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牧业污染很严重
如今,温室效应这个词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如果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温室效应加剧就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我们都知道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中主要来源是什么?汽车尾气、工业排放……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你可能会忽略,那就是畜牧业排放!
其实畜牧业是迄今为止人类使用土地最多的产业。牲畜生产约占整个农业用地的70%,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统计,牲畜供应链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4.5%。在许多情况下,畜牧业是陆地污染的主要来源,比如会向河流、湖泊排放营养物质、有机物和病原体。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饮食结构,减少肉类的摄入量。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肉类爱好者来说未免有点残忍。有没有一种肉类替代品,能够在避免屠宰动物的同时又不必牺牲吃肉时的快感?
素食肉类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素食肉类,简单而言就是看起来、吃起来像肉的肉类替代品,也叫做人造肉,但是这和假牛肉、假羊肉可不同。它正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成为食品科技界的新宠。那么这些素食肉类到底是什么呢?
“素食肉类”兴起
“不可能汉堡”是人造素肉界中最耀眼的“明星”,由前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家帕特里克·布朗创立的“不可能汉堡公司”制作,已经在美国的1000多家餐厅销售。
创制这样的“不可能汉堡”并不容易。首先要明白是什么让肉的味道如此之香。当肉煮熟后,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所以闻起来特别香。比如说牛排、猪排的香味。制作素食肉类,重新创造这种熟肉的香味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能汉堡公司的研究团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他们得先识别所挥发的化合物是什么,再来决定哪些是最重要的,然后找到植物类似物。研究人员使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等工具,准确地识别出肉煮熟后释放出哪些挥发性分子。
肉类香味中的关键成分是血红素。血红素是高等动物血液和肌肉中的重要物质,呈红色。它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在血液中形成血红蛋白,在肌肉中形成肌红蛋白。但是血红素不仅存在于动物身上,一些豆科植物也有,比如大豆的根部。不过从大豆里提取血红素很麻烦且成本高,因此公司的研究团队决定转换研究方向,利用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制造血红素蛋白。随后他们利用小麦、土豆蛋白、椰子油等,加上调味料之后,植物素肉就初步完成了。
然而,早期的版本却并不成功。他们不断地进行味觉测试,素肉汉堡的成分也在不断变化。现在,这种素肉汉堡也获得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有的顾客更表示,这是吃过的最好的汉堡。
“超级肉”是另一家美国公司创制的,该公司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将植物蛋白重新排列成我们所熟悉的肉类的纤维结构。这家公司目前成了硅谷风投界的宠儿,获得了许多高科技名人的投资,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Twitter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等。不过也有人表示,这款人造素肉看起来像肉,但是闻起来吃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而荷兰一家初创公司则是利用另一种技术来造肉——干细胞培养。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取自动物的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培养,干细胞不断分裂壮大,最后再合成一丝丝透明的肉类纤维,看上去就像肉丝。这也许是最还原肉味的尝试,但是不知道煮熟了吃起来感觉如何。
未来会不会都是人造肉?
要得到吃肉爱好者的青睐,素肉的质地很重要。传统的人造素肉,比如用蘑菇、大豆等,似乎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味蕾。看起来很像,但是吃在嘴里感觉不对,那么进食体验就会被破坏。所以对许多素食肉类制造商来说,获得正确的质地绝对是扩大吸引力的关键。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扬·范德古多年来一直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他的团队与其他大学的工程师合作,利用剪切细胞装置探索植物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菜籽、向日葵和大米。他们不断调整参数,以产生类似于猪肉和牛肉中的肌肉纤维的结构。后来为了把产品投入市场,他们又与一家人造素肉公司“素食屠夫”合作。该公司销售各种各样的人造素肉,包括肉片、肉丸和香肠,以及鸡肉、牛肉和火腿等。主要由大豆和小麦蛋白制成,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且还创造了人造鱼肉,它的烟熏“鳗鱼”沙拉赢得了荷兰美食奖,击败了一些真正的鱼和肉类。
素食肉类的需求正在上升,因為它给那些有道德罪恶感的吃肉爱好者带来另一种选择,他们能够避免伤害动物而不必牺牲吃肉的快感。
当然,作为一个刚兴起的产业,人造素肉难免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这种人造素肉是否有市场规范,食品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我们人体成长所需的营养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畜牧养殖业涉及到许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会不会给传统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未来,素食肉类会怎么样,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但是,素食肉类的出现,并不是要求你完全拒绝肉类,而是当你想为地球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它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温室效应这个词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如果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温室效应加剧就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我们都知道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中主要来源是什么?汽车尾气、工业排放……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你可能会忽略,那就是畜牧业排放!
