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二十一世纪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国防科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诚然,生物学知识对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 科学发展观 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人才素质的高低。所以,在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生物学教学而言,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要倡导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尊重生物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生物科学与学生及社会发展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呢?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摆正学科地位,正视生物学教学,这是在教学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摆正该学科地位,重视生物学教学,开好实验教学,同时贯彻生物学新理念(教学从关注生物学学科变为关注学生,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交往互动,教学从重结果变为重过程)。
二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这是在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生物学课程资源可理解为两大类,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图书室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实验基地、医院、种殖场、养殖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以及环保机构。
对于校内资源,首先应利用好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生物学教学中应结合“课标内容多、学校课时少”的实际(北师大版每周三课时,我校每周两课时),精选适合本校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教学的内容,精心作好教学计划,利用好教科书。实验室建设方面应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生物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满足实验、实践教学,把《新课标》要求的各种实验高质量完成。
对于校内课程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及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利用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清晰的图像,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对于细胞分裂、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知识,可以利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对于动物的行为、生态系统等章节,可播放相关视频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使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
其次,学校图书室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是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源泉,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应利用好学校图书室,扩大学生生物学知识面。教师适时推荐书目,如《达尔文》、《童第周》、《仿生学》、《海底世界》、《微生物趣谈》等。
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教学中应重视利用生物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通过学生走进医院,接近新生命,感受新生婴儿的出生及可爱;接近病人,感受病魔的痛苦,体验健康的宝贵和幸福;了解医生,感受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结合自身,增强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走近小溪、河流、山坡和树林,聆听潺潺的流水,宛转的鸟鸣,欣赏青青的小草和美丽的野花,感受林荫下空气的清新和爽朗,感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面。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开展新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在生物学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标。
生物科技活动主要有实验竞赛、调查、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竞赛活动是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基本途径之一,能较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开展“显微镜使用技能竞赛”,让学生在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自制装片、切片、涂片,并观察到现象,正确观察、记录、绘图,对结果分析、综合归纳,完成实验报告,以及试验后材料的清理、清洁、归还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调查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在学了“合理膳食”后,可指导学生进行全班体质调查,并协同学生制定青少年合理的膳食计划,通过这个活动,让部分营养过胜的同学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饮食缺陷,并让他们自学遵守饮食规律。在学了“农村环境”、“城市环境”,指导学生对城郊环境作一次大调查,并开展垃圾清理义务活动、大城市垃圾处理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运用。科技小制作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了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后,让学生自制“血液循环模型”和“呼吸运动模型”,通过这些小制作,学生能积极思考制作方法,并结合自制效果分析优点和缺点,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摆正学科地位,正视生物学教学,这是在教学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摆正该学科地位,重视生物学教学,开好实验教学,同时贯彻生物学新理念(教学从关注生物学学科变为关注学生,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交往互动,教学从重结果变为重过程)。
二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这是在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生物学课程资源可理解为两大类,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图书室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实验基地、医院、种殖场、养殖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以及环保机构。
对于校内资源,首先应利用好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生物学教学中应结合“课标内容多、学校课时少”的实际(北师大版每周三课时,我校每周两课时),精选适合本校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教学的内容,精心作好教学计划,利用好教科书。实验室建设方面应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生物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满足实验、实践教学,把《新课标》要求的各种实验高质量完成。
对于校内课程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及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利用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清晰的图像,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对于细胞分裂、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知识,可以利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对于动物的行为、生态系统等章节,可播放相关视频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使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
其次,学校图书室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是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源泉,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应利用好学校图书室,扩大学生生物学知识面。教师适时推荐书目,如《达尔文》、《童第周》、《仿生学》、《海底世界》、《微生物趣谈》等。
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教学中应重视利用生物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通过学生走进医院,接近新生命,感受新生婴儿的出生及可爱;接近病人,感受病魔的痛苦,体验健康的宝贵和幸福;了解医生,感受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结合自身,增强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走近小溪、河流、山坡和树林,聆听潺潺的流水,宛转的鸟鸣,欣赏青青的小草和美丽的野花,感受林荫下空气的清新和爽朗,感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面。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开展新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在生物学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标。
生物科技活动主要有实验竞赛、调查、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竞赛活动是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基本途径之一,能较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开展“显微镜使用技能竞赛”,让学生在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自制装片、切片、涂片,并观察到现象,正确观察、记录、绘图,对结果分析、综合归纳,完成实验报告,以及试验后材料的清理、清洁、归还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调查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在学了“合理膳食”后,可指导学生进行全班体质调查,并协同学生制定青少年合理的膳食计划,通过这个活动,让部分营养过胜的同学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饮食缺陷,并让他们自学遵守饮食规律。在学了“农村环境”、“城市环境”,指导学生对城郊环境作一次大调查,并开展垃圾清理义务活动、大城市垃圾处理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运用。科技小制作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了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后,让学生自制“血液循环模型”和“呼吸运动模型”,通过这些小制作,学生能积极思考制作方法,并结合自制效果分析优点和缺点,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