内涵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机不可失。为此,他一方面坚持“立足广安,面向川渝,服务西部”的办学定位,围绕广安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区域产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专业、校园文化、社会服务能力四项建设,另一方面发动全院力量,不断深化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期真正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采访中,陈永龙向记者描绘了一幅早已烂熟于心的建设蓝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三个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五元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以构建互惠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为保障,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学院建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省示范高职院校。
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他开始尝试创新机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创新校校合作机制,同时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土地费用挂账、招商引资、财政贴息、向上争取等方式多途径筹措资金完善新校区建设。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紧靠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整体发展”。于是,他及时确立了“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区域职教资源,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职学校参与,以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实现战略协同,真正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 人们欣喜地看到,陈永龙联合科创集团共同组建了紧密型产学合作实体,利用老校区组建科创学院,围绕科创集团产业链,建设建筑类、旅游类、医药类等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应用性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探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我们根据组建科创学院的要求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科创学院的体制机制创新框架下,探索专业教学中心运行机制”,提及这一新的尝试,他难掩内心的喜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系列的机制创新之举为发展觅得了先机,陈永龙率领全院师生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与广安建国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振兴车业、光前集团等11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实施“订单”“定制”培养、合作研发项目、联合办学,在教学教研改革、兼职教师聘请、技改项目研发、企业职工培训等多方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向内涵建设要深度
全国高职院校首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个人一、二等奖,团体二等奖;“国色天乡”2013年四川省高职院校导游技能大赛二等奖……近年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脱颖而出,将一项项沉甸甸的奖项接连收入囊中,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圈里的大赢家。
人们不禁会问,一所偏于一隅的落后地区的高职校,何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成了拿奖专业户?
对于有何发展秘笈,陈永龙淡淡一笑,“近年来,我们坚持‘立足广安、面向川渝、服务西部’的办学定位,强化‘育人厚德、强能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德技兼修、励志图强’的校训激励莘莘学子,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
实践中,他充分发挥学院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搭建起了政行企校合作平台,与行业企业签订了专业共建协议,不断推动、深化专业对接产业,向内涵建设要效益——以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三个重点为突破口,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五项工程,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与此同时,他引入了先进的职业岗位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不断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学院实施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历提升、师资转型、教师梯队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和引智六大计划,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又成功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职业技能培养计划,开展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学生实现了德技兼修。
难能可贵的是,陈永龙并没有沉浸在眼前的荣誉光环里,而是趁势而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积极推动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学院、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长效机制。
“建设期内,每个重点专业建设3~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同科创集团等企(行)业合作建成2~4门以工学结合为主体现职业岗位技能的优质核心课程,合作开发特色教材1~3本,建立重点专业群的课程资源库”。他如数家珍,为记者描述着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按照他的预期,学院重点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2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达到3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比例达到40%以上。每个重点专业培养或引进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3~5名骨干教师,聘请2~4名行业技术专家,以真正完成素质与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其实,在陈永龙的发展规划中,走好这几步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开花,还有重要的一步棋——打造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完善以專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为组成部分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学院、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一则麦可思公司调查,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稳定率”三个关键指标上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14%、15%。
“只有将学院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我们的人才培养工程才能真正发挥威力。”他一脸坚定。
文化育人铸品牌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06年创建的四川省岳池师范学校,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著名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人物陈联诗、邓惠中均毕业于此,文化底蕴深厚。
面对这样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陈永龙坦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树立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新文化品牌。
为此,他率先垂范,以十八大“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以职业道德培养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邓小平职教思想研究为特色,通过红色文化激励人,职业文化塑造人,民族文化培养人,传统文化熏陶人,川东文化影响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与此同时,他敏锐地发现,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原先垂直式、集中式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的制度管理文化,以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各系、各部门的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从制度上打破以往的管理定式”。
意识到这一点,陈永龙开始调整文化建设步伐,以服务教学为中心、以岗位职责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推动高效精简、责权明确、自我发展、依法管理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经费预算管理,强化约束监督机制,把教职工的津贴收入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同时,他组织力量重新修订了《各系、各部门工作职责》,出台了《学院绩效考核办法》,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推行实施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院系两级目标责任管理。
事实证明,此举不仅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责,明确了学院、各系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而且采取工作重心下移措施,实现了“责、权、利”的初步结合,使各系得以集中精力对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进行探索,较短时间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等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时之间,原本沉闷的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以职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川东文化的“五元互动的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文化育人氛围日益浓厚;定期开展的心理健康月活动,不仅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经过一番努力,学院的校园文化更具特色,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等殊荣。
在此基础上,陈永龙率领他的团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发挥区域职教龙头优势,致力于为广安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技术、研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近五年承担各类培训和考试3.37万人次。同时,与武胜职业中专、岳池白庙职中、邻水职中、珙县职中、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等中高职院校签订了对口援建协议,在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图书馆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发挥了学院对区域职业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尽管佳绩连连,但他又是时刻警醒的,“我们办学底子较差,基建任务繁重,资金短缺,实习实训条件滞后,师资及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依然是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缺乏专业领军人物,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进展较慢,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师资依然短缺;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全国、全省先进高职院校相比,内涵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放眼未来,陈永龙不敢有一丝懈怠,“把小平家乡唯一的高校建成广安人民、四川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每一位广安职院人的梦想。”
思源致远,感恩奋进。他,已然吹响了重装上路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