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品读太姥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在飞雪中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终于抵达祁连山脚下,莽莽苍苍的雪山像矗立面前的巨大画幅。穿过仅有的几条纵深的山间沟壑,就能到草原——身边的裕固族牧人的夏牧场。
  我感慨面前的雪山真大。牧人指着近前的雪山,轻描淡写地说,大雪山在这些小山的后面的后面。那些被新雪覆盖的雪山,好像是他所说的大雪山的孩子。羊群和雪山都温柔慈善,羊儿们像在啃噬雪山脚下凝结的雪,“咩——咩——咩——”撒娇的声音,混响在雪山面前,和雪山好生相配。
  山是大自然制造的惊奇,它是高于人类需仰望的磅礴事物,是哲学。
  然后,从西北向东南,穿越中国的大半个版图。飞机起飞后和快落地时,目不转睛地鸟瞰窗外,强烈的对比前呼后应,一头是堆绣般干涸的荒山秃岭,一头是温润浩荡的青山,一眼就能看出,南方广袤绿色的制造者是那蜿蜒縱横的淌着银子的河流。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是不信的。世上的山,各美其美,只是总有些大的脾性可以归类,譬如北方的山,雄壮地横亘天边,一望无际;南方的山,纵是再高大,却也秀丽妩媚。譬如每次到桂林,看那一个个馒头似的山丘,总觉得奇巧可爱,想必每个山丘脚下都会绕着碧色的水。再到雁荡山,讶异于山形的鬼斧神工,好像每个山峰都有一肚子故事,它们是踩着海水的,我想,这和它们的面貌紧密相关。到太姥山,联想到雁荡山,依旧会想到它的不凡气质,大约也与远处隐约可见的大海有关。
  太姥山的独到,当然是别的山不可替代的。
  6月,大抵是太姥山最温润的季节,万物悄然生长,不喧闹,也不萧瑟,一切正好。依山而上,移步换景,处处叠嶂险峰。游山的人总乐于依照导游的命名确信那些奇峰险峻的样貌。岂知横看成岭侧成峰,大自然最怕叫人给框限了。忆起十几年前去武夷山,回来后,不谙世事的我对人说,比起大西北的山,武夷山就是个盆景。但现在,对于每一座山,我早已多出十二万分的虔敬,何况是那卓尔不群的武夷山。在太姥山,我依旧在想,上苍就这样把一座仙山,端端地摆到了这里,个中的奇妙,都要你静静地去思去想。比如它何以有这样的奇崛?何以有这样险峻的一线天光?上苍何以将它摆放得如此凹凸有致、完满精巧?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人们如何依偎它?云游它?感受它?
  天下名山,最可贵的是有记载,它们是实证,是山的档案,已经成为山的一部分。所以,每到一山,我喜欢搜寻古代文人的游记。上一次,到过雁荡山后,我从文人游记里读到了今日可见和今日不能再见的山的诸般可爱、山与人诸种有情味的故事。关于太姥山,古人的游记,我从唐朝的林嵩,读到了民国的邹逸,阅读中深陷种种奇妙。遍游名山大川的徐霞客到了雁荡却未至太姥,那是他的遗憾。林嵩将太姥山写得错落有致,低处“曰玉笋牙签、曰九鲤朝天……曰观音洞、曰一线天”,及至到“摩霄顶,太姥山巅也。山高风寒,夏日犹挟纩……秋霁望远,可尽四五百里,虽浙水亦在目中”,真是简朴旷远,叫人遐想。
  大凡写太姥山,不可不写其峰,我欣喜于古人千百年前的文字中,与他们的所见心领神会。“至如峰之为捧玉,为摘星,为飞盖,为石鸦,为新月,为豸冠,为神羊,为三灵,为龙角,为天圭……”(明朝林祖恕《太姥山记》)太姥山奇峰林立,古人恨不能用想象将其一网打尽。清朝傅维祖在他的太姥山游记中写到:“度桥,一小石门,门之右有一石房,深阔各二丈许,三面皆石壁,上覆一石,甚平。僧指为一片瓦,若设一绳床习坐其上,可与尘寰绝矣。”先生俨然一位亲切的导游,最爱他末尾一句。忆起那日去“一片瓦”,见到那块平坦孤绝的覆石,不敢奢想“习坐其上”,只在它的旁侧,眺望苍茫翠绿的远处,独享山风,感受尘世外的静谧。
  在戈壁在大漠在雪山,它们排斥你、裸露你、寂寥你,而太姥山这样的温润灵秀之地,它容纳你、亲密你,你不会像一个陌生人在外面有距离地打量它。走进它,就像到了它的怀抱。
  当地人问我,太姥山与别的山有何不同?一时语塞。古人把该说的都说了,我说些什么呢?
