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Oled是一种由柯达公司开发并拥有专利的显示技术,它的全称是有机发光二极管,这种现实技术使用有机聚合材料作为发光二极管中的半导体,有明显的使用效果。Oled显示器很轻薄,也不需要使用背光,其宽屏视角能为很多显示器提供载体,能高效、便捷的展示各种内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摄像机、DV机、笔记本电脑等载体中。基于此背景,笔者对oled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显示技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oled 原理;应用
Oled的全称是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中文直译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或者有机发光半导体,这是一种高端显示屏,1979年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发现,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低能耗的优点,其价格相对于普通液晶电视要贵一点。自延用至今oled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遍布人们的方方面面。为了进一步的强化oled的功用价值,必须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探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oled的发展历史及产品特性
(一)发展历史
1979年邓青云教授在实验中首先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体,自此展开了对这种产品的研究,1987年,邓教授和另一位同仁采用了超薄膜技术,利用当时的透明导電膜作为阳极,Mg/Ag作为阴极,支撑了双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这是oled首次通过实验得到印证和使用。到了1990年,Burroughes等人发现了共轭高分子ppv发光层,以此制作的oled效能更好。该技术一经推广后立即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邓教授也被人尊称为‘oled之父’。从这些年的发展情况看,oled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分子oled,另一种是低分子oled。前者主要流通于欧美国家,后者主要流通于亚洲国家。以前的LG手机也是依托oled技术才得以制作的。1999年,日本先锋公司率先推出了带有音视通信设备的汽车,同年九月,以oled为基础制造的摩托罗拉手机大批量上市。
(二)产品特性
Oled利用非常轻薄的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作为基础材料,当电流通过时,这些材料在连接后会发光,oled显示屏幕的视角非常大,能节省一部分电能,这种显示屏最早来源于MP3播放器,它的有机发光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燃料或者颜料等小分子器件,另一种是共轭性高分子的高分子器件系统。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二极管整流与发光的特性,因此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亦被称为OLED,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则被称为PLED。这两者在材料特性和使用功效上各有差异,从小器械的依赖性上看,小分子oled更具有电气特性和生产安定性,所以oled的推广程度更广泛些。
二、oled的原理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对oled的定义概念有了大致了解,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的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基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 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二极体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
三、oled的应用
(一)oled的发展趋势
Oled技术起源于欧美国家,在欧美国家的应用程度更广泛,然而它在推广以后大规模的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是日韩与中国。从技术的发展趋向和集成程度上看,全球对oled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侧重于小尺寸无源oled器件。而中国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尚浅,产业链和功能开发程度有待完善,尤其是上游竞争企业不足,oled的核心技术与核心设备集中更多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国家企业中。
(二)oled的应用领域
1、在头戴显示器领域中的应用
头戴显示器主要包括视频眼镜和随身影院等头戴式显示器上,主要的功用包括数字视频、虚拟现实、虚拟游戏等,大部分头戴显示器多将游戏与眼睛像联系,充分发挥便携式多媒体设备的不朽优势。比如美国的eMagin就是第一个把oled技术应用于眼镜的国家,在中国爱视代经过研发也推出了高分子超微oled显示屏的视频眼镜,对我居民国生产生活、军事有很大推动。
2、在灯具、灯光领域的应用
Oled能发出红蓝绿等光芒,这几年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其从背光源、低容量显示器到高容量显示器领域的应用。全球上游企业在灯具、灯光方面的考虑颇多,像飞利浦、东芝、EPSON、DuPont等企业都研发了低分子oled亮光现实技术。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地,像汕尾信利小尺寸OLED生产线、佛山中显科技的低温多晶硅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AMOLED生产线专案、东莞宏威的OLED显示幕示范生产线项目等都在此领域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不小成就。根据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报告,中国成为全球OLED应用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手机、移动显示设备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都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
四、结语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oled的重要价值,它作为一种显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Oled的材质具有轻薄、高效的显著优势,深受各种显示器厂家青睐,尽管目前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程度还有待加强,但是笔者相信,经过技术不断的研发,oled现实产品的特性必然会有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国强,王子君,刘星元等,“有机电致发光现状和发展趋势”, 光机电资讯,2001,8:14~19.
[2]Tang C W and VanSlyke,SA,“Organic EL Diode”,APPl. Phys.Lett,1987,51:913-918.
