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村:防疫脱贫打硬仗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鞍山村实施产业强村,大力发展山葡萄种植业。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村视察。虽然已过去半年多时间,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仿佛依然在耳边回响。疫情就是命令,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双轮驱动,攻坚克难,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月6日,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刘少向说。
  采访时,一场久违的大雪刚刚过去,通往马鞍山村路口处的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几位臂戴红袖章的值勤人员正在查验车辆。

全村下好一盘棋


  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全村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鞍山村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从村干部到小组长,从党员到普通群众,从70多岁的老党员到残疾宣传员,马鞍山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念,凝心聚力,迅速行动,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固防线。
  1月28日,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马鞍山村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梳理全村防控形势,集中党员、小组长和群众力量,对村内5个主要路口进行封闭。设立值勤检查点,组织全村30余名党员、20名公益岗位人员和村干部值守,每个检查点由一名党员、两名公益岗位人员分组值班,村干部24小时坚守在防控一线,巡查调度。
  同时,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除悬挂条幅、利用喇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外,还组织专门人员进村入巷,不间断巡查。在督促村民加强自我防护、搞好家庭和个人卫生的同时,对人员聚集聊天、家庭聚会等现象及时劝导疏散,减少人员聚集。
  该村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脱贫。旗委宣传部驻马鞍山村工作队组织机关干部,在无法进村入户面对面调研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对贫困群众的外出务工意愿、就业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等进行全面调查,保障防疫不误农时,不误脱贫。
  “我今年养了两头牛,需要贷款一万元,买3000公斤饲草,希望能帮助协调一下。”村民曲国军在电话里对帮扶队员说。
  “原来想过了春节买种子、化肥,没想到遇到疫情,过了这几天就去买,谢谢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村民刘荣福说。
  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完成贫困群众一对一调研,下一步该村将根据调研实际,协调和争取更多帮扶,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产业发展需求。
  “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帮助下,力争做到防疫脱贫两不误。”河南街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叶阳说。

争做防控“逆行者”


  37岁的马金豹是马鞍山村一名贫困户。因肢体残疾,日常行走非常困难。他的父母年纪大,全家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即便如此,一家人憑着辛勤劳动,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养牛产业,2017年顺利脱贫。
  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马金豹没有因为身体原因退缩不前,而是主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我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到村里的各个检查点巡视。遇到值班群众有急事,我就顶个班,有时检查点的物资出现短缺,就想办法联系村里及时补齐。不管怎么样,不能让值班员受冻挨饿。”马金豹说。
  从疫情防控开始至今,马金豹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别人分上下午值班,他却每天上下午都要奔波在马鞍山村的各个检查点:抓宣传、添空缺、补物资,奔波不停。他驾驶的三轮车上,飘扬的红旗也成为马鞍山村疫情防控一线的风景。
  像马金豹一样,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还有很多:马鞍山村二组小组长、党员王志国不分上下午坚守在检查点。75岁的老党员邱振远与年轻人一样担负值班检查、劝阻疏导任务。
  两家企业主动为村检查点捐助方便面、消毒液、奶茶等生活和防护用品。还有村里的修车工、返村的大学生、出租车司机,也主动请战,纷纷参与疫情防控。
  聚起是一团火,散开是满天星。马鞍山村干群携手,正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的嘱托而全力以赴。

