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任意性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白作为直接证据的一种,对认定犯罪事实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证据制度史中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虽然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明确反对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我国自白任意性规则的缺失。被告人的自白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彻底抛弃自白是不科学的。但为了保障被追诉人的基本人權,也为了保障自白的真实可靠性,我国必须真正建立起自白任意性规则,才能在真实和保障人权两者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关键词】自白;任意性;可采性;证据规则
  一、自白任意性规则的概述
  自白任意性规则又称为非白自愿性规则,是指自白作为证明案件的依据必须是以作出人的自愿为前提,不具备此条件获得的自白将会失去可采性。[1]自白任意性规则,通常被分为取证行为规范和证据排除规范两部分。取证行为规范,是指立法禁止通过不当取证手段获得自白、明确侦讯人员在讯问前的告知义务、赋予被指控人沉默权与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等。证据排除规范,是指违背被指控人自愿性的自白必须被排除,它包含自白任意性审查程序、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自白任意性规则通常被运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被告人在法庭上所作的陈述须是出于自愿,禁止控辩审任何一方以威胁、引诱、欺骗等方式对其进行干扰。第二,为证明被告人在法庭上翻供为虚假,而使用庭外的有罪陈述。这种有罪陈述作为书面记录,或者录音录像的形式出现。
  二、我国与自白任意性规则相似立法现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是我国一项独立的证据,对查明案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供述的取得往往会侵犯到被指控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立法到目前尚未出现自白这一概念,导致在法律上也很难表述与明确供述这一证据的主观方面,自白任意性规则更是无从谈起。但在《刑事诉讼法》的第五十条和第五十四条中,我们发现了与自白任意性规则相似的内容,任意性内涵要求禁止的不当行为出现于我国立法规定的取证行为禁止规范之中,我国立法建立的一系列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与自白任意性规则一样在解决供述证据可采性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析国内当前与自白任意性相似立法的现状,发现国内采用的非法证据规则存在多处矛盾与缺憾,已无法满足实现《刑事诉讼法》新增的“尊重与保障人权”诉讼目的与实践“不得强迫自证罪原则”的需求。在2004年,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2013年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作为一项诉讼目的。
  三、我国立法存在的不足
  (一)供述义务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相冲突
  《刑事诉讼法》首次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规定于法律之中,显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对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这条规定恰巧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相冲突。尽管有些学者解释,“如实回答”仅指在被讯问人自愿回答的前提之下提出的要求,意指被讯问人自愿选择回答讯问时,作出的陈述须是真实的,不具虚假性,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如实回答”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仅是两者所针对的主体不同,前者所针对的是侦查人员的要求,后者针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要求。换言之,是指侦查的禁止“强迫”在前,被追诉人的“如实回答”在后。事实上,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对立与冲突。上述观点仅仅是从表象上所做的理解,却未涉及两者深层次的矛盾。既然对讯问的回答被要求“如实”,当然违背了蕴含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之中的被追诉人没有证明自己有罪的义务这一内涵。因此,“如实回答”当然的包含了自证其罪之义务。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在吸收两高三部的《办理死刑案件问题的规定》和《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精华在刑事诉讼法中正式规定与完善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通常一套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包含“实体性规则”与“程序性规则”两部分,实体规则的内容,包含非法证据的类型与外延、法官在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自由裁量等,“程序性规则”,则包含非法证据排除的审查的主体,审查启动、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及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等相关问题作出的相应程序性规定。《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作了明确规定。由此可得,我国在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上,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并且对供述与实物证据的排除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三)审查程序证明标准过于严苛
  倘若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剔除非法供述证据,必须经历非法证据的审查程序,而审查程序必定需要配套的证明标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证明标准规定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第十一条:“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不得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由此可知,我国立法对于供述证据的审查采用的“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何为“确实、充分”,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需证明的争议事实均有证据证明;用以证明争议事实的证据均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认定事实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排除合理怀疑”,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的解释,是指对于事实的认定,已没有符合常理的、有根据的怀疑,实际上达到确信的程度。我国一直以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审理案件实体事实的证明标准,而对于程序事实的证明,也需达到这一标准不免过于严苛。倘若对自白任意性这一程序性证明对象的证明,也要达到如此严格的标准,难免会造成实体案件审理的拖延。
  四、构建我国的自白任意性规则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精神留于形式,无法的贯彻落实。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一套适用我国现在司法现状的自白任意性规则,在保障证据三性的同时也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   (一)在立法中引入自白概念
  我国立法当中尚未出现自白这一概念,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八项法定证据之一,与之相似的证据形式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陈述又称为口供,它既包含供述又包含辩解。前文已阐释,与狭义的自白在刑事证据领域具一致性的概念,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自白与我国立法上的口供相比,在外延上范围较小,将供述包含在口供之中作为一项证据类型,不利于立法规制证据的属性。况且,自白作为一项法律概念与供述相比更能够突显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作出有罪承认时的主动性或自愿性,更有助于在此项证据上设立任意性这一概念,为我国构建自白任意性规则奠定基础。各国针对于自白这一种证据,均有专门而且系统的规定,可见自白在刑事诉讼领域的重要性。自白的主体特性,决定了它与其他证据相比在证明力上的优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当虚假可能性,所以在可采性问题上更为复杂。为了实现《刑事诉讼法》中要求的“尊重与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防止刑讯逼供等暴力或非暴力行为侵害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而且为了在立法上突出它的重要地位,建议在我国的立法中引入自白这一概念,将被告人的自白与包含辩解的口供区分开来。
