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
人生会有很多迷茫和痛苦,而只要你坚持往前走,明天就会变得美好。平民如此,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温家宝总理在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谈起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经历。他说,我不仅承受过不理解,甚至承受过挫折,我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没有一天屈服过。我总是想,我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上地质学院,正赶上困难时期。第一个学期我就患上了肺结核,休学半年。学地质课患上肺结核,还要休学半年,那时又吃不饱,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了不传染给其他同学,我被隔离了。
但是,住在小屋或病房里,我没有一天放弃学习。结果我一堂课也没上,就是凭自学得到了“优”。5年中,医生不断给我放宽条件,能够4小时学习了,能够8小时学习了。我心里想,只要让鸟飞出去,它总会上蓝天的!
我几乎用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学习。晚上同学们都睡了,我还是在自习室里,一直到深夜才回去。早上,同学们还没起来,我又爬起来到自习室去学习。没有表,也不知道时间。就这样5年时间过来了,我的肺病也好了。我的学习,36门课有35门获得了“优秀”。
当时我的理想就是能到边远的地方去。在与一所大学的大学生座谈时,一学生问我年轻时有过冲动吗?我说有过,我在毕业时曾经写过两份血书,要志愿到西藏去。但是后来学校留我做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就有留在北京的条件,我依然到了西北。开始在农村劳动一年,后来从事专业工作,第一年是淘重沙(这是一个专业名词,很多人可能不懂,就是通过淘沙把重金属物质分离),然后我开始接触业务。先是做小组长,后来做大组长;先是记录,后来能写报告。我每年都要做一个计划,今年学力学,明年学数学,后年学英语,再有时间学点历史,我从来没有灰心过。
我想,青年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据《今晚报》)
人才,中国崛起的第一资源
前不久,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强调人才是中国崛起的第一资源。他说,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中国能否造就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大标准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人才的重要性时也强调:“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人才匮乏国”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大国”的转变,未来还要进一步成为人才强国,中国正进入人才辈出的时代。从大学程度受教育人口规模看,1949年全国大专以上人口仅有18.5万人;1978年增长至400万人:到2000年达到了4571万人,接近于韩国总人口(为4684万人);到2005年达到6764万人,超过法国总人口(为6291万人);2010年达到1.2亿人,高于世界第十一大人口国家墨西哥总人口(为11372万人),与世界第十大人口国家日本总人口(为12648万人)接近,相当于美国劳动力资源(1.45亿人)的80%以上。从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人员来看,1949年中国只有不足500人/年;1978年增长至20万人/年:2009年达到182.3万人/年,已经超过了美国(141.3万人/年)、欧盟27国(159.2万人/年)和日本(65.7万人/年)三个世界主要创新体,成为世界上从事R
人生会有很多迷茫和痛苦,而只要你坚持往前走,明天就会变得美好。平民如此,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温家宝总理在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谈起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经历。他说,我不仅承受过不理解,甚至承受过挫折,我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没有一天屈服过。我总是想,我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上地质学院,正赶上困难时期。第一个学期我就患上了肺结核,休学半年。学地质课患上肺结核,还要休学半年,那时又吃不饱,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了不传染给其他同学,我被隔离了。
但是,住在小屋或病房里,我没有一天放弃学习。结果我一堂课也没上,就是凭自学得到了“优”。5年中,医生不断给我放宽条件,能够4小时学习了,能够8小时学习了。我心里想,只要让鸟飞出去,它总会上蓝天的!
我几乎用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学习。晚上同学们都睡了,我还是在自习室里,一直到深夜才回去。早上,同学们还没起来,我又爬起来到自习室去学习。没有表,也不知道时间。就这样5年时间过来了,我的肺病也好了。我的学习,36门课有35门获得了“优秀”。
当时我的理想就是能到边远的地方去。在与一所大学的大学生座谈时,一学生问我年轻时有过冲动吗?我说有过,我在毕业时曾经写过两份血书,要志愿到西藏去。但是后来学校留我做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就有留在北京的条件,我依然到了西北。开始在农村劳动一年,后来从事专业工作,第一年是淘重沙(这是一个专业名词,很多人可能不懂,就是通过淘沙把重金属物质分离),然后我开始接触业务。先是做小组长,后来做大组长;先是记录,后来能写报告。我每年都要做一个计划,今年学力学,明年学数学,后年学英语,再有时间学点历史,我从来没有灰心过。
我想,青年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据《今晚报》)
人才,中国崛起的第一资源
前不久,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强调人才是中国崛起的第一资源。他说,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中国能否造就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大标准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人才的重要性时也强调:“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人才匮乏国”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大国”的转变,未来还要进一步成为人才强国,中国正进入人才辈出的时代。从大学程度受教育人口规模看,1949年全国大专以上人口仅有18.5万人;1978年增长至400万人:到2000年达到了4571万人,接近于韩国总人口(为4684万人);到2005年达到6764万人,超过法国总人口(为6291万人);2010年达到1.2亿人,高于世界第十一大人口国家墨西哥总人口(为11372万人),与世界第十大人口国家日本总人口(为12648万人)接近,相当于美国劳动力资源(1.45亿人)的80%以上。从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人员来看,1949年中国只有不足500人/年;1978年增长至20万人/年:2009年达到182.3万人/年,已经超过了美国(141.3万人/年)、欧盟27国(159.2万人/年)和日本(65.7万人/年)三个世界主要创新体,成为世界上从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