  而今,蓦地想到,除了它声名在外的“海上仙都”“山海大观”,除了它的石奇、洞幽、峰险、雾幻。想起和它姊妹兄弟般并称为闽粤三大名山的雁荡山、武夷山,我深感它有着别样的地母的气质。
  传说中,太姥娘娘就是地母,她钟灵毓秀、慈爱宽博,她护佑山林,护佑四方百姓,她是一位女神,给予人们情感中母性般的慰藉。这样母性的山,怎能不繁殖生长性灵之物?
  福鼎白茶便是太姥广施的博爱。就在“一片瓦”寺旁鸿雪洞岩头,我看到了福鼎白茶的母株,太姥亲手种植的古老的绿雪芽。就是这母性的绿雪芽,滋生了福鼎驰名的漫山遍野的白茶,那是百姓心目中太姥娘娘为祛病降灾的圣物。
  太姥娘娘,这民间的女神,让太姥山有了别样的柔美和阔大。山峰嵯峨坚硬,而茶树风情柔曼。福鼎白茶的气质,也与太姥那般吻合,自然原生亲切质朴,看似朴素至极,仿佛未经雕琢,滋味里却满含着各种细致和婉转。
其他文献
我妈爱听秦腔。自从她的智能手机安装了快手之后,对看戏就更痴迷了。以前只是玩玩微信,在上面跟亲戚朋友们用语音或视频聊聊天,现在一有空闲就看快手,而看的最多的就是秦腔,常常是一个人一边做饭一边听戏,好像那样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做饭也并不是一件多么烦的事。  跟我一个办公室的女同事说她婆婆也是这样,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看着快手上的秦腔,到晚上孩子睡下了她仍旧在看,这无疑给原本就不好的视力又加重了负担。对此
期刊
女儿出生47天时查出有左侧腹股沟疝气,医生说腹股沟疝气自愈的可能性不大,建议一岁后手术治疗。看着在怀里酣睡的女儿粉嘟嘟的小脸,想着女儿小小的年纪就要承受手术之痛,我的心像被什么東西扯着一样生生的痛。  因为医生叮嘱疝气脱出时要注意复位,以免发生嵌顿导致小肠坏死。此后,每天我都小心翼翼地带女儿,尽量避免女儿因哭闹疝气脱出。产假满了,我必须上班了,只能请一位阿姨来带女儿。上班的日子,我每天都担惊受怕的
期刊
这个春天,视野里全是三星堆人的脚印。  又一层土揭开了,祭祀坑里,数不清的东西从那里出来。首先出来的是一群象,它们一出土,就一溜烟往森林里跑,跑着跑着,象的躯干没有了,只有一根根硕大的象牙留在那里。几件蜀锦,出来后就不动了,它们太脆弱,一阵风都能将它们吹散。只有那些陶器和玉器,大模大样地围在那里,仿佛在等待一个大人物来宣布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支青铜的队伍开出来,领头的依然是戴着面具的铜人,他既不看
期刊
堂姐,七十多岁的人。无论在她充满笑意的眼睛里,还是在她唇齿间,总使人感到温暖。  小叔子结婚时,我抱着一岁半的女儿站在迎亲队伍里,堂姐笑盈盈地来到我身边:“小绘,我是侄女她姑。”她指了指我怀里的女儿,又望了望我,笑眯眯地轻声对我说。我忙叫了声姐。她往我女儿衣兜塞了一张票子,说是见面礼。我忙说:“姐,家里兄弟姐妹多,你大事花钱,小事不用那么客气了。”她的诚意,我终究拗不过。  堂姐与姐夫是亲表兄妹,
期刊
太姥石  太姥山的石头太有意思了,光光滑滑的,從漫山遍野的绿色世界里,活活泼泼地挺身而出,叠罗汉一般紧紧地聚拢在一起,直指苍穹,努力向上、向天、向太阳。  站在山脚下仰望,那姿态,那气势,让我目瞪口呆,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幅有关雨花台的英雄群像。  太姥山的石头打动我了。  这些柔和圆润的临天巨石,想必是得益于时间与大海的万古垂青,才有了如此的壮阔和慈悲吧?渺小如我,唯有感叹这大自然的奇石巨峰的神力
