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这三方面探讨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有效途径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碰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 ,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
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3.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三、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学生面前提问题,但跟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
习的方法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
: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有效途径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碰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 ,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
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3.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三、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学生面前提问题,但跟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
习的方法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