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平:剑狮与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狮与茶有什么关系?台湾南部安平地区几乎家家的大门门楣或照壁上都会镶挂着“剑狮”图腾,有以陶瓷制做的,也有是刻上去的。这是台南安平地区民宅特有的民俗工艺品,主要作为避邪、安宅、祈福之用。而台湾茶业的兴起,也是以台南安平港登陆的,
  这种民间信仰和饮茶习俗,是在郑成功统领台湾时代开始,历经清朝、日据时代,虽然已过了几百年,但是到了今天,却有更为兴旺的趋势。
  饮茶则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大量福建、广东移民渡海而来,当时是以台南为根据地,这些移民本来所生长的地方就是生产茶叶的地区,早有祖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饮茶习惯。目前台南市街上,三五步就有一间茶艺馆、茶行或摇摇即饮的茶店,由此可见台南茶文化的一斑。全台湾最大的天仁茶业公司或大型连锁茶饮店(如清心福全、五十岚、翰林、红太阳等),几乎都是从台南起家的。
  台南还有一项与茶有关的习俗,就是十六岁举办成年礼一即将成年,表达对自己已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向父母奉茶以报答养育之恩。喝茶,是为励志上进,发愤图强,积极人世的精神。借由一杯茶探索出茶性,发现茶有顺乎自然的生命本质,涵藏着香醇的法味和道味,启发生活的方式、生命的态度。
  “茶道”的基本精神与武士道的修养是相联系的,茶德与武德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和智、信、仁、勇、严的武德修养不相违背。
  茶道的规则之一:武士不能挎着刀进茶室,必须把刀放在茶室外面。茶室是一个开诚布公、坦诚相处、不能有恐惧的场所,这也是茶道崇尚和平的表现。政界、军界的高级人员到家里座谈、品茶,进去之前也是要把刀放在外面,让泡茶的心,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泡茶的心,就是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世间最难的事情,就是保持平常心。
  人处于如此虚华、浮躁与喧嚣的世界,不停顿的追求,为名忙,为利忙,滋生莫名的苦恼。如果能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往事。一杯清茶,在虚华中沉淀质朴,在浮躁中探求深沉,在喧嚣中体味宁静。以一颗泡茶的心,一颗平和的心,去感化那些虚华的、浮躁的、凶暴的好战心。
  现代社会在变动中,特别需要清醒、理智、平和的心,武士卸下腰刀放在门外,大家人内促膝而坐,放下心来一起品杯茶,“茶”里不应有绵里藏针,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应该是放下虚伪,气定神闲,清心品茶。
  台湾安平人的“剑狮与茶”,传达了对和平、对盛世的向往。把邪恶拒之门外,在家里可心无墨碍,以优雅的姿态品茶,表示对暴力的否定。期待在一起品茶的都是朋友,大家谦让友爱,真诚祥和,清廉尽责,勇者无惧,安贫乐道。
其他文献
北纬25°~北纬30°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气候带,也是中国茶的黄金主产区。在这条绵延万里的纬度带上,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历史名茶,茶乡自是星罗棋布。  也许,以下罗列的茶乡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同。但是,它们所出产的茶却是占据了中国茶叶消费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中国茶市的“弄潮儿”。  安徽黄山市  黄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
期刊
记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去年曾出过一本书,书名有点长,叫《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个内涵丰富的书名,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99册《海峡茶道》,齐整地码在资料柜里,有着颇为壮观的厚度。凝眸回望,其实,这更像是我们来时的路。  我们为何出发?又从哪里出发?  茶,这一片树叶,从它被发现、利用之日起,就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乃至思维方式。  一杯茶,
期刊
最火爆的茶话题:申时茶  新闻回放:  “申时茶”最初由中华茶馆联盟监事长王琼提出。今年3月,中华茶馆联盟正式启动了“申时茶”,并将2014年作为“申时茶”推广年。自此,“申时茶”从一个民间组织的小范围活动,发展成为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饮茶运动。  推广者认为,“申时”,即下午3点~5点,膀胱经当值,是人体需要补水的重要时间。此时补充足够量的茶水,能有效改善体液循环,茶的营养成分会与身体充分结合,更
期刊
那些年,他们齐心走过;这些年,他们并肩向前。“曦瓜”三兄弟,情似茶浓,谊比根深。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们固守着当初的承诺,对茶,也对兄弟。他们的这一路,见证着行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创造着属于他们的一个个辉煌。在业界,他们以“曦瓜”大红袍之名为人熟知;在武夷山,他们因兄弟情深为乡亲称道。  从武夷岩茶总厂起步  武夷山市岩茶厂前身是由著名茶人黄道清先生在解放初期创办的福龙茶厂,是武夷山较早建立的产制
期刊
“烹茶尽具,酺已盖藏”,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之说,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多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  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
期刊
2014年11月16日~18日,第八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隆重举行。延续着历届茶博会的传统,本届茶博会依然突出海峡特色,和往年相比,“万里茶道”复兴的概念重提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茶博会期间先后举办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等多场活动。在经历了辉煌与沉寂之后,“万里茶道”以复兴的姿态,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缘起下梅  300年前,武夷山下梅
期刊
午后,建水文庙崇圣祠前古柏苍翠,碧空高旷。云随风动,熟透的柏子不知何时落满草丛,俯身捡了十来枚饱满又干燥的备起,一会儿在茶会上正好熏得柏子香。  苏轼曾言:“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如此斯文重地,一院的松柏有“比德”之意,令人对古贤顿生崇敬。建水文庙是云南古城建水里一座历史悠久、气韵博大的文脉重地,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庙完全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规模和建筑水
期刊
在浙江的茶兄大岗处喝到一款独特的茶,看外形像老绿茶,闻干香又像黑茶,看叶底似乎是生普,而滋味却非常浓强,说是再厉害的人,也没法连着喝两泡。这是—款什么茶,同饮之人一直都猜不透,故记述之。想来中国茶类众多,既有我们熟识的茶类,也有很多未被我们知晓的好茶,这是我们需要一再学习的。  浙江的桐庐,富春江贯城而过,是“中国最美的县城”,据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一半多画的都是这里。此地人文荟萃,在此饮茶,
期刊
“晓日提竹篮,家童买春蔬”。提篮,一种用竹、藤为主材编制成的有提梁的盛物器。在过去,提篮多被人们用于盛装菜蔬、酒饭等食物,方便短距离的携带。时至今日,随着各种新兴材料以及工具的运用,提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平日里,我们已很难见到传统的中式提篮了。  有趣的是,这几年一些匠心独具的茶人却尝试着将提篮运用于装载茶具以及茶席布置中,在充分利用提篮自身古朴、典雅的中式风格,为茶道艺术注入新鲜元素的同时,
期刊
明人徐(火+勃)云:“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香温茶熟,是古今爱茶人优雅生活方式的际志。一缕香,一盏茶,一卷书,陶冶性情,独抒抒性灵。  香器,因香而生,因茶而美。如同美器配佳茗,不同类型的香品,需要借助合适的香炉来表达。一方茶席上,或博山,或鼎炉,或卧炉,或手炉,或薰炉……不论何种形制、材质,都是空灵却温馨的存在。  它们默立一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