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四百多年前,地理学家、北魏人郦道元来到今内蒙古阴山地区考察黄河,郦道元在黄河西岸一个名叫“石迹阜”的地方看到山石上刻有鹿与马的蹄印图案。于是,他在《水经注》一书中记下了他的考察发现:“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汉书》注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东流迳石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故纳斯称焉。”郦道元所记的“鹿马之迹”,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岩画”。
以岩作画 以画为献
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循着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所载,寻到一处“鹿马之迹”的岩画。此后,又有数以万计的岩画被陆续发现,轰动世界。从此,以“鹿马之迹”为代表的中国岩画受到世界瞩目。
岩画是人类先民约在4万年前,用石器在岩壁上刻磨下的生产生活场景,堪称人类最早的“文献”。岩石作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岩画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的“中国马”、旧石器艺术最高成就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公元前9000年前的非洲岩画……无不表现出人类史前遗迹中最为灵动、鬼斧神工的艺术创作,它记录了人类祖先非凡的智慧和不屈精神。
目前,已被发现的岩画遍及五大洲,但长期以来,世界岩画界认为中国没有岩画。除了文化偏见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古籍中除了《水经注》外,几乎没有岩画的载录,即便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亦无涉及。但随着考古进程,中国岩画的蜿蜒历史与艺术价值正在被打开。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
山西 最早的岩画艺术
实际上,我国最早的岩画出现在山西,与山西壶口临近的“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画“女娲”。山西壁画从东汉开始,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环环相扣,其风格既有传承亦有变化,不仅体现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绘画特征,而且对于美术研究以及社会、宗教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岩画“女娲”是距今两万年至一万年间的“中石器”遗址,它的时间下限衔接到距今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是一处典型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地层清楚、内涵丰富,并伴有多种动物化石,和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岩画艺术”。这是远古人类只有记忆而无法用文字传颂的时期,只有在岩石表面上刻画符号,用来崇拜,以示敬畏,祈求幸福。
《文物世界》对该岩画有个较为形象的描述:“人物形体高大魁伟,面相威严狞厉,鳞衣着身,幅舄腿足。特别是头上所饰之三根翎羽,即应是最原始的皇冠。亦即先民部族首领。传说中的天神太昊,皇帝或太阳神伏羲之形象。其头上的三根翎羽是王冠,是太阳的光芒之省。”
在山西现存的壁画中,分量最重、数量最多的是寺观壁画。寺观壁画大多是土坯泥墙上彩绘的壁画。而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有很多壁画遗村,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被合称为中国四大宝窟,堪称中国壁画的博物馆。
矿物颜料 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山西柿子滩的天然棚下共发现三幅岩画,分别为裸女、双鹿图、雁阵舞。岩画均由朱红色的赤铁矿石绘成,历经风吹雨打,至今轮廓仍然依稀可辨,画面上还留下了当地牧羊人用燃烧过的炭棍涂抹过的痕迹。
通常,壁画中的颜料可分为三类: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非颜料物质三种类型。无机颜料的红色有朱砂、铅丹、雄黄、绛矾。黄色有雌黄、密陀僧;绿色有石绿、铜绿;蓝色有青金石、群青、蓝铜矿;白色有铅粉、白垩、石膏,熟石膏又称半水石膏、氧化锌、云母;黑色主要是墨。此外,壁画、彩塑上還有金箔、金粉。而有机颜料红色有胭脂(红花提取物),黄色有藤黄,蓝色有有机蓝(靛蓝)。非颜料的矿物质以白色为多,如高岭石、滑石、石英、白云石,还有碳酸钙镁石、角铅矿、氯铅矿、硫酸铅矿等,都是古代富有经验的民间画工因地制宜挑选来做颜料代用品的。
