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国也深受影响。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上学的燃眉之急,但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居家时间过长,日益暴露出学生难以快速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换、线上学习效果欠佳导致成绩下滑和态度懈怠、情绪波动异常导致压力增大等心理健康问题。在疫情影响下,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被束缚在狭窄的空间中,这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新冠肺炎;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21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实,国家也在很早就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与法规,目前,学校迫切要做的就是全面贯彻与落实这些法律与法规。前一阶段,由于每天的疫情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性不够了解,确诊人数、疑似感染人数、死亡人数不断增长,家庭中产生的焦虑紧张心理会不同程度地波及小学生。这时候,学校和家庭的介入干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疫情坏境下小学生的异常心理情况
(一)恐慌心理
在新冠肺炎流行初期,家长们由于不清楚疾病产生的原因,对未知疾病感到恐慌,这种不安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情绪,使得小学生也产生恐慌、恐惧心理。
(二)疑病心理
在疫情期间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人们对平时身体的一些正常反应过于紧张。比如,过分关注体温,有一点点升高就感觉不正常,担心患上新冠肺炎,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感染,疑病心理在高年级中比较明显。
(三)抑郁心理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由于疫情影响,长期在家,小学生的天性被限制,导致出现悲观、失望、沮丧情绪。同时,由于线上直播授课与以往的授课方式不同,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学习缺乏动力,表现厌学、烦躁情绪。
(四)亲子冲突引发的叛逆心理
疫情期间小学生在长期在家不能外出的情况下,借着上网课的理由,长时间玩手机游戏、看电视剧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与家长发生冲突的机会增多,亲子关系受到了较大影响,因此小学生较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二、“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防控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积极与家人、朋友和同学进行交流,倾诉内心焦虑,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有助于释放压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与年龄特点,结合心理健康、生命健康、爱国主义等主题,灵活设计、举办主题班会,利用战“疫”专题活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学生观看防疫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并充分利用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首期名师工作室战“疫”微课集等网络资源,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向师生、家长推送,引导师生加强心理防护,促进家校合作育人。
(二)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学校成立心理辅导室,聘请专业人员为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老师要做好心理问题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关心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经常开展讲座、专题活动,营造好的学校氛围与班级氛围。班主任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小组互帮互助活动,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性地看些内容健康、思想倾向积极的报刊杂志与书籍。
(三)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利用“开学第一课”和主题班会课的时间帮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转换,找到回校的归属感,做到真正的“收心也开心”。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需帮助学生明确、强化复学后的角色转换意识,寻找“战‘疫’同桌”,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其次,幫助学生从无序无规律的生活节奏中走出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关爱他人的心理健康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设定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并通过以趣激趣、导趣的方式,让学生找回学习的快乐,找回学习生活的重心。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由于网络媒体能够使学生群体快速地获取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最新消息,了解不同地区的疫情变化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所以,在后疫情时期,家长和教师应帮助中小学生通过选择官方和权威渠道来获取各种信息,学会区分互联网上的各种观点并形成独立客观的自我判断,不应让错误的和负面的讲话影响他们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在网络时空中调控心理压力的措施大致从此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积极信息,尤其是疫情防控进展的积极信息;二是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三是增强信心,充分发挥科学知识和积极信息的作用。此外,学校官方网络平台应及时更新有关疫情情况的最新信息,在精神卫生教育和预防流行病方面建立专栏,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并提供扎实的网络支持。
(五)注重培育新兴趣,转移小学生注意力
在应对小学生心理异常时,我们要注意利用好小学生的某项先天劣势,将劣势转化为应对异常心理的优势。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返校的契机,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利用好“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体育课、图音课等,挖掘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克服抑郁等异常心理。
(六)注重对家长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针对亲子冲突引发的叛逆心理问题,教育者应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在开展家长会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家长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交流小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短板,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对孩子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减少亲子间冲突,延缓或避免叛逆期。
结语
在对待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要做好各自应该做的事情,以确保小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2):91-96.
