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火星生命的新线索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n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度以为火星上存在高级生命,但人类的飞行器已经好多次登陆火星,至今连个细菌都没找到。这个心理落差真是太大了。
  不过,先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没发现火星细菌可能要怪我们自己。之前的“凤凰号”和“维京号”火星车都是通过采集火星岩石和土壤,把它们粉碎,然后加热到几百度的高温,使其中的有机成分蒸发(假如有的话),分析气态物质的光谱来寻找有机分子的。可是,让科学家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发现火星土壤中存在着高氯酸盐。这种化学物质,虽然在低温下对于有机物相对无害,但当加热到几百摄氏度时,就会释放出大量氧气,把有机物燃烧殆尽。
  所以,我们需要改进寻找火星生命的技术。美国宇航局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2020”登陆车,届时,把火星岩石和土壤粉碎之后,在水中加热,这样有机物就不会燃烧起来了。
  不过即使这样,也不见得可靠。最近有人根据一项发现指出,生命甚至可能藏身于火星岩石的矿物晶体中,你要是把岩石粉碎,那就把里面的生命一并破坏掉了。幸好现在离“火星2020”发射还有好些年,我们还来得及改进。
  人们已经在地球上的很多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发现了生命,有的地方极度严寒,有的极端炎热,有的极度干旱,有的极度缺氧……最近,这样的地方又多了一例。更有意义的是,最近发现的这一例中,生命生存的环境被认为跟火星上一度存在过的湖泊环境十分相近。
  以往那些找到生命的极端环境,只是在某一方面走了极端,其他条件倒属正常。比方说,虽然某个地方气候极度炎热,但水还是不缺的,水的酸碱度和盐度也可能适中。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生命,只要学会对付一种恶劣的条件就够了,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办的。
  可是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魔湖,那里好像很多条件都走了极端:湖水PH值高达1.7,已接近胃酸的PH值;盐度差不多是普通海水的10倍,湖水中溶解的硅、铝、硫等元素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
  可即使在这种地方,科学家还是发现了三种类型的生命。一种是蓝藻;一种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还有一种是真菌。
  最重要的是,这三类生命并非直接生活在魔湖的液态水中,而是藏身于湖底盐晶的小气泡里。这样,它们就躲过了被酸性湖水和高浓度盐分杀死的劫难。
  在火星岩石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盐晶,会不会也有生命藏身其中?考虑到生命离不开液态水,而在火星极端干旱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下,水分只有藏在盐晶气泡里才能长期保持液态,因为这样的水分里溶解的盐分较多,而我们知道,盐度大的水冰点低。所以,火星生命生活在盐晶气泡里的可能性也是不能排除的。未来登陆火星的火星车在挖掘到火星岩石之后,应该直接用光学的办法分析里面的物质;若待到粉碎后再分析,很可能就把生命的痕迹破坏殆尽,我们将再一次空手而归。
其他文献
大约200年前,拿破仑为了称霸,在欧洲频繁用兵。因为士兵经常要长途行军,所以急需解决肉制品的保存问题。这让头脑机灵的食品商阿贝尔发现了商机。他找到一个贮存肉制品的好办法:把肉装入玻璃瓶,放入蒸锅加热,再用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这就是最早的肉罐头。  阿贝尔没有想到,这种受到欢迎的方便食物,如果没经过严格的消毒环节,很有可能成为肉毒杆菌的“逍遥之地”,而这种细菌在诸如罐头这类缺氧的环境中产生的毒素,
期刊
“磁铁”  是怎么造出来的?  “磁铁”,科学的称呼叫永磁体,以有别于通电就有磁性的电磁铁。它是现代许多技术的核心,手机、耳机等小巧设备中的扬声器,需要永磁体把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因为有了超强的永磁体,它们现在才可以做得这么小巧。此外,电动汽车、涡轮、电脑、卫星等等,都需要永磁体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  那么永磁体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要制造一块永磁体并不难。中学电磁学就告诉我们,电荷的运动