期刊
老话说的“下水”,是指猪肠和猪肺,相对应的,猪腰和猪肝被称为“上水”。  那时候,新疆建设兵团有很多牧场,都是团级建制的单位,和地方牧民最大的区别是,兵团的草原上放牧的基本是绵羊,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生产羊毛,发展毛纺业所用。每年冬天,总有些体弱的羊难以挨过寒冷和饥饿的轮番折磨,最后成为皮包骨头。场里干脆每年集中淘汰一批,统一调拨给各单位作为福利。我家所在的煤矿每到春节前都能从团里领回几车羊,宰杀了分
期刊
在太姥山国兴寺临溪一亭坐下,山风徐来,烦躁之意渐渐平息。  山石云海,悬空栈道,一刹那,凌空一脚颤颤巍巍的感觉还在。那悬崖绝壁,无栈道一些年,有栈道一些年。那高处乱石,横看成岭一些年,侧看成峰一些年。大象无形,却在众人的叙述中从时空中物化成形。叠加的记忆跟眼前景致虚实相间,眼前景就不是眼前景,眼前人也不是眼前人,叙述者各取一片段,交织错杂成各自的“罗生门”,各说各话。  太姥山有峰名为摩霄峰,僧房
期刊
过年,就是和过去的一场告别。不知是岁月催人老,还是生活条件好了,我越发觉得,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便时常会怀念儿时的年。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过年的时候,村子里的上空总是响起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落满一地红色的纸屑,犹如一片一片红色的地毯。点燃一串鞭炮,捂起耳朵迅速跑开,噼里啪啦,鞭炮声欢快地传遍乡野。挂起来的鞭炮像彩带一样飞溅四射。在地上燃起的鞭炮则像
期刊
我是山里人,自娘胎出来,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山,所谓“开门见山”,便是我最早的大脑影像,最直接的生活状态。后来上学读书了,从书本上读到了关于“大海”的零星描述,明白了世界最高和最大的东西是高山和大海。便想着有朝一日,要去领略一下海之大。这个心愿,一直到我28 岁这年,才得已实现。  那年,我开始写小说了,因小说而有机会参加令人向往的文学笔会,幸运的是参加的第一个文学笔会,就在被大海团团簇拥
期刊
总是在这样的四月,想起睡在山冈上的外婆。  很想去外婆生前住过的临街老屋看看,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屋已空无一人。那曾经温暖过我童年和少年的老屋,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斑斑驳驳,外婆的老屋是我小时候最美的记忆。我是在外婆的老屋出生的,也是在外婆家里长大的。外婆的二层木楼和镂空的窗子,是我每天驻足看风景的地方。外婆的临街老屋有着浓郁的小镇风情,说是街,其实只不过二三米宽,但人来人往特别热闹。每逢集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