[2]潘彦谷,张大均,武丽丽.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订及验证——基于双因子模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2):127-133.
关键词:新冠肺炎;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21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实,国家也在很早就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与法规,目前,学校迫切要做的就是全面贯彻与落实这些法律与法规。前一阶段,由于每天的疫情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性不够了解,确诊人数、疑似感染人数、死亡人数不断增长,家庭中产生的焦虑紧张心理会不同程度地波及小学生。这时候,学校和家庭的介入干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疫情坏境下小学生的异常心理情况
(一)恐慌心理
在新冠肺炎流行初期,家长们由于不清楚疾病产生的原因,对未知疾病感到恐慌,这种不安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情绪,使得小学生也产生恐慌、恐惧心理。
(二)疑病心理
在疫情期间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人们对平时身体的一些正常反应过于紧张。比如,过分关注体温,有一点点升高就感觉不正常,担心患上新冠肺炎,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感染,疑病心理在高年级中比较明显。
(三)抑郁心理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由于疫情影响,长期在家,小学生的天性被限制,导致出现悲观、失望、沮丧情绪。同时,由于线上直播授课与以往的授课方式不同,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学习缺乏动力,表现厌学、烦躁情绪。
(四)亲子冲突引发的叛逆心理
疫情期间小学生在长期在家不能外出的情况下,借着上网课的理由,长时间玩手机游戏、看电视剧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与家长发生冲突的机会增多,亲子关系受到了较大影响,因此小学生较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二、“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防控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积极与家人、朋友和同学进行交流,倾诉内心焦虑,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有助于释放压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与年龄特点,结合心理健康、生命健康、爱国主义等主题,灵活设计、举办主题班会,利用战“疫”专题活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学生观看防疫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并充分利用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首期名师工作室战“疫”微课集等网络资源,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向师生、家长推送,引导师生加强心理防护,促进家校合作育人。
(二)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学校成立心理辅导室,聘请专业人员为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老师要做好心理问题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关心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经常开展讲座、专题活动,营造好的学校氛围与班级氛围。班主任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小组互帮互助活动,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性地看些内容健康、思想倾向积极的报刊杂志与书籍。
(三)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利用“开学第一课”和主题班会课的时间帮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转换,找到回校的归属感,做到真正的“收心也开心”。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需帮助学生明确、强化复学后的角色转换意识,寻找“战‘疫’同桌”,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其次,幫助学生从无序无规律的生活节奏中走出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关爱他人的心理健康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设定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并通过以趣激趣、导趣的方式,让学生找回学习的快乐,找回学习生活的重心。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由于网络媒体能够使学生群体快速地获取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最新消息,了解不同地区的疫情变化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所以,在后疫情时期,家长和教师应帮助中小学生通过选择官方和权威渠道来获取各种信息,学会区分互联网上的各种观点并形成独立客观的自我判断,不应让错误的和负面的讲话影响他们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在网络时空中调控心理压力的措施大致从此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积极信息,尤其是疫情防控进展的积极信息;二是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三是增强信心,充分发挥科学知识和积极信息的作用。此外,学校官方网络平台应及时更新有关疫情情况的最新信息,在精神卫生教育和预防流行病方面建立专栏,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并提供扎实的网络支持。
(五)注重培育新兴趣,转移小学生注意力
在应对小学生心理异常时,我们要注意利用好小学生的某项先天劣势,将劣势转化为应对异常心理的优势。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返校的契机,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利用好“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体育课、图音课等,挖掘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克服抑郁等异常心理。
(六)注重对家长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针对亲子冲突引发的叛逆心理问题,教育者应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在开展家长会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家长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交流小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短板,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对孩子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减少亲子间冲突,延缓或避免叛逆期。
结语
在对待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要做好各自应该做的事情,以确保小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2):91-96.
[2]潘彦谷,张大均,武丽丽.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订及验证——基于双因子模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2):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