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但是我国的扶贫工作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数,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到2020年让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一、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简而言之,精准扶贫就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二、如何实施精准培育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农广校体系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推进精准扶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那么,农广校体系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呢?体系上下搞好精准扶贫,就是要实施精准培育,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要选准扶贫对象
精准培育的前提是选准扶贫对象。按照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对符合标准的贫困户进行审核认定,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基础档案和问题台账,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户有本、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二)要摸准教育培训需求
按需施教是农民教育培训基本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开展需求调研,准确把握不同贫困对象的需求,是精准培育的首要环节和首要任务。摸准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就是要准确掌握其基本情况、素质情况和教育培训需求,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从事产业、具备的技能、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信息,为分析其教育培训现状和意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选准教育培训内容
首先,要准确把握需求。要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专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避免搞形式、走过场、空对空。要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考虑贫困农民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特点,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培训,避免“一张处方治百病”。其次,要准确把握核心。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要紧扣他们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他们自身在素质、能力、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思考谋划;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围绕问题的提出,为学员提供分析问题的逻辑和学理框架,帮助学员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最后,要准确把握实践。实践是贫困农民成长的最好课堂,必须进一步强化实践培训的份量,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作为贫困农民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组织他们到第一线去学习、去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要精准配备培训师资
教育扶贫质量的高低,有无实效,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精准扶贫”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和完善培养制度,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水平,着力打造了解扶贫教育培训工作特点和农民需求、掌握现代知识技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精准扶贫配备好培训师资。
(五)要选准教育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是贫困农民获取教育培训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源头,更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资料。教材质量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本好教材就是贫困农民的致富经,就是一门挣钱技能,就是一个好老师。因此,要围绕课程体系,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教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丰富教材种类,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教材体系,为贫困农民选准教育培训教材。
(六)要精准选择发展项目
精准扶贫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实行“造血式”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帮助贫困农民精准选择发展项目,重点在产业扶贫上加快突破,引导培植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为载体,通过“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扶贫对象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益,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七)要实行严格绩效考核
精准扶贫要确保扶贫开发的效果。能否实现扶贫成效,是检验扶贫开发工作的唯一标准。建立健全扶贫绩效全方位考核制度,对扶贫对象识别、帮扶、脱贫全过程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绩效考核,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切实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确保教育扶贫开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八)要依靠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的管理机制,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动态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二是要健全项目资金的科学管理机制,对扶贫资金实行严格的监管。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解决项目资金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三是建立帮扶机制,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精准扶贫的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脱贫致富责任人,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严格落实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离不开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抓住了精准扶贫的“本”,再加上其他的超常举措,就一定能够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小康硕果。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大鹏
一、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简而言之,精准扶贫就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二、如何实施精准培育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农广校体系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推进精准扶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那么,农广校体系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呢?体系上下搞好精准扶贫,就是要实施精准培育,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要选准扶贫对象
精准培育的前提是选准扶贫对象。按照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对符合标准的贫困户进行审核认定,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基础档案和问题台账,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户有本、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二)要摸准教育培训需求
按需施教是农民教育培训基本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开展需求调研,准确把握不同贫困对象的需求,是精准培育的首要环节和首要任务。摸准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就是要准确掌握其基本情况、素质情况和教育培训需求,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从事产业、具备的技能、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信息,为分析其教育培训现状和意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选准教育培训内容
首先,要准确把握需求。要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专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避免搞形式、走过场、空对空。要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考虑贫困农民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特点,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培训,避免“一张处方治百病”。其次,要准确把握核心。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要紧扣他们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他们自身在素质、能力、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思考谋划;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围绕问题的提出,为学员提供分析问题的逻辑和学理框架,帮助学员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最后,要准确把握实践。实践是贫困农民成长的最好课堂,必须进一步强化实践培训的份量,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作为贫困农民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组织他们到第一线去学习、去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要精准配备培训师资
教育扶贫质量的高低,有无实效,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精准扶贫”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和完善培养制度,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水平,着力打造了解扶贫教育培训工作特点和农民需求、掌握现代知识技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精准扶贫配备好培训师资。
(五)要选准教育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是贫困农民获取教育培训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源头,更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资料。教材质量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本好教材就是贫困农民的致富经,就是一门挣钱技能,就是一个好老师。因此,要围绕课程体系,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教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丰富教材种类,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教材体系,为贫困农民选准教育培训教材。
(六)要精准选择发展项目
精准扶贫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实行“造血式”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帮助贫困农民精准选择发展项目,重点在产业扶贫上加快突破,引导培植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为载体,通过“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扶贫对象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益,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七)要实行严格绩效考核
精准扶贫要确保扶贫开发的效果。能否实现扶贫成效,是检验扶贫开发工作的唯一标准。建立健全扶贫绩效全方位考核制度,对扶贫对象识别、帮扶、脱贫全过程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绩效考核,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切实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确保教育扶贫开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八)要依靠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的管理机制,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动态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二是要健全项目资金的科学管理机制,对扶贫资金实行严格的监管。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解决项目资金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三是建立帮扶机制,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精准扶贫的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脱贫致富责任人,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严格落实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离不开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抓住了精准扶贫的“本”,再加上其他的超常举措,就一定能够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小康硕果。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