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就教师如何转变旧的教育思想、克服传统的教學方法做了论述。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材特点;教材编排
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在于教法改革。
1. 转变物理教学思想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切实际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
2.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新要求和教材新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2.1 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2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3 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2.4 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3.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3.1 了解差异。 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3.2 针对实际。 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3.3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3.3.1 备课。 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3.3.2 上课。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3.3.3 作业。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3.4 考查。 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
3.3.5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
上述种种,宏观上属教学方法的范畴,教学中非如此不可。至于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具体教法,当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是百花开放,各显其能。但是,具体教法不能与基本教学原则相违背,否则又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较强的能力受益终身,而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知道即可,对过深的科学道理的理解,今后随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 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材特点;教材编排
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在于教法改革。
1. 转变物理教学思想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切实际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
2. 掌握初中物理教学新要求和教材新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2.1 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2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3 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2.4 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3.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3.1 了解差异。 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3.2 针对实际。 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3.3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3.3.1 备课。 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3.3.2 上课。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3.3.3 作业。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3.4 考查。 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
3.3.5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
上述种种,宏观上属教学方法的范畴,教学中非如此不可。至于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具体教法,当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是百花开放,各显其能。但是,具体教法不能与基本教学原则相违背,否则又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较强的能力受益终身,而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知道即可,对过深的科学道理的理解,今后随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 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