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乡镇卫生院对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进行预防的措施,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快患者恢复健康。方法:我卫生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组1的40例患者在进行腹膜缝合后应用甲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组2的34例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比较两种方法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组1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比组2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时应用奥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右下降低切口上的细菌数量,这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费用较低,简单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对比分析
阑尾位于右下腹部,类似蚯蚓状,长约5-10cm,直径为0.5-0.7cm,起自盲肠根部,附着在盲肠后内侧壁,位于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其在体表上的投影为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接部位,此处称为麦氏点,但因人而异。阑尾尖端的指向可分为六种类型。阑尾远端为一盲端,系膜比阑尾本身短,阑尾动脉属于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静脉向门静脉回流入肝,阑尾属于淋巴器官,其内富含丰富的淋巴组织,这个特点决定了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阑尾炎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发生率在2.8%-20.0%,阑尾穿孔的几率高达78%。急性阑尾炎在普外科中较为常见,最直接的方法为手术切除。积极的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患者的负担是临床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我卫生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卫生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48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年龄在9~72岁之间,平均为(40.2±3.4)岁;病程平均为64h;体温在38.4℃~39.6℃,平均为38.4℃;白细胞计数11.4x109~18.9x109/L,平均为16.1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平均为87.0%;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病理证实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同时9例患者伴有坏疽样病理性变化,其中4例阑尾穿孔同时局限性腹膜炎。将所选的患者根据预防感染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术前进行明确诊断,排除存在绝对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术前进行常规准备之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5min。18例患者在右下腹经过腹直肌做一切口,其余56例患者在麦氏点做斜切口。将腹膜切口时要注意对切口进行保护,腹膜外翻固定在护皮巾;将阑尾切除后,将脓液吸净,存在粘连的将粘连接触,多不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将腹膜层间断缝合之后,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以及无菌器械[2]。组1的患者在进行腹膜缝合后应用甲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组2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将冲洗液吸除后再用干纱布试净。将腹外斜肌和皮肤切口严密缝合,以免残留死腔,术后联合应用1周甲硝唑+2代头孢抗生素。
1.3切口感染的标准 患者术后1周内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同时表现为持续高热,血液检验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上升;早期发现切口有脓性渗出物或者硬结需要将缝合线拆除引流;形成脓肿之后存在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流出或者破溃流脓现象;将缝线拆除后有脓液流出,多次出现线头溢出同时存在小脓点,即可诊断为切口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X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组1的40例患者中,1例感染,感染率为2.5%;组2的34例患者中,6例感染,感染率为17.6%;组1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比组2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阑尾是一个弯曲细长的盲管,因阑尾解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表现为炎症反应。基层医院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即为手术治疗。切口出现感染的原因很复杂,(1)没有按照无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 切口保护不良,手术医生将腹膜切开后,没有充分利用腹膜对切口进行保护,导致切口腹膜化,使得腹壁切口与发炎的阑尾相接处,引起感染出现。(2)切口选择不当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同时发生腹膜炎时切口应选择右下腹腹直肌,充分暴露手术部位,这样有助于将腹腔内的脓液吸除干净,今儿降低操作过程中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对于无法立即确诊或者症状较重的患者来说,应对切口的位置认真观察,如选择的切口位置不佳,则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同时也会提升感染的几率。(3)腹腔内残留大量脓液 对于局限性的脓液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运用吸引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吸干,当腹腔大量积脓时要将脓液吸尽后用生理盐水及抗生素进行反复冲洗,如不彻底会导致脓液残留,提升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4)肥胖患者腹壁脂肪过厚 一些过度肥胖的患者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因多次用电刀进行切割,或者缝合过紧,或者对已经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全层缝合,导致术后肥胖的腹壁出现脂肪液化、坏死,提升了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切口感染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都认为阑尾炎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常常将厌氧菌感染情况忽略,常常无法很好的控制感染;再加上因脓液溢出对切口产生污染,脓液中的厌氧菌在切口植入到肌肉层,更容易引起感染,对切口的愈合产生影响。研究指出厌氧菌感染主要为脆弱群类杆菌,对甲硝唑的敏感性可达到100%[4]。本文作者认为,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类似的情况下,仅仅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发挥作用进行分析,奥硝唑能够更好的杀灭切口残留的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相比于生理盐水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化脓性阑尾炎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时应用奥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右下降低切口上的细菌数量,这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费用较低,简单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林林,王建珍.孕期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1,20(29):145-146
