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共计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形成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结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干预;B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结合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干预;C组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对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C组患者自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在短期疗效方面优势突出,安全性与其他两种方案相当,值得临床予以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短期疗效;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29-01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多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具体方案以及用药的不同对应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1]。为了提高胰岛素临床干预下见效速度,针对我院近年所收治的部分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取得了确切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随机分组形成A组、B组、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A组4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2.8±1.9)岁;B组4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53.8±2.3)岁;C组4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2.6±2.3)岁。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干预过程当中,均根据患者体重指数确定给药剂量。体重指数≤25.0kg/m2患者,给药总剂量为0.4U/kg(天);体重指数>25.0kg/m2患者,给药总剂量为0.6U/kg(天)。
1.2.1 A组 A组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人胰岛素结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干预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30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灵R,临睡前21:00pm给予诺和灵N。剂量分配标准为3:2:2:3。
1.2.2 B组 B组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结合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干预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15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锐,临睡前21:00pm给予来得时。剂量分配标准为3:1:1(短效胰岛素),1:1(长效胰岛素)。
1.2.3 C组 C组采取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15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锐30。剂量分配标准为:2:1: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控制标准为:空腹状态下检出值在4.4-6.0mmol/L范围内,非空腹状态下检出值在4.4-8.0mmol/L范围内。不良反应中,低血糖的衡量标准为:血糖检出值低于2.8mmol/L[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χ〖TX-*3〗±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达标时间 A组患者接受治疗(9.25±0.63)d后达标,B组患者接受治疗(9.16±0.83)d后达标,C组患者接受治疗(7.82±0.51)d后达标。C组患者自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9.86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安全性 A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2例低血糖反应,以及1例心悸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1例低血糖反应,以及2例手颤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C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1例低血糖反应,以及1例心悸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X2=2.069,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对比常规短效胰岛素而言,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对血糖进行控制方面有更加显著的功效,可积极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趋势,对于控制低血糖发生率有一定的价值[3]。而对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而言,在见效速度方面往往根据优势。而对于本文中经临床研究发现,短期疗效最为突出的C组患者,在治疗干预过程中,所使用方案为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具体所选择的药物为诺和锐30。此类药物属于典型的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当中含有70%比例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以及30%比例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以皮下注射方式给药,1-4h内可起效,且持续作用时间达到了24h。之所以能够达到良好短期治疗效果,笔者认为与此种强化治疗方案的以下特点相关:第一,保留了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餐后血糖上升趋势进行积极控制的优势;第二,能够在干预血糖水平的同时,提供基础性胰岛素分泌;第三,未加入两种或以上类型的胰岛素以及注射装置进行干预。在确保治疗期间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人为差错的产生。
综上所述,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在短期疗效方面优势突出,安全性与其他两种方案相当,值得临床予以进一步应用。
參考文献
[1] 吴晓静.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60-62.
[2] 马俊勋.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外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4):360-363.
[3] 刘汉成,周岩冰,陈栋,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静息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9):789-794.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短期疗效;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29-01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多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具体方案以及用药的不同对应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1]。为了提高胰岛素临床干预下见效速度,针对我院近年所收治的部分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取得了确切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随机分组形成A组、B组、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A组4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2.8±1.9)岁;B组4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53.8±2.3)岁;C组4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2.6±2.3)岁。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干预过程当中,均根据患者体重指数确定给药剂量。体重指数≤25.0kg/m2患者,给药总剂量为0.4U/kg(天);体重指数>25.0kg/m2患者,给药总剂量为0.6U/kg(天)。
1.2.1 A组 A组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人胰岛素结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干预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30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灵R,临睡前21:00pm给予诺和灵N。剂量分配标准为3:2:2:3。
1.2.2 B组 B组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结合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干预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15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锐,临睡前21:00pm给予来得时。剂量分配标准为3:1:1(短效胰岛素),1:1(长效胰岛素)。
1.2.3 C组 C组采取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15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锐30。剂量分配标准为:2:1: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控制标准为:空腹状态下检出值在4.4-6.0mmol/L范围内,非空腹状态下检出值在4.4-8.0mmol/L范围内。不良反应中,低血糖的衡量标准为:血糖检出值低于2.8mmol/L[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χ〖TX-*3〗±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达标时间 A组患者接受治疗(9.25±0.63)d后达标,B组患者接受治疗(9.16±0.83)d后达标,C组患者接受治疗(7.82±0.51)d后达标。C组患者自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9.86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安全性 A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2例低血糖反应,以及1例心悸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1例低血糖反应,以及2例手颤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C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1例低血糖反应,以及1例心悸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X2=2.069,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对比常规短效胰岛素而言,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对血糖进行控制方面有更加显著的功效,可积极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趋势,对于控制低血糖发生率有一定的价值[3]。而对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而言,在见效速度方面往往根据优势。而对于本文中经临床研究发现,短期疗效最为突出的C组患者,在治疗干预过程中,所使用方案为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具体所选择的药物为诺和锐30。此类药物属于典型的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当中含有70%比例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以及30%比例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以皮下注射方式给药,1-4h内可起效,且持续作用时间达到了24h。之所以能够达到良好短期治疗效果,笔者认为与此种强化治疗方案的以下特点相关:第一,保留了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餐后血糖上升趋势进行积极控制的优势;第二,能够在干预血糖水平的同时,提供基础性胰岛素分泌;第三,未加入两种或以上类型的胰岛素以及注射装置进行干预。在确保治疗期间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人为差错的产生。
综上所述,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在短期疗效方面优势突出,安全性与其他两种方案相当,值得临床予以进一步应用。
參考文献
[1] 吴晓静.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60-62.
[2] 马俊勋.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外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4):360-363.
[3] 刘汉成,周岩冰,陈栋,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静息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9):78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