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各级校园课堂教学的模式都有所改变。新课改提出我国的校园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从单纯的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知识量以备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过渡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是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大部分校园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不够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接触的一个全新的科目,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上都需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虽然我国的初中课堂教学已经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但是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不太理想。那么为了给学生们带去好的课堂教学、提升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找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是现在亟待解决的事情。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执教人员的教学重点还是偏向于课本知识,也就是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分解,并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知识接纳、记忆。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它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一点其实隐患非常大,学生们学习知识靠索取、记忆知识被动、缺乏学习的自主性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造成的。
  (二) 课堂教学设备比较落后
  多媒体课堂讲解和传统的课堂讲解是不同的,本质上是通过数字化,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学的内容,营造好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接触所学的课程。因为我国初中生升入高中需要经过考试,也就是中考。中考的考试科目基本固定,初中历史考试的成绩占比在中考非常的少,这也就导致我国大部分初中校园对于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由此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供给都非常有限,比如新的课程改革将信息化设备与技术、情景教学等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推入初中校园教学的课堂中,但是由于历史课程的不受重视程度导致很多学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对于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非常有限。无法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辅助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这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成果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我国校园教学沿用多年,这足以显示出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势所在,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在改变,于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等方式开始出现,这些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使我国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有了非常重大的改变。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新兴教学方式的应用频率较少,因为历史内容已然形成,学生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历史、记忆历史,为以后的发展避免出现像以前一样的错误。历史课程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我国乃至发展至今的所有历程,其中的荣与辱、错与对等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也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课教学《明朝的灭亡》这个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设立一个情境,就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君主是昏庸的、君主的亲属拉帮结派、大臣们为争夺权力和地位,相互结党营私;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个国家的存亡状况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当学生们激发了学习兴趣,老师再进行课程的讲解,那么教学成果和效率将会有非常大的提高。
  (二) 提供良好的教學条件和设备辅助教学
  因为历史课程在整个初中学科的重量占比一般,而历史考试范围在中考的占比也非常有限,所以部分初中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所以学校的资源支持等都非常有限。这种情况是导致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和成果普遍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之一,那么如果学校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提供给历史课程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多媒体设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些国家,国家的名称、这些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学生们学习起来容易引起思维混乱,往往对于各个国家发生的事件、时间和名字对不上号。那么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给配备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在课前制作思维导图,将各个国家相互间的关系、每个国家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等等相互关联起来,让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区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思维导图的层次播放,也就是老师讲到哪一个事件,思维导图就可以完善到哪一步,这样简单明了且便捷的教学方式,离不开信息化设备的辅助,所以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条件。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只要让学生学习历史应对考试,还应该让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有所创新,但是为了学生未来发展得更好,希望教育工作者们继续努力,研发出更多适合时代和社会现状的新教学形式,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康凯.对提高历史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6).
  [2]江海云.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S1).
  [3]罗海亮.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9).
  作者简介:
  阮圳钦,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重心开始向着学生的个性化,合作意识方面过渡,这也使得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成了现阶段国内基础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本的要求。文中对于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如何利用体育课,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与能力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摘 要:高中政治课程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扰。而政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局势、心系祖国和关心国内民生及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政治学习的效率,还能更好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时事政治;积极性;育人功能;策略  一、 引言  农村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世界、价值三个观念的形成时期,政治课程
摘 要:地理这门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占较大比重,是学生认知自然熟悉自然的主要媒介。但是初中地理课本内容繁冗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所以初中地理老师要结合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积累知识,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本文就乡土资源在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中的优势探究了有效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初中地理课堂的进程。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策略  一、 引言
摘 要: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往届地理考题的材料性试题很多都是来自时事新闻。因为时事新闻有着内容前沿、即时性强、事件可信度、维度广泛等特点。因此其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高考试题命题中都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并且在地理教学课堂充分利用好时事新闻,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激起学生们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故笔者就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谈,希望能够给广大高中地理教学
摘 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但是此种教学方法却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可以选取历史图片进行引导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教学;历史图片  一、 引言  历史图片属于教学资源,已经被师生广泛重视。历史图片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并且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所以笔者建
摘 要: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的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对高中地理概念的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加以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概念教学  一、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