[2]谢丽璋,高杰陶,李彦兰,莫敏连.目标性监测在预防阑尾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48(16):134-135
[3]吉晓萍.循证护理在预防腹部外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22(04):752-753
[4]张海邻,周梅云.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18(03):647-648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对比分析
阑尾位于右下腹部,类似蚯蚓状,长约5-10cm,直径为0.5-0.7cm,起自盲肠根部,附着在盲肠后内侧壁,位于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其在体表上的投影为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接部位,此处称为麦氏点,但因人而异。阑尾尖端的指向可分为六种类型。阑尾远端为一盲端,系膜比阑尾本身短,阑尾动脉属于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静脉向门静脉回流入肝,阑尾属于淋巴器官,其内富含丰富的淋巴组织,这个特点决定了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阑尾炎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发生率在2.8%-20.0%,阑尾穿孔的几率高达78%。急性阑尾炎在普外科中较为常见,最直接的方法为手术切除。积极的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患者的负担是临床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我卫生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卫生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48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年龄在9~72岁之间,平均为(40.2±3.4)岁;病程平均为64h;体温在38.4℃~39.6℃,平均为38.4℃;白细胞计数11.4x109~18.9x109/L,平均为16.1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平均为87.0%;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病理证实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同时9例患者伴有坏疽样病理性变化,其中4例阑尾穿孔同时局限性腹膜炎。将所选的患者根据预防感染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术前进行明确诊断,排除存在绝对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术前进行常规准备之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5min。18例患者在右下腹经过腹直肌做一切口,其余56例患者在麦氏点做斜切口。将腹膜切口时要注意对切口进行保护,腹膜外翻固定在护皮巾;将阑尾切除后,将脓液吸净,存在粘连的将粘连接触,多不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将腹膜层间断缝合之后,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以及无菌器械[2]。组1的患者在进行腹膜缝合后应用甲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组2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将冲洗液吸除后再用干纱布试净。将腹外斜肌和皮肤切口严密缝合,以免残留死腔,术后联合应用1周甲硝唑+2代头孢抗生素。
1.3切口感染的标准 患者术后1周内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同时表现为持续高热,血液检验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上升;早期发现切口有脓性渗出物或者硬结需要将缝合线拆除引流;形成脓肿之后存在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流出或者破溃流脓现象;将缝线拆除后有脓液流出,多次出现线头溢出同时存在小脓点,即可诊断为切口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X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组1的40例患者中,1例感染,感染率为2.5%;组2的34例患者中,6例感染,感染率为17.6%;组1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比组2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阑尾是一个弯曲细长的盲管,因阑尾解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表现为炎症反应。基层医院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即为手术治疗。切口出现感染的原因很复杂,(1)没有按照无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 切口保护不良,手术医生将腹膜切开后,没有充分利用腹膜对切口进行保护,导致切口腹膜化,使得腹壁切口与发炎的阑尾相接处,引起感染出现。(2)切口选择不当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同时发生腹膜炎时切口应选择右下腹腹直肌,充分暴露手术部位,这样有助于将腹腔内的脓液吸除干净,今儿降低操作过程中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对于无法立即确诊或者症状较重的患者来说,应对切口的位置认真观察,如选择的切口位置不佳,则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同时也会提升感染的几率。(3)腹腔内残留大量脓液 对于局限性的脓液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运用吸引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吸干,当腹腔大量积脓时要将脓液吸尽后用生理盐水及抗生素进行反复冲洗,如不彻底会导致脓液残留,提升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4)肥胖患者腹壁脂肪过厚 一些过度肥胖的患者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因多次用电刀进行切割,或者缝合过紧,或者对已经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全层缝合,导致术后肥胖的腹壁出现脂肪液化、坏死,提升了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切口感染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都认为阑尾炎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常常将厌氧菌感染情况忽略,常常无法很好的控制感染;再加上因脓液溢出对切口产生污染,脓液中的厌氧菌在切口植入到肌肉层,更容易引起感染,对切口的愈合产生影响。研究指出厌氧菌感染主要为脆弱群类杆菌,对甲硝唑的敏感性可达到100%[4]。本文作者认为,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类似的情况下,仅仅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发挥作用进行分析,奥硝唑能够更好的杀灭切口残留的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相比于生理盐水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化脓性阑尾炎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时应用奥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右下降低切口上的细菌数量,这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费用较低,简单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林林,王建珍.孕期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1,20(29):145-146
[2]谢丽璋,高杰陶,李彦兰,莫敏连.目标性监测在预防阑尾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48(16):134-135
[3]吉晓萍.循证护理在预防腹部外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22(04):752-753
[4]张海邻,周梅云.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18(03):64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