  (二)明确非任意性自白的排除范围
  任意性的內涵重要部分则为“非受不当外力的干涉”,意指自白的作出是“意志自由”的结果,非来自于外在非正当行为的作用。建议将不当方式获得的自白分为三类,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它们的可采性予以判断。第一类是暴力压制行为所获得的自白,参照我国现有的立法规定,对于此类自白的处理应当采取严格的排除的态度。第二类是以威胁、引诱、欺骗等精神性强制行为所获的自白,目前我国立法对其可采性尚无明确的规定。对此类行为获取的自白可采性问题,应当考虑到精神性强制与暴力压制在行为性质上区别。通常观点认为,暴力压制在对自白主体的侵害的程度上,比精神性强制要重许多。再参照世界各国对精神性强制行为所获自白排除的普遍态度,对精神性强制获取自白不当然排除。因此,我国在构建自白任意性规则时应当考虑到它们影响自白任意性的程度,借鉴他国的做法,不当然排除精神性强制行为获得的自白,允许法官根据个案情况自由裁量。第三类是违反技术性规定或是程序性规定下获得的自白,统称为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所获的自白,此类自白也不应当被严格排除,应当区别加以对待。若侵害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导致作出自白具有较大的虚假可能性,如违反讯问时律师在场权、沉默权或者超期羁押下作出的自白,应当严格被排除,若是仅影响一些技术性规定,对被追诉人影响不大的可通过补足或合理解释的方式,在案件认定上加以采用。
  结语
  当前国内立法中并未明确自白任意性规则,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延续着“口供中心主义”的侦讯习惯,导致被指控人在诉讼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实现“尊重与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维持控辩之间的对抗的平衡,制衡国家的公权力,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文章建议须要理性构建自白任意性规则。
  参考文献:
  [1]陆明明.构建我国自白任意性规则之思考.犯罪研究,2016(2).
  [2]王景龙.中国语境下的自白任意性规则.法律科学,2016(1).
  [3]张建伟.自白任意性规则的法律价值.法学研究,2012(6).
  [4]郑曦.自白任意性规则的中国应用.证据科学,2013(5).
  [5]刘英俊:《自白任意性规则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加大了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但是却普遍存在教学效果堪忧的问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进而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困难。文章就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了一些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下文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前言  语文是初中阶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穿越沙漠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邻接矩阵法制定了不同地图不同天气变化条件下游戲玩家的最优策略。首先利用邻接矩阵先对第一关和第二关分别情况讨论,通过分析得出最优路径。其次第三关的天气变化情况不同通过分析得出最优路径。最后对第五关和第六关进行求解第五关中每天的天气已知,但两名玩家的路线只能当天确定,为使得他们获得的总资金最大,他们的路线应尽可能的不同,第六关天气与第四关一样未知,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进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之中发挥出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便利。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变的更为简单以及便捷,但是计算机处理技术现如今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为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隐患。文章主要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缺陷以及运用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人们日常生活当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旨在关注当代智慧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对青少年智慧媒体的基本使用情况和心理状况数据的调查,分析青少年使用智慧媒体的时间、目的、表现等,进一步分析两者可能存在的关系,并提出一定的建议。结果表明,智慧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大部分青少年的日常,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出现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某些事过分担忧等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智慧媒体;青少年  
期刊
【摘 要】当前,主流高等教育中一般技术课程的实施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例如观念陈旧,上课时间减少,设备不足和教师短缺。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我们应该改变思想和观念,对课程有更好的了解;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来丰富培训工具,以弥补资源的不足;完善教师发展平台,以确保有效的计划实施。技术课程。江苏省如某某市成立“如某某市普通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实现如某某县普通高中普通技术特殊班和实验室的共享,了解教学资源的共
期刊
【摘 要】许多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都会描写出一个未曾出现过,但是在人们口中却津津乐道的人物。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物,那就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她是《红楼梦》人物中最早死去的一个,曹公对她的叙述少之又少,因此,在浩如烟海的红学著作中,鲜有专门谈及贾敏人物形象分析的文章。本文便从《红楼梦》的只言片语中探求贾敏的人物形象性格。  【关键词】贾敏;红楼梦;人物形象  众所周
期刊
Abstract:all along,packaging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field in design,its coverage is very wide,designers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is not imaginary,arbitrary creation. Packaging design is naturally t
期刊
【摘 要】現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行业的发展模式,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各行业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培养计算机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相关人才的素质能够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知识以及能力进行更加有效的培养,从而保障学生的就业,并未社
期刊
一、教学背景分析  1.1教学内容分析  在教学内容当中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在整体的教学活动当中,针对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这节课知识之后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回顾,针对原来学习的一些化学知识将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之后,在未来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的时候,这节课的内容同样可以有效的应用。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需要针对具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情景案例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从中受到更多的收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许多关于国家法治、精神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仅从书面上进行讲解,还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其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上能够自己探索这些问题的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