脱贫攻坚步伐加快


  村民谢殿武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有工作队的帮扶我脱贫了,生活非常好,不愁吃,不愁穿。”
  去年,他种植的3亩葡萄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每亩地能收入4000多元钱。另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利用扶贫资金,谢殿武又养了两头基础母牛,加上村里给他安置的公益性岗位收入,谢殿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年收入一万多元。
  马鞍山村气候独特,山葡萄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以前都是自产自销,种植户收益不大,2016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协商,将项目资金45万元投入到村里的山葡萄合作社。
  合作社以每亩600元的租金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土地集中流转,用于发展山葡萄基地,协助有自主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山葡萄种植,以保护价统一收购。目前,村里山葡萄种植户达210户,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刘少向说,村里通过大力发展山葡萄产业,目前已经有33户75人凭借这一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马鞍山村开发“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这些都加快了马鞍山村脱贫的步伐。
  去年4月,喀喇沁旗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马鞍山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33人中,55户126人实现脱贫。
其他文献
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凤玲  他,拥有让绝大多数人羡慕的过去:执教名校清华大学,任教授;任职北京朝阳区区长,官至正厅级;任职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是这家国企的“大老板”。  在很多人看来,退休后的他大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却开启了一个新的苦乐人生——创建了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由此走上一条没有终点的公益之路,即便期间罹患癌症也没能阻止他奋力前行的公益脚步。  他就是北京修实
昔日巴中扫盲工作成就辉煌,今日巴中教育事业亮点很多,可圈可点。几天的时间,我走访了巴中市平昌县大石村小、通江县金山村小等7所学校。  據介绍,在巴中市1588个村校教学点中,有1226所村校学生很少,平均每所不足10人。虽然学生少,但学校环境、软硬件配备却不输于城里学校。  “即使村里有一名学生也要保留学校,因为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为返乡青年解决后顾之忧,乡村弱不能弱在教育上。”巴中市委宣传部副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控形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为了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号召,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积极推进一系列惠及广大肿瘤患者的援助项目,包括于2018年启动的“生命之钥”肿瘤免疫治疗患者援助项目。  从2020年1月1日起,该援助项目启动全新援助方案,将更贴合患者需求,進一步减轻符合相应医学及经济条件的黑色素瘤或肺癌患者使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现状
以下是笔者在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常态课教学中曾出现的课堂对话: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了解,我们可以概括宋元都市与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非常繁荣!  课毕,一位同学向笔者提出疑问:“老师,我已经知道宋元文化很繁荣了,但我为什么要知道宋元文化很繁荣呢?”  笔者顿时语塞。学生仅仅是知道宋元文化繁荣,但却无法与繁荣的宋元文化建立起情感与现实联系,亦或者认为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有评论认为,这部法规的制定是一次在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共进的积极尝试,对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起到积极作用。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为打通物业管理堵点,全国多地物业管理条例近期陆续出台或修订。深圳、重庆等地物业管理条例相继实施,成都、广州等地将修订或制定物业
“一位七旬老人还种着3亩旱田,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春种秋收。老人告诉我,种地省劲儿,使用化肥和农药,春种以后就不用管了,秋天等着收就可以了。然而,用化肥和农药种出来的粮食,老人从来不吃,顶多喂给自家牲畜和家禽。”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吉林通化供电公司抄收班班长初建美,讲述早些年在吉林省通化市长流村调研时的情况。  过去5年,随着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标准农田、测土施肥等“藏粮于地”措施有序展开,秸秆还田
这两年,渐渐感觉身边关于农民工欠薪的案例少了。以往,每到年底,总能收到有关欠薪的投诉。有时,听完投诉人的诉说,心中五味杂陈,倍感无力。  今年策划农民工讨薪封面选题时,编辑部门的同事们跟我感受差不多,我们甚至为找到合适的案例而发愁。  案例的減少,跟近年来相关政策出台和系列行动息息相关,“农民工工资保障网”逐渐织密织牢。  谈及农民工讨薪,笔者脑海中总会冒出一个名字,那就是张先法。这是我10多年前
冬季是老年患者疾病高發季节。北医三院老年内科特开展了冬季义诊月活动,于2018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别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国防大学及安全部社区举办了4次义诊。  冬季义诊月活动由老年内科张福春主任医师、朱昀主任医师、张帆副主任医师、刘慧琳副主任医师、赵秀伟护士长带队,多名高级、中级职称医师及护师参加,面向老年居民,涉及专业广泛,包括老年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内分泌、康复医疗等。老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接收地方小水电供区后,持续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力度,惠及26个乡镇、234个村、26万余人。图/李维健安徽宿州埇桥区清水村,依山傍水,有千亩梨园,近年着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湖北秭歸,龙舟赛激情上演。图/郑家裕通过爱国卫生运动季活动,山西吕梁方山县庄上村乡村环境变得整洁、卫生、健康、美丽、宜居。图/刘亮亮贵州松桃,苗绣产业带领当地百姓闯出致富路。山东枣庄峄城区石榴园,孩童采摘石榴,露
先是租住了十几年城中村的民房,又住了近5年公租房,李承霞终于在2020年住上了自己购买的商品房。  李承霞,全国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团样衣工、工会主席。2002年,她从安徽巢湖到常州打工。此后近20年时间,她未曾换过单位。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李承霞就一直关注保障房建设,她希望:“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在买不起商品房时能通过保障性住房改善居住条件。”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了一个关于加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