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资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为多样,除了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多种媒体形式兴起,能够将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受众。但新媒体时代也对广播电视记者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采访的速度不断加快、采访的效率不断提高,采访的形式也要不断被创新。在开展采访活动的过程当中,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转变传统的采访形式。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新要求进行了总结,探究了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并对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新要求
沟通更顺畅、内容有深度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信息的接收者转变为了信息的生产者、发现者以及传播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通过有效的采访来了解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面对受访者,广播电视记者需要结合事件对采访结构进行梳理,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并做好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使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尤其是面对那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事件,广播电视记者还需要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对事件进行客观展示,帮助受众明确真实的情况,避免轻信谣言和做出过激反应。与此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记者还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能够对真相进行抽丝剥茧,增加新闻内容的深度。
互动更密切、內容有温度
在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记者还要重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以此来增加内容的影响力。只有真正地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才能更好地发现新闻,也才能为受众提供有深度的新闻内容。在过去,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形式比较单调,节目内容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这会导致用户的流失。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获得受众的关注,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广播电视记者首先要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其次还要从受众的角度来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呈现,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这要求在采访当中了解受众的所思所想,并将他们的想法融入到采访内容当中去。
受众更广泛、采访多元化
在新媒体时代当中,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也变得更强。新闻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转变自身的观念,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采访,将采访作为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和发表意见的窗口。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受众会向广播电视记者主动进行爆料,并回答记者所提出的问题。面对日益广泛的受众与受访者,广播电视记者需要运用多样化的采访形式,能够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来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在尊重民众知情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信息与新闻管理的透明化。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要具备综合业务能力
在过去,新闻报道与内容制作主要是流水线的模式,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会遵循分工合作的原则。这虽然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却容易失去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的机会。在新媒体时代当中,这种运行模式容易导致广播电视新闻失去竞争力,无法为受众提供时效性强的新闻资讯。为了缩短新闻的采集、加工以及传播工序,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后的更短时间内使受众了解,广播电视记者要具备新闻采访、编辑以及报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满足新媒体传播的节奏,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
要有与民众密切沟通的能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闻开始将人民的日常生活作为焦点,通过报道那些与受众联系密切的事件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对象往往是普通民众,这要求他们能够具有与民众打成一片、密切沟通的能力。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知识,运用平易近人的沟通方式来对采访对象进行引导,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还原,以此来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要有对新闻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被削弱,复杂性增强。广播电视记者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需要将那些虚假的内容和负面的内容分辨出来,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在广播电视台这种官方媒体当中,只有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才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公众进行正面的引导。这要求广播电视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对每条新闻内容都进行认真核实,在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之后再将其发布。
要有持续报道与追踪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的突发性比较明显,舆论热度所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公众就会被其他的内容所吸引,已经发生事件的舆论热度会逐渐消退。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受众对很多新闻的后续情况并不关注。作为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备对新闻事件进行持续报道与持续追踪的能力,在利用新媒体资讯新鲜度与关注度的同时还要坚持有始有终的原则、引发持续的社会效应,这也是记者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事件后续的结果与产生的影响进行持续报告与专业分析,可以展现出官方新闻机构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实现社会道德价值评判、体现公众责任感。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创新路径分析
实现采访形式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当中,广播电视要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解放出来,积极转变采访形式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在开展采访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记者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来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针对具体的问题来交流意见。在新媒体手段使用频率增加的情况下,受众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这也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增加了交流的深度。
在采访工作当中,广播电视记者要为受访者提供更多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机会,进而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基于新媒体优势来弥补传统采访活动的不足,促进采访形式的多样性。比如广播电视记者可以运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进行即时采访,或者借助于网络直播的方式来进行采访,这样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提高了采访的效果。
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将广播电视台在信息传播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出来,广播电视记者要主动运用新媒体工具,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打造完善的网络媒体平台,以此来实现及时有效的采访。
首先,可以利用手机的应用程序来完成采访,并对采访的内容进行实时记录;其次,还可以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抖音等媒体形式来实现对新闻内容的高速传播,并实现与被采访者以及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新媒体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运用的传播形式也比较丰富,这要求广播电视记者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对采访形式进行创新,提高受众对新闻的认知。除此之外,在开展采访之前,广播电视记者还需要做好深入的调查,能够合理使用新媒体工具,选择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新闻素材,在这个基础上找准采访的方向,实现对素材的有效制作。
做好对内容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在运用新媒体手段来实现新闻内容的高效传播的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内容准确性与权威性方面的优势,积极做好对信息传播的研究工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接收和处理信息,实现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部分广播电视记者在开展采访活动的过程中只是对问题进行了单纯的提问,并没有对内容进行细致划分,这导致新闻线索当中的很多隐藏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挖掘,进而对采访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广播电视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要做好对新闻内容的研究,从时代发展要求和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新闻内容,进行相应的采访工作。
