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提高成绩,必须减少“差生”的人数,这是老师最头痛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透彻分析化学“差生”产生的原因,详细介绍转化“差生”采取的策略。
一、“差生”产生的原因
1.来源复杂,差异悬殊
我校虽然是一所县级重点高中,但建校时间短,地处偏僻,生源差。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师资设备差,从目前我县来说,大部分初中无法进行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难进行,本来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无兴趣学,“差生”增多。
2.动机混乱,积极性低
大多数“差生”学习动机不纯,无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迫于家庭压力就读,学习被动;有的家庭困难,即使金榜题名,也无法升学;有的认为父母有“路子”,将来不用愁。上述不良的学习动机,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为真正的“差生”。
3.学法不当,信心不足
学习方法不讲究是差生的一大通病,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无法独立完成,死背硬记。功夫没下够,却怨天尤人,几次考试红灯重现,厌学滋长,学习信心严重不足。
4.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虽然不少同学刚进高中也想努力拼搏,但因基础不牢,考试失败后灰心丧气。平时学习碍于面子不理不问,自制力差。晚上玩手机,违规外出,通宵上网,上课打瞌睡,作业不做,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掉队落后。
5.师生情感欠融洽,关系紧张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生气,含沙射影,挖苦“差生”,造成师生对立,有的学生以不学化学来表示抗议。
6.学科因素
化学知识多而杂,相似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知识零碎规律性差,难记忆难理解,造成一部分化学差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用语、物质性质等记忆困难。
二、教师转化“差生”的策略
1.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个人若真正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必将稳定地驱动自己奋发学习,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拼搏至最后,所以强化动机教育是转化差生的首要任务。如以教材为主线,穿插日常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必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与“差生”交朋友,对“差生”关怀备至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亲和力。教师要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关心“差生”,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哪怕问题多么幼稚,也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在作业批改时一句鼓励的话:“相信你能行。”在辅导时多到“差生”面前:“这道题会做吗?需要老师帮忙吗?”在提问时,给“差生”多一些机会,问题的难度降低一点,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上课精彩,幽默风趣,激发有意注意
“差生”的普遍弱点是注意力难集中。所以创设合理情境,激发注意是打开“差生”知识门户的钥匙。尽量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备课时精心准备一两句“台词”,穿插一些笑话,激发有意注意,让学生想不听、想睡觉、不思考都难。
4.针对化学差生的特点,开发智能,促进化学学习
有的化学差生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表达能力不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论的培养和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运用,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观察法、实验法、分析综合法、比较分类法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5.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循序渐进
在应试教育怪圈的驱使下,为了留下足够的复习时间,赶进度是常事。要使大多数“差生”掌握好基本的知识,一定要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读、讲、练、评、考等环节。学生将课本读懂,师生联手概括知识点,学生动手动脑练习,从练中悟出新知,从练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评讲。
6.改进学法,树立信心
“差生”与“尖子”智力无多大差异,只是“尖子”总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为转化“差生”,指导读、听、记、解等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比较法、联想法、顺口溜等都是很好的记忆方法,可在授课当中应用。根据艾宾浩丝遗忘曲线,定时检查记忆的效果,多次重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掌握好学法,改进不良的习惯。学法得当,成绩提高了,学习信心也必然得到提高。
7.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除学校教育之外,家庭的作用不可小视,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制定出转化的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是转化“差生”的重要一环。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差生”脱帽,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法。教师要以育人为己任,授之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差生”产生的原因
1.来源复杂,差异悬殊
我校虽然是一所县级重点高中,但建校时间短,地处偏僻,生源差。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师资设备差,从目前我县来说,大部分初中无法进行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难进行,本来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无兴趣学,“差生”增多。
2.动机混乱,积极性低
大多数“差生”学习动机不纯,无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迫于家庭压力就读,学习被动;有的家庭困难,即使金榜题名,也无法升学;有的认为父母有“路子”,将来不用愁。上述不良的学习动机,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为真正的“差生”。
3.学法不当,信心不足
学习方法不讲究是差生的一大通病,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无法独立完成,死背硬记。功夫没下够,却怨天尤人,几次考试红灯重现,厌学滋长,学习信心严重不足。
4.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虽然不少同学刚进高中也想努力拼搏,但因基础不牢,考试失败后灰心丧气。平时学习碍于面子不理不问,自制力差。晚上玩手机,违规外出,通宵上网,上课打瞌睡,作业不做,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掉队落后。
5.师生情感欠融洽,关系紧张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生气,含沙射影,挖苦“差生”,造成师生对立,有的学生以不学化学来表示抗议。
6.学科因素
化学知识多而杂,相似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知识零碎规律性差,难记忆难理解,造成一部分化学差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用语、物质性质等记忆困难。
二、教师转化“差生”的策略
1.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个人若真正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必将稳定地驱动自己奋发学习,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拼搏至最后,所以强化动机教育是转化差生的首要任务。如以教材为主线,穿插日常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必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与“差生”交朋友,对“差生”关怀备至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亲和力。教师要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关心“差生”,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哪怕问题多么幼稚,也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在作业批改时一句鼓励的话:“相信你能行。”在辅导时多到“差生”面前:“这道题会做吗?需要老师帮忙吗?”在提问时,给“差生”多一些机会,问题的难度降低一点,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上课精彩,幽默风趣,激发有意注意
“差生”的普遍弱点是注意力难集中。所以创设合理情境,激发注意是打开“差生”知识门户的钥匙。尽量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备课时精心准备一两句“台词”,穿插一些笑话,激发有意注意,让学生想不听、想睡觉、不思考都难。
4.针对化学差生的特点,开发智能,促进化学学习
有的化学差生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表达能力不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论的培养和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运用,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观察法、实验法、分析综合法、比较分类法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5.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循序渐进
在应试教育怪圈的驱使下,为了留下足够的复习时间,赶进度是常事。要使大多数“差生”掌握好基本的知识,一定要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读、讲、练、评、考等环节。学生将课本读懂,师生联手概括知识点,学生动手动脑练习,从练中悟出新知,从练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评讲。
6.改进学法,树立信心
“差生”与“尖子”智力无多大差异,只是“尖子”总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为转化“差生”,指导读、听、记、解等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比较法、联想法、顺口溜等都是很好的记忆方法,可在授课当中应用。根据艾宾浩丝遗忘曲线,定时检查记忆的效果,多次重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掌握好学法,改进不良的习惯。学法得当,成绩提高了,学习信心也必然得到提高。
7.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除学校教育之外,家庭的作用不可小视,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制定出转化的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是转化“差生”的重要一环。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差生”脱帽,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法。教师要以育人为己任,授之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