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教师也对教学评价的构建有了全面、崭新的认识,因此,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教师应不断创新探索、总结经验,努力尝试利用教学评价来调整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对统编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方向
根据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的教育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具体到实践之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并局限于学科知识的增加,是在于从宏观的角度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还应对发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塑造情况给出评价。
第二,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习惯于将学生视为静止状态,一些教师甚至只是根据语文成绩就对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潜力妄下定论,这显然是违背发展规律的。针对此,教师应从发展的视角做出评价,不仅要着眼学生当下,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这样才能为激励和引导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三,重视多元主体的共同评价。基于对学生全面评价的要求,教师必要重视不同主体在评价中的参与度,例如学生、语文教师、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等,这样才能打破单一评价的局限性,对学生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信息。
第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的过程是获取教与学反馈的过程,因此,其所采用的方法直接影响了反馈信息的质量。考试自然是获得反馈的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谈话、建立成长记录等方式获取学生发展信息,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第五,合理呈现评价结果。评价具有多样化的功能,而呈現评价结果,则影响着不同功能的发挥。例如直接公布语文成绩,会体现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与学生谈话,提出建议会呈现引导功能;强调学生的成绩,委婉指出其中不足则可以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等。教师在实践中应结合教学需要灵活选择,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二、统编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重视教育评价,落实立德树人的成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根据《总体方案》的改革任务,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二是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要落实好“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课堂评价的根本标准”这一评价目标,并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2.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活动。学生在被倾听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池子与河流》时,笔者提问:“同学们,你们赞同池子的生活方式还是河流的?为什么?”有的学生赞同池子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安逸舒适。有的学生赞同河流的生活方式,因为奔流不息的生活才是积极向上的。有的学生则认为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学生的回答让笔者非常惊喜,能够联想到勤快、懒惰的层面已经很难得,有的学生甚至把课文的内涵提高到自由选择的高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维。 “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科学把握教学评价的度,偏高的教学评价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会让他们盲目自大,而偏低的教学评价又不能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3.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他们的学习活动做出适时、适当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欣赏、赞叹,以侧耳倾听、眼神对视等形式感染学生,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枣核》时,扮演县官的学生仰着脖子连连哀嚎,扮演枣核的学生插着腰哈哈大笑,“衙役们”大惊失色地上前搀扶“县官”……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动作,把单调的课文朗读变成了精彩的情景剧,读活了课文内容。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笔者时而投给学生赞赏的目光,时而温柔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当学生朗读结束后,笔者“迫不及待”地凑上前采访:“这位衙役,你刚刚皱着眉头,张大嘴巴,心里在想什么?”“衙役”激动地回答:“我刚才狠狠打了县官一棒,担心他报复我。”笔者用夸张的表情迎合学生,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感觉。接着又采访“枣核”:“枣核,刚才那么多衙役上来围堵你,你害怕吗?”“枣核”神气地把头一歪,胸有成竹地说:“我早就想好如何把衙役的木棍引到县官身上了,这个不顾百姓疾苦的县官活该挨打。”笔者故意张大嘴巴,露出吃惊的神色,赞赏地点头说道:“你可真聪明,智惩县官,大快人心!”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继续进行朗读表演,情绪投入特别积极,回答问题也格外踊跃。可见,教师生动的体态语言可让学生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也能将课堂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结语
因此,在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中,要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提高评价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芸萍.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9):254.
[2] 魏学艳.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教学[J]. 语文课内外,2018(7):112.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方向
根据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的教育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具体到实践之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并局限于学科知识的增加,是在于从宏观的角度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还应对发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塑造情况给出评价。
第二,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习惯于将学生视为静止状态,一些教师甚至只是根据语文成绩就对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潜力妄下定论,这显然是违背发展规律的。针对此,教师应从发展的视角做出评价,不仅要着眼学生当下,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这样才能为激励和引导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三,重视多元主体的共同评价。基于对学生全面评价的要求,教师必要重视不同主体在评价中的参与度,例如学生、语文教师、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等,这样才能打破单一评价的局限性,对学生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信息。
第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的过程是获取教与学反馈的过程,因此,其所采用的方法直接影响了反馈信息的质量。考试自然是获得反馈的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谈话、建立成长记录等方式获取学生发展信息,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第五,合理呈现评价结果。评价具有多样化的功能,而呈現评价结果,则影响着不同功能的发挥。例如直接公布语文成绩,会体现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与学生谈话,提出建议会呈现引导功能;强调学生的成绩,委婉指出其中不足则可以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等。教师在实践中应结合教学需要灵活选择,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二、统编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重视教育评价,落实立德树人的成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根据《总体方案》的改革任务,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二是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要落实好“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课堂评价的根本标准”这一评价目标,并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2.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活动。学生在被倾听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池子与河流》时,笔者提问:“同学们,你们赞同池子的生活方式还是河流的?为什么?”有的学生赞同池子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安逸舒适。有的学生赞同河流的生活方式,因为奔流不息的生活才是积极向上的。有的学生则认为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学生的回答让笔者非常惊喜,能够联想到勤快、懒惰的层面已经很难得,有的学生甚至把课文的内涵提高到自由选择的高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维。 “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科学把握教学评价的度,偏高的教学评价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会让他们盲目自大,而偏低的教学评价又不能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3.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他们的学习活动做出适时、适当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欣赏、赞叹,以侧耳倾听、眼神对视等形式感染学生,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枣核》时,扮演县官的学生仰着脖子连连哀嚎,扮演枣核的学生插着腰哈哈大笑,“衙役们”大惊失色地上前搀扶“县官”……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动作,把单调的课文朗读变成了精彩的情景剧,读活了课文内容。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笔者时而投给学生赞赏的目光,时而温柔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当学生朗读结束后,笔者“迫不及待”地凑上前采访:“这位衙役,你刚刚皱着眉头,张大嘴巴,心里在想什么?”“衙役”激动地回答:“我刚才狠狠打了县官一棒,担心他报复我。”笔者用夸张的表情迎合学生,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感觉。接着又采访“枣核”:“枣核,刚才那么多衙役上来围堵你,你害怕吗?”“枣核”神气地把头一歪,胸有成竹地说:“我早就想好如何把衙役的木棍引到县官身上了,这个不顾百姓疾苦的县官活该挨打。”笔者故意张大嘴巴,露出吃惊的神色,赞赏地点头说道:“你可真聪明,智惩县官,大快人心!”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继续进行朗读表演,情绪投入特别积极,回答问题也格外踊跃。可见,教师生动的体态语言可让学生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也能将课堂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结语
因此,在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中,要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提高评价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芸萍.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9):254.
[2] 魏学艳.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教学[J]. 语文课内外,2018(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