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数学分层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分层教学更是让每名学生都能有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知识,进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
  所谓的分层教学,实施的步骤和要求有:一、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二、进行适当的分层;三、分层训练,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是新课改中的一个新课题,是在课堂教学领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时应运而生的. 它一改传统教育的耗时多、负担重等弊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主动参与,在老师的启发下,爱学、会学、创造性地学,使教与学互通、互动.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各发面的发展,改革是必然的,特别是当前由于考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与课改的要求相矛盾,学生根本消化不了,或者无法适应考试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层教学尝试
  小组是一个整体,但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 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这样,使每名学生各尽其能,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结合笔者学校正在进行的小组学习合作模式,讲几点笔者在实施分层教学中的心得:
  1. 合理分层,关注心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 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中必须含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
  为了不给学困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笔者班上有一名女生,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文科成绩比较优秀,但数学成绩一直都不理想. 鉴于她的性格比较敏感,不能轻易地给她定在哪一层次,笔者私下里就和她商量好,先定在B层次,但按照A层次的要求,争取早日进入A层次. 后来在她的努力下,数学成绩进步很大,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先教后练,统一当堂训练
  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本人觉得基本知识的传授还是要以老师为主,这部分知识多是考察解题的规范性,所以本人觉得要以老师讲解、示范为主,而且讲解示范的内容不宜过难,那就是一个“实”字. 知识的引入可以以问答或小题目的方式展开,摒弃了花里胡哨的情景教育技巧,根据屏幕自学指导的内容逐一解决,学生答的多,老师说的少,言简意赅. 当堂训练的内容,以基础为主,要让那些中等偏下的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可以或写或读,均紧紧扣住上课所讲的学习目标,切实做到“有的放矢”.
  3. 教学练习,分层实施
  (1)备课层次化.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 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2)授课层次化.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 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的时间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分层教学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至于受冷落. 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A层学生分析.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要保证B层在听课时不等待,C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C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A层 “吃得饱”.
  (3)课后辅导层次化. 课后辅导主要体现在作业分层上:A层学生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习题之外,还要求对资料上的探究提升题有一定的突破;B层学生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外,可以有选择地做一些资料上的能力提高题;C层学生只需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完成即可. 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减少负担的同时课后得以继续提高.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学生信息反馈,不断对分层进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成绩.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在全球范围内都占领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界普遍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效率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056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基础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社交网络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有关学者和教育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逐步展现并引起关注,面对小学生数学教育存在的教育方式死板和教育太过于应试化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弊端 提高质量 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编排的“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字词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贯穿三维目标,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立体化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字词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针对可编程GPU模型,提出了基于CPU-GPU的并行边缘强度加权融合算法,利用CPU和GPU协同工作模式达到图像融合的目的,其中CPU负责串行任务,而GPU负责并行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并行边缘强度加权融合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有着较好的视觉效果,信息熵和QAB/F这两个评价指标均高于文中对比算法的相应指标;从运行时间上分析,基于CPU-GPU的融合方法所需要的运行时间远低于基于CPU方法所需要的运行时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是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初中生物理的学习成绩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分析对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高速成长,在信息时代信息化特征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各方面。而在教学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工具已然成为教学发展的辅助工具,本章即主要讨论信息技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 信息技术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
针对小波变换与Contourlet变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将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图像融合算法。对已配准好的融合源图像作NSCT分解,采用PCA加权融合规则对低频系数处理,采用边缘强度最大的规则对各高频子带系数作融合处理,分别得到融合图像的变换系数,对该系数经NSCT逆变换重构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地融合了源图像中的重要信息,融合图像边缘、纹理、细节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