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法制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播出过一则这样的报道:“某国外旅行团拒接中国旅游团,原因是出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品行不端。”看了这则报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沉思:不经意的行为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从孩子们的品行抓起,如果说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就是一支画笔;学生是一块玉石,教师就是一名雕刻师;学生是一棵小树,教师就是一束不可缺少的阳光。在学校教育这块沃土上,如何使我们的“图画”更美丽,“玉器”更精致,“小树”更茁壮,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以身作则,用 “行”导航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用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来教育学生,塑造学生,使之成为有用之才。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因此,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品质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熏陶着学生,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就更应该从自己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好学生的表率,提倡学生做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随手捡起地上的烂纸,随口说声“谢谢”等;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育家孙静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很有影响的,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记住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学生。”
在一次班会上,我以“小手动起来” 为题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不仅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的道理,还带领他们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动手做一做,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又都是独生子女,没干过活儿,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做,我就率先动手把花池里的垃圾捡起来,我的行动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他们也七手八脚的干起来,尽管弄脏了小手和衣服,但是他们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劳动,能使校园变得更美,我也深深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这一真理的内在涵义。
二、以智作导,用“心”导航
《新课标》的教育目的在于孩子们发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要他成为什么样的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德是灵魂,德决定着人的一生,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导向作用,如果“导”得好,学生的思想态度,行为规范就会朝着好的的方向发展,对组建一个有奋斗目标、有严格纪律的班集体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导”不好,小则危害学校、家庭,大则危害社会,后果可想而知,如果说学生是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那么,班主任老师就是一名“舵手”,决定着“船只”前进的方向。
这学期,我班有卫生区的清扫任务,其中包括男、女厕所,第一次扫除前,我首先提出“厕所”问题,当我提到“厕所”一词时,全班的学生纷纷用手捂住嘴巴,作出呕吐之状,对于孩子们的反应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急于安排任务,而是冷静地问道:“你们平时上厕所吗?你们看到的厕所卫生怎么样?”“上!很干净!”孩子们答道,“厕所每天都是由工人师傅打扫、冲洗的,那他不嫌脏、不嫌臭吗?”教室里鸦雀无声,我顺势又问:“如果没有清洁工人的打扫,我们会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低头不语,见到此景,我便问道:“今天,谁愿意打扫厕所?”话音刚落,52只小手高高举起,从孩子们的举动中,我意识到我成功了,不仅使孩子们明白了这次劳动的意义,还从思想上产生了对环卫工人的深深敬意,更重要的是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以后的扫除中,“厕所”问题便迎刃而解。可见,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对学生的“强压硬管”上,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导”,要善于用行为导,用智慧导,用心灵导,以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以情激情,用“爱”导航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把对学生的爱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如果你对这个学生处处关心,经常给予成功的启示,他就会被你的爱感染,自然很喜欢你,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爱的正效应。真情最能打动人,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真情实感可以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从而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自己必须先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在我付出爱的同时,也得到了回报,孩子们认为,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妈妈。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能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育是一杯清茶,越品越香;教育是一杯咖啡,苦中有甜;教育是一次旅行,苦中有乐;教育是一种责任,任重道远。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用行、心、爱来细心描绘、雕琢和培育,我们的校园一定会绽开五彩缤纷的“礼”花,结出无比丰硕的果实。
一、以身作则,用 “行”导航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用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来教育学生,塑造学生,使之成为有用之才。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因此,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品质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熏陶着学生,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就更应该从自己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好学生的表率,提倡学生做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随手捡起地上的烂纸,随口说声“谢谢”等;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育家孙静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很有影响的,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记住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学生。”
在一次班会上,我以“小手动起来” 为题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不仅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的道理,还带领他们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动手做一做,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又都是独生子女,没干过活儿,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做,我就率先动手把花池里的垃圾捡起来,我的行动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他们也七手八脚的干起来,尽管弄脏了小手和衣服,但是他们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劳动,能使校园变得更美,我也深深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这一真理的内在涵义。
二、以智作导,用“心”导航
《新课标》的教育目的在于孩子们发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要他成为什么样的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德是灵魂,德决定着人的一生,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导向作用,如果“导”得好,学生的思想态度,行为规范就会朝着好的的方向发展,对组建一个有奋斗目标、有严格纪律的班集体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导”不好,小则危害学校、家庭,大则危害社会,后果可想而知,如果说学生是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那么,班主任老师就是一名“舵手”,决定着“船只”前进的方向。
这学期,我班有卫生区的清扫任务,其中包括男、女厕所,第一次扫除前,我首先提出“厕所”问题,当我提到“厕所”一词时,全班的学生纷纷用手捂住嘴巴,作出呕吐之状,对于孩子们的反应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急于安排任务,而是冷静地问道:“你们平时上厕所吗?你们看到的厕所卫生怎么样?”“上!很干净!”孩子们答道,“厕所每天都是由工人师傅打扫、冲洗的,那他不嫌脏、不嫌臭吗?”教室里鸦雀无声,我顺势又问:“如果没有清洁工人的打扫,我们会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低头不语,见到此景,我便问道:“今天,谁愿意打扫厕所?”话音刚落,52只小手高高举起,从孩子们的举动中,我意识到我成功了,不仅使孩子们明白了这次劳动的意义,还从思想上产生了对环卫工人的深深敬意,更重要的是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以后的扫除中,“厕所”问题便迎刃而解。可见,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对学生的“强压硬管”上,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导”,要善于用行为导,用智慧导,用心灵导,以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以情激情,用“爱”导航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把对学生的爱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如果你对这个学生处处关心,经常给予成功的启示,他就会被你的爱感染,自然很喜欢你,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爱的正效应。真情最能打动人,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真情实感可以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从而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自己必须先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在我付出爱的同时,也得到了回报,孩子们认为,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妈妈。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能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育是一杯清茶,越品越香;教育是一杯咖啡,苦中有甜;教育是一次旅行,苦中有乐;教育是一种责任,任重道远。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用行、心、爱来细心描绘、雕琢和培育,我们的校园一定会绽开五彩缤纷的“礼”花,结出无比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