矿物颜料属于无机颜料,是无机物的一类,是无机性质的有色颜料,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在各个领域应用时,会极大提高原绘画作品的附加值。好的天然矿物色会赋予绘画最高级的颜色,但其种类色相有限,原石难寻,宝石矿物昂贵,所以就有了人造矿物色的出现,新岩色相丰富,永不变色。同时,矿物质颜料多应用于岩画、国画、油画之中,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领域,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岩作画 以画为献
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循着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所载,寻到一处“鹿马之迹”的岩画。此后,又有数以万计的岩画被陆续发现,轰动世界。从此,以“鹿马之迹”为代表的中国岩画受到世界瞩目。
岩画是人类先民约在4万年前,用石器在岩壁上刻磨下的生产生活场景,堪称人类最早的“文献”。岩石作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岩画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的“中国马”、旧石器艺术最高成就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公元前9000年前的非洲岩画……无不表现出人类史前遗迹中最为灵动、鬼斧神工的艺术创作,它记录了人类祖先非凡的智慧和不屈精神。
目前,已被发现的岩画遍及五大洲,但长期以来,世界岩画界认为中国没有岩画。除了文化偏见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古籍中除了《水经注》外,几乎没有岩画的载录,即便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亦无涉及。但随着考古进程,中国岩画的蜿蜒历史与艺术价值正在被打开。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
山西 最早的岩画艺术
实际上,我国最早的岩画出现在山西,与山西壶口临近的“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画“女娲”。山西壁画从东汉开始,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环环相扣,其风格既有传承亦有变化,不仅体现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绘画特征,而且对于美术研究以及社会、宗教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岩画“女娲”是距今两万年至一万年间的“中石器”遗址,它的时间下限衔接到距今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是一处典型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地层清楚、内涵丰富,并伴有多种动物化石,和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岩画艺术”。这是远古人类只有记忆而无法用文字传颂的时期,只有在岩石表面上刻画符号,用来崇拜,以示敬畏,祈求幸福。
《文物世界》对该岩画有个较为形象的描述:“人物形体高大魁伟,面相威严狞厉,鳞衣着身,幅舄腿足。特别是头上所饰之三根翎羽,即应是最原始的皇冠。亦即先民部族首领。传说中的天神太昊,皇帝或太阳神伏羲之形象。其头上的三根翎羽是王冠,是太阳的光芒之省。”
在山西现存的壁画中,分量最重、数量最多的是寺观壁画。寺观壁画大多是土坯泥墙上彩绘的壁画。而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有很多壁画遗村,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被合称为中国四大宝窟,堪称中国壁画的博物馆。
矿物颜料 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山西柿子滩的天然棚下共发现三幅岩画,分别为裸女、双鹿图、雁阵舞。岩画均由朱红色的赤铁矿石绘成,历经风吹雨打,至今轮廓仍然依稀可辨,画面上还留下了当地牧羊人用燃烧过的炭棍涂抹过的痕迹。
通常,壁画中的颜料可分为三类: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非颜料物质三种类型。无机颜料的红色有朱砂、铅丹、雄黄、绛矾。黄色有雌黄、密陀僧;绿色有石绿、铜绿;蓝色有青金石、群青、蓝铜矿;白色有铅粉、白垩、石膏,熟石膏又称半水石膏、氧化锌、云母;黑色主要是墨。此外,壁画、彩塑上還有金箔、金粉。而有机颜料红色有胭脂(红花提取物),黄色有藤黄,蓝色有有机蓝(靛蓝)。非颜料的矿物质以白色为多,如高岭石、滑石、石英、白云石,还有碳酸钙镁石、角铅矿、氯铅矿、硫酸铅矿等,都是古代富有经验的民间画工因地制宜挑选来做颜料代用品的。
矿物颜料属于无机颜料,是无机物的一类,是无机性质的有色颜料,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在各个领域应用时,会极大提高原绘画作品的附加值。好的天然矿物色会赋予绘画最高级的颜色,但其种类色相有限,原石难寻,宝石矿物昂贵,所以就有了人造矿物色的出现,新岩色相丰富,永不变色。同时,矿物质颜料多应用于岩画、国画、油画之中,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领域,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