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学习是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教学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低效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命力,引导学生邂逅文言经典之中的无限美丽呢?
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读懂课文,学生在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會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二、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
课堂应该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交流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文言中的人物丰满起来,让人物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心跳,感受到他的气息,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即通过对作品背景、相关历史知识和作家经历的介绍,把这个人物还原到他本来的生活中去,让他在他原本的生活中鲜活起来,让他充满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人物,及其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质。
课堂上,教师可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这些文化巨人心灵交流。学习《岳阳楼记》时,可以将本文与范仲淹的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联系起来,畅谈自己对范仲淹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捕蛇者说》时,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柳宗元,听到蒋氏的悲惨遭遇,你会产生哪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汲取古老智慧,更要推陈出新。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行为”切入,透过人物的行为来概括人物的“形象”,评价人物的精神,并从现代视角来看待现实中相关的问题。以《晏子使楚》为例,晏子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大义凛然,不卑不亢,机智地挫败了楚王的阴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的机智善辩、从容不迫,卓越的才华,更能感受到他的爱国护国深情。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思想”入手,古代圣贤的许多主张是十分可贵的,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去评价,使古代思想精髓为现代人所用。 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认识到“磨难造就人才”,“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意识到要居安思危,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
四、找准突破口,化繁就简 。
文学需要遮蔽,教学意在“去蔽”,“去蔽”的手法是值得探究的。灵巧的手法本身就是一种美。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我特别欣赏找准小突破口,化繁就简的教学方法。教学《曹刿论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在曹刿这个中心人物身上,引入《春秋》中关于长勺之战的资料,让学生换题目或思考《曹刿论战》能否改为《长勺之战》或《齐鲁之战》?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不思不明,一问之下,学生立刻把目光聚焦到了人物身上,从教师引入的资料中明白了《左传》在史学著作中的贡献,并初步理解了文章的详略技巧,可谓一举两得。
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读懂课文,学生在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會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二、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
课堂应该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交流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文言中的人物丰满起来,让人物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心跳,感受到他的气息,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即通过对作品背景、相关历史知识和作家经历的介绍,把这个人物还原到他本来的生活中去,让他在他原本的生活中鲜活起来,让他充满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人物,及其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品质。
课堂上,教师可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这些文化巨人心灵交流。学习《岳阳楼记》时,可以将本文与范仲淹的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联系起来,畅谈自己对范仲淹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捕蛇者说》时,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柳宗元,听到蒋氏的悲惨遭遇,你会产生哪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汲取古老智慧,更要推陈出新。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行为”切入,透过人物的行为来概括人物的“形象”,评价人物的精神,并从现代视角来看待现实中相关的问题。以《晏子使楚》为例,晏子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大义凛然,不卑不亢,机智地挫败了楚王的阴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的机智善辩、从容不迫,卓越的才华,更能感受到他的爱国护国深情。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思想”入手,古代圣贤的许多主张是十分可贵的,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去评价,使古代思想精髓为现代人所用。 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认识到“磨难造就人才”,“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意识到要居安思危,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
四、找准突破口,化繁就简 。
文学需要遮蔽,教学意在“去蔽”,“去蔽”的手法是值得探究的。灵巧的手法本身就是一种美。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我特别欣赏找准小突破口,化繁就简的教学方法。教学《曹刿论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在曹刿这个中心人物身上,引入《春秋》中关于长勺之战的资料,让学生换题目或思考《曹刿论战》能否改为《长勺之战》或《齐鲁之战》?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不思不明,一问之下,学生立刻把目光聚焦到了人物身上,从教师引入的资料中明白了《左传》在史学著作中的贡献,并初步理解了文章的详略技巧,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