[3] 滕鹤松,“迅速发展的有机电致发光(OEL)显示器件”,固 体电子学研究与发展,2002,22(3):265-267.
关键词:oled 原理;应用
Oled的全称是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中文直译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或者有机发光半导体,这是一种高端显示屏,1979年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发现,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低能耗的优点,其价格相对于普通液晶电视要贵一点。自延用至今oled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遍布人们的方方面面。为了进一步的强化oled的功用价值,必须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探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oled的发展历史及产品特性
(一)发展历史
1979年邓青云教授在实验中首先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体,自此展开了对这种产品的研究,1987年,邓教授和另一位同仁采用了超薄膜技术,利用当时的透明导電膜作为阳极,Mg/Ag作为阴极,支撑了双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这是oled首次通过实验得到印证和使用。到了1990年,Burroughes等人发现了共轭高分子ppv发光层,以此制作的oled效能更好。该技术一经推广后立即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邓教授也被人尊称为‘oled之父’。从这些年的发展情况看,oled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分子oled,另一种是低分子oled。前者主要流通于欧美国家,后者主要流通于亚洲国家。以前的LG手机也是依托oled技术才得以制作的。1999年,日本先锋公司率先推出了带有音视通信设备的汽车,同年九月,以oled为基础制造的摩托罗拉手机大批量上市。
(二)产品特性
Oled利用非常轻薄的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作为基础材料,当电流通过时,这些材料在连接后会发光,oled显示屏幕的视角非常大,能节省一部分电能,这种显示屏最早来源于MP3播放器,它的有机发光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燃料或者颜料等小分子器件,另一种是共轭性高分子的高分子器件系统。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二极管整流与发光的特性,因此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亦被称为OLED,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则被称为PLED。这两者在材料特性和使用功效上各有差异,从小器械的依赖性上看,小分子oled更具有电气特性和生产安定性,所以oled的推广程度更广泛些。
二、oled的原理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对oled的定义概念有了大致了解,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的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基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 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二极体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
三、oled的应用
(一)oled的发展趋势
Oled技术起源于欧美国家,在欧美国家的应用程度更广泛,然而它在推广以后大规模的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是日韩与中国。从技术的发展趋向和集成程度上看,全球对oled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侧重于小尺寸无源oled器件。而中国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尚浅,产业链和功能开发程度有待完善,尤其是上游竞争企业不足,oled的核心技术与核心设备集中更多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国家企业中。
(二)oled的应用领域
1、在头戴显示器领域中的应用
头戴显示器主要包括视频眼镜和随身影院等头戴式显示器上,主要的功用包括数字视频、虚拟现实、虚拟游戏等,大部分头戴显示器多将游戏与眼睛像联系,充分发挥便携式多媒体设备的不朽优势。比如美国的eMagin就是第一个把oled技术应用于眼镜的国家,在中国爱视代经过研发也推出了高分子超微oled显示屏的视频眼镜,对我居民国生产生活、军事有很大推动。
2、在灯具、灯光领域的应用
Oled能发出红蓝绿等光芒,这几年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其从背光源、低容量显示器到高容量显示器领域的应用。全球上游企业在灯具、灯光方面的考虑颇多,像飞利浦、东芝、EPSON、DuPont等企业都研发了低分子oled亮光现实技术。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地,像汕尾信利小尺寸OLED生产线、佛山中显科技的低温多晶硅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AMOLED生产线专案、东莞宏威的OLED显示幕示范生产线项目等都在此领域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不小成就。根据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报告,中国成为全球OLED应用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手机、移动显示设备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都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
四、结语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oled的重要价值,它作为一种显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Oled的材质具有轻薄、高效的显著优势,深受各种显示器厂家青睐,尽管目前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程度还有待加强,但是笔者相信,经过技术不断的研发,oled现实产品的特性必然会有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国强,王子君,刘星元等,“有机电致发光现状和发展趋势”, 光机电资讯,2001,8:14~19.
[2]Tang C W and VanSlyke,SA,“Organic EL Diode”,APPl. Phys.Lett,1987,51:913-918.
[3] 滕鹤松,“迅速发展的有机电致发光(OEL)显示器件”,固 体电子学研究与发展,2002,22(3):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