其实畜牧业是迄今为止人类使用土地最多的产业。牲畜生产约占整个农业用地的70%,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统计,牲畜供应链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4.5%。在许多情况下,畜牧业是陆地污染的主要来源,比如会向河流、湖泊排放营养物质、有机物和病原体。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饮食结构,减少肉类的摄入量。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肉类爱好者来说未免有点残忍。有没有一种肉类替代品,能够在避免屠宰动物的同时又不必牺牲吃肉时的快感?
素食肉类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素食肉类,简单而言就是看起来、吃起来像肉的肉类替代品,也叫做人造肉,但是这和假牛肉、假羊肉可不同。它正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成为食品科技界的新宠。那么这些素食肉类到底是什么呢?
“素食肉类”兴起
“不可能汉堡”是人造素肉界中最耀眼的“明星”,由前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家帕特里克·布朗创立的“不可能汉堡公司”制作,已经在美国的1000多家餐厅销售。
创制这样的“不可能汉堡”并不容易。首先要明白是什么让肉的味道如此之香。当肉煮熟后,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所以闻起来特别香。比如说牛排、猪排的香味。制作素食肉类,重新创造这种熟肉的香味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能汉堡公司的研究团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他们得先识别所挥发的化合物是什么,再来决定哪些是最重要的,然后找到植物类似物。研究人员使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等工具,准确地识别出肉煮熟后释放出哪些挥发性分子。
肉类香味中的关键成分是血红素。血红素是高等动物血液和肌肉中的重要物质,呈红色。它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在血液中形成血红蛋白,在肌肉中形成肌红蛋白。但是血红素不仅存在于动物身上,一些豆科植物也有,比如大豆的根部。不过从大豆里提取血红素很麻烦且成本高,因此公司的研究团队决定转换研究方向,利用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制造血红素蛋白。随后他们利用小麦、土豆蛋白、椰子油等,加上调味料之后,植物素肉就初步完成了。
然而,早期的版本却并不成功。他们不断地进行味觉测试,素肉汉堡的成分也在不断变化。现在,这种素肉汉堡也获得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有的顾客更表示,这是吃过的最好的汉堡。
“超级肉”是另一家美国公司创制的,该公司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将植物蛋白重新排列成我们所熟悉的肉类的纤维结构。这家公司目前成了硅谷风投界的宠儿,获得了许多高科技名人的投资,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Twitter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等。不过也有人表示,这款人造素肉看起来像肉,但是闻起来吃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而荷兰一家初创公司则是利用另一种技术来造肉——干细胞培养。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取自动物的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培养,干细胞不断分裂壮大,最后再合成一丝丝透明的肉类纤维,看上去就像肉丝。这也许是最还原肉味的尝试,但是不知道煮熟了吃起来感觉如何。
未来会不会都是人造肉?
要得到吃肉爱好者的青睐,素肉的质地很重要。传统的人造素肉,比如用蘑菇、大豆等,似乎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味蕾。看起来很像,但是吃在嘴里感觉不对,那么进食体验就会被破坏。所以对许多素食肉类制造商来说,获得正确的质地绝对是扩大吸引力的关键。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扬·范德古多年来一直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他的团队与其他大学的工程师合作,利用剪切细胞装置探索植物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菜籽、向日葵和大米。他们不断调整参数,以产生类似于猪肉和牛肉中的肌肉纤维的结构。后来为了把产品投入市场,他们又与一家人造素肉公司“素食屠夫”合作。该公司销售各种各样的人造素肉,包括肉片、肉丸和香肠,以及鸡肉、牛肉和火腿等。主要由大豆和小麦蛋白制成,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且还创造了人造鱼肉,它的烟熏“鳗鱼”沙拉赢得了荷兰美食奖,击败了一些真正的鱼和肉类。
素食肉类的需求正在上升,因為它给那些有道德罪恶感的吃肉爱好者带来另一种选择,他们能够避免伤害动物而不必牺牲吃肉的快感。
当然,作为一个刚兴起的产业,人造素肉难免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这种人造素肉是否有市场规范,食品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我们人体成长所需的营养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畜牧养殖业涉及到许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会不会给传统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未来,素食肉类会怎么样,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但是,素食肉类的出现,并不是要求你完全拒绝肉类,而是当你想为地球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它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