期刊
DNA是生物体上承载遗传密码的物质,而暗物质则是组成宇宙物质总质量近85%以上、至今身份未明的一种物质。它们一个藏在细胞核内,一个处在辽阔的宇宙空间,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谁承想,最近一群富有想像力的科学家硬生生把它们扯在了一起。具体地说,他们准备建造一个以DNA为材料的探测器,来寻找组成暗物质的粒子。  如何寻找暗物质粒子  暗物质之为“暗”,是因为这种物质不与普通物质发生电磁作用,我们根本不能通过
期刊
腔棘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而且被认为是生物从海洋到陆地演化的中间环节,它们一度消失不见,直到几十年前才在非洲东海岸重新被发现,是典型的活化石。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非洲海域和东南亚共捕获了5条腔棘鱼,并对它们进行了染色体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从3000万年前到现在,腔棘鱼的染色体差异只有0.18%,换句话说,它的演化速度只是人类演化的四十分之一。今天的腔棘鱼与几亿年前的祖先化石相比,身体形状上没有明显
期刊
据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由此可見,经脉乃是人体之根本,不可不通。  源于光绪年间的“沙袋循经拍打疗法”,是将经络学说与武术技法相结合,用30多味中药经过特殊工艺炮制成药沙装入沙袋,利用沙袋沿人体经络运行路线,进行多批次、多人次、循环拍打使经络得到疏通的中医物理自然疗法。  时至今日,“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已经传至第五代
期刊
在科幻电影中,科学家用蚊子吸取的恐龙血液克隆出了恐龙。注意,现在这一幕可不是科幻了,虽然恐龙复活还为时尚早,但是科学家真的用一滴血克隆出了小鼠。  日本科学家从一只老鼠的尾巴里提取了血液,从中分离出了白细胞,然后用白细胞的细胞核进行了克隆实验,把细胞核转移到一个已经除去细胞核的卵细胞的里面,然后让卵子开始细胞分裂的发育过程。结果他们真的克隆出了一只小的雌鼠,雌鼠的寿命和普通老鼠的寿命是相同的,而且
期刊
蝙蝠几乎是个瞎子,它如何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对象啊?会不会出现有的“青年小伙子”蝙蝠向一位“老奶奶”蝙蝠表达爱慕之情的情况?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蝙蝠用超声波来探路,来捕食,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人类也因此模仿出了相应的声纳探测。如今科学家还告诉我们:我们用眼睛看世界,而蝙蝠用超声看世界,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那就是,蝙蝠的超声探测器异常精准,不仅能知道前方有什么物体,还能知道那个物体什么样子,在干什么
期刊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头脑中的一些记忆其实并不真实,而是某个“邪恶”的科学家编造并植入大脑中的,你会不会感到不寒而栗?  这一幕正在成为现实!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在小鼠的大脑中植入了虚假记忆。他们首先将小鼠放入第一个环境中,记录下与此环境有关的脑细胞;然后把小鼠放入第二个环境中,并通过激光激活与第一个环境有关的脑细胞,让小鼠以为自己置身于第一个环境中。这时,科学家对小鼠进行轻微电击,于是小鼠错误地认
期刊
彗星有尾巴,其实我们太阳系也有尾巴。  科学家最近通过卫星观测发现,在太阳系的边缘有一种四叶草形状的结构,就好像是太阳系长了尾巴。太阳系尾巴由快速和慢速运动的粒子组成。两个侧叶是由慢速运动的粒子构成的,中间一前一后的叶子则是由快速运动的粒子构成。这样的形状说明,太阳的极地出来的太阳风速度快,而从太阳的赤道出来的太阳风速度慢,不同来源的太阳风形成了不同的叶子。  更让人惊讶的是,太阳系的尾巴似乎还在
期刊
地球地质、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使地球上的物种逐渐减少,当我们看着那些即将离去的生物的图片时,我们可能也要想想,这是不是也是我们的未来?尤其是那些灵长类兄弟即将和我们永别的时候——  据资料称,马达加斯加的北部鼬狐猴在野外仅剩19只。在马达加斯加狐猴的103种和亚种中,有91%濒临灭绝。  克罗斯河大猩猩是西部大猩猩的亚种,分布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热带雨林,目前估计只剩250只至300只,分成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