总的来说,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手段的传播速度比较快,传播的范围也被扩大。在新媒体时代当中,广播电视记者要为受众提供更加有深度和有温度的新闻内容,实现更加顺畅的沟通和更加密切的互动,运用多元化的采访形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备业务综合能力、与民众密切沟通的能力、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以及持续报道与追踪的能力。
(作者单位:定西市安定区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新要求
沟通更顺畅、内容有深度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信息的接收者转变为了信息的生产者、发现者以及传播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通过有效的采访来了解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面对受访者,广播电视记者需要结合事件对采访结构进行梳理,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并做好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使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尤其是面对那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事件,广播电视记者还需要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对事件进行客观展示,帮助受众明确真实的情况,避免轻信谣言和做出过激反应。与此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记者还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能够对真相进行抽丝剥茧,增加新闻内容的深度。
互动更密切、內容有温度
在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记者还要重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以此来增加内容的影响力。只有真正地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才能更好地发现新闻,也才能为受众提供有深度的新闻内容。在过去,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形式比较单调,节目内容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这会导致用户的流失。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获得受众的关注,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广播电视记者首先要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其次还要从受众的角度来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呈现,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这要求在采访当中了解受众的所思所想,并将他们的想法融入到采访内容当中去。
受众更广泛、采访多元化
在新媒体时代当中,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也变得更强。新闻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转变自身的观念,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采访,将采访作为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和发表意见的窗口。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受众会向广播电视记者主动进行爆料,并回答记者所提出的问题。面对日益广泛的受众与受访者,广播电视记者需要运用多样化的采访形式,能够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来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在尊重民众知情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信息与新闻管理的透明化。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要具备综合业务能力
在过去,新闻报道与内容制作主要是流水线的模式,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会遵循分工合作的原则。这虽然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却容易失去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的机会。在新媒体时代当中,这种运行模式容易导致广播电视新闻失去竞争力,无法为受众提供时效性强的新闻资讯。为了缩短新闻的采集、加工以及传播工序,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后的更短时间内使受众了解,广播电视记者要具备新闻采访、编辑以及报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满足新媒体传播的节奏,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
要有与民众密切沟通的能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闻开始将人民的日常生活作为焦点,通过报道那些与受众联系密切的事件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对象往往是普通民众,这要求他们能够具有与民众打成一片、密切沟通的能力。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知识,运用平易近人的沟通方式来对采访对象进行引导,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还原,以此来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要有对新闻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被削弱,复杂性增强。广播电视记者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需要将那些虚假的内容和负面的内容分辨出来,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在广播电视台这种官方媒体当中,只有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才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公众进行正面的引导。这要求广播电视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对每条新闻内容都进行认真核实,在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之后再将其发布。
要有持续报道与追踪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的突发性比较明显,舆论热度所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公众就会被其他的内容所吸引,已经发生事件的舆论热度会逐渐消退。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受众对很多新闻的后续情况并不关注。作为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备对新闻事件进行持续报道与持续追踪的能力,在利用新媒体资讯新鲜度与关注度的同时还要坚持有始有终的原则、引发持续的社会效应,这也是记者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事件后续的结果与产生的影响进行持续报告与专业分析,可以展现出官方新闻机构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实现社会道德价值评判、体现公众责任感。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创新路径分析
实现采访形式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当中,广播电视要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解放出来,积极转变采访形式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在开展采访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记者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来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针对具体的问题来交流意见。在新媒体手段使用频率增加的情况下,受众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这也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增加了交流的深度。
在采访工作当中,广播电视记者要为受访者提供更多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机会,进而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基于新媒体优势来弥补传统采访活动的不足,促进采访形式的多样性。比如广播电视记者可以运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进行即时采访,或者借助于网络直播的方式来进行采访,这样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提高了采访的效果。
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将广播电视台在信息传播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出来,广播电视记者要主动运用新媒体工具,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打造完善的网络媒体平台,以此来实现及时有效的采访。
首先,可以利用手机的应用程序来完成采访,并对采访的内容进行实时记录;其次,还可以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抖音等媒体形式来实现对新闻内容的高速传播,并实现与被采访者以及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新媒体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运用的传播形式也比较丰富,这要求广播电视记者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对采访形式进行创新,提高受众对新闻的认知。除此之外,在开展采访之前,广播电视记者还需要做好深入的调查,能够合理使用新媒体工具,选择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新闻素材,在这个基础上找准采访的方向,实现对素材的有效制作。
做好对内容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在运用新媒体手段来实现新闻内容的高效传播的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内容准确性与权威性方面的优势,积极做好对信息传播的研究工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接收和处理信息,实现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部分广播电视记者在开展采访活动的过程中只是对问题进行了单纯的提问,并没有对内容进行细致划分,这导致新闻线索当中的很多隐藏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挖掘,进而对采访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广播电视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要做好对新闻内容的研究,从时代发展要求和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新闻内容,进行相应的采访工作。
总的来说,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手段的传播速度比较快,传播的范围也被扩大。在新媒体时代当中,广播电视记者要为受众提供更加有深度和有温度的新闻内容,实现更加顺畅的沟通和更加密切的互动,运用多元化的采访形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具备业务综合能力、与民众密切沟通的能力、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以及持续报道与追踪的能力。
(作